血清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心房颤动的相关性研究

2023-07-04 14:22谢轲周明敏何燕李棣文徐辽刘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阵发性心房房颤

谢轲,周明敏,何燕,李棣文,徐辽,刘育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显著增加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基础和临床研究显示,房颤发生和进展的机制涉及异常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炎症、凋亡、纤维化、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等。氧化三甲胺(TMAO)是一种肠源性的菌群相关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发现,血浆TMAO浓度升高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的新标志物[1-4]。此外,TMAO 可通过上调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导致心房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电不稳定性,促进房颤的发生[5,6]。因此,我们推测TMAO可能与房颤发生有关,并参与房颤的进展。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的血清TMAO水平,探讨血清TMAO水平与房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入选2019年2月~2020年1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住院拟行导管消融的3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和35例非阵发性房颤(非阵发性房颤组),并选择同期住院的28例非房颤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收集所有患者年龄、性别及合并疾病等基线资料,排除标准:中-重度瓣膜性心脏病、未控制的甲状腺功能异常、严重的冠状动脉(冠脉)狭窄、近3个月内行冠脉介入治疗(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存在抗凝禁忌、孕妇、近期感染、恶性肿瘤、恶病质、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肾功能衰竭、正在服用类固醇药物或非甾体抗炎药物。所有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参加本研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此项临床实验(WDRY2020-K217)。

1.2 方法

1.2.1 生化检测和心脏超声检查所有患者在入院次日凌晨(空腹状态下)抽取静脉血进行生化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肌酐(Cr)、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酸水平(U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通过ADVIA 2400化学系统(Siemens Healthcare Diagnostics,Munich,德国)测定。心脏超声检查由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超声科医生应用GE E95超声检测仪操作,测量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2 血清TMAO水平的测定所有患者于住院次日清晨空腹取外周静脉血5 ml,EDTA 抗凝管充分混匀,置于离心机(3500 r/min,4 ℃)离心10 min后分离血清,留取上层血清于-80 ℃冰箱保存待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TSQ Quantum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美国赛默飞世尔科技)测定TMAO水平[7]。

1.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Shapiro-Wilk检验评估数据正态性,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Bonferroni或Tamhane's T2的事后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中位数和四分位数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H秩和检验。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TC、eGFR、hs-CRP、LAD、LVEDD、LVEF及CHA2DS2-VASc评分在三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吸烟史、TG、LDL-C、HDL-C、Cr及UA无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

2.2 三组患者血清TMAO水平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房颤组血清TMAO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9±1.68)vs.(3.17±1.09),P>0.05);与对照组和阵发性房颤组相比,非阵发性房颤组血清TMAO水平显著升高(P<0.05),(图1)。

图1 三组患者血清TMAO水平的比较

2.3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TMAO(OR=1.401,95%CI:1.007~1.948,P<0.05)、hs-CRP(OR=1.025~2.392,95%CI:1.009~1.510,P<0.0 5)和L A D(OR=1.1 5 0,9 5%CI:1.021~1.296,P<0.05)为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表2。

表2 房颤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2.4 相关性分析本研究发现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TMAO水平明显升高,故选取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进行血清TMA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血清TMAO水平与hs-CRP(r=0.453,P<0.05)、LAD(r=0.482,P<0.05)及CHA2DS2-VASc评分(r=0.581,P<0.05)呈正相关,而与其它指标无明显相关性,表3。

表3 血清TMA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临床中房颤是一种进展性疾病,首先以阵发性房颤形式发生,而后发展为持续性房颤,最终成为永久性房颤[8]。房颤的发生进展机制复杂,多种因素包括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肥胖、呼吸睡眠暂停、焦虑等被证实可促进房颤发生及发展。本研究中,我们比较了不同类型房颤患者血清TMAO水平,发现非房颤患者和阵发性房颤患者之间TMAO水平无明显差异,而非阵发性房颤患者血清TMAO水平显著升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MAO是房颤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结果表明,血清TMAO水平与房颤的进展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房颤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在于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其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9,10]。高浓度TMAO能促进促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α)的表达,加重心房组织局部的炎性反应,从而促进心房基质的重构[11]。既往研究发现,LAD与房颤的发生和发展相关,是房颤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与房颤维持和复发有关[12-14]。本研究显示,血清TMAO水平与hs-CRP及LAD呈正相关。因此,我们推测TMAO促进房颤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及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此外,本研究结果还发现,TMAO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呈正相关。CHA2DS2-VASc评分是反应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和危险分层的指标。一般CHA2DS2-VASc评分≥2分(男性),≥3分(女性)的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较高。既往文献报道,血清TMAO与血小板高反应有关,是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独立预测因子[15-17]。因此,我们认为血清TMAO水平在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及危险分层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或将作为一个新的标志物辅助房颤患者病情评估。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血清TMAO水平与房颤进展有一定相关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反应及心房结构重构有关。

猜你喜欢
阵发性心房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心房颤动与心房代谢重构的研究进展
心房破冰师
冷冻球囊与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比较
左心房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花开在心房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并发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作用及机制
突发性聋伴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