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分析

2023-07-04 14:22勾朝阳李强杜伟鹏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脂蛋白冠脉心血管

勾朝阳,李强,杜伟鹏

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由硬化斑块与血管慢性炎症等因素共同引起的冠脉病变综合征,可导致供血不足,严重者可出现血栓,发生心肌缺血,促使心力衰竭发生,严重危害人们健康[1]。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法,可降低患者死亡率,但可增加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显示,冠心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约为6.35%~19.05%[2]。血清E选择素是机体炎性反应标志物之一,在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处表达增加,可能与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其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可加剧氧化应激损伤,促进冠脉内皮细胞的病变,导致粥样硬化的发生。脂蛋白a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糖蛋白,其水平增高提示脂质代谢异常,且与冠心病关系密切[3,4]。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均参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但与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15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分组,试验组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n=20),对照组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n=130),试验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9~78岁,平均年龄为(63.51±8.27)岁;对照组中男性88例,女性42例,年龄50~80岁,平均年龄为(62.98±9.2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参照《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5];诊断通过患者症状、心电图、肌钙蛋白结果,结合运动平板、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结果确诊。排除标准:入院时已合并心力衰竭者;伴有其它类型心脏疾病者;随访期间意外死亡者;酗酒者;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水平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上述指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1.3 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入院第2 d晨起均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水平,试剂盒由海源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20191022),操作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 24.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ROC分析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的诊断价值,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吸烟、糖尿病、高血压、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单因素分析

2.2 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将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均是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表2。

表2 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Logistic分析

2.3 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ROC结果显示,血清E选择素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13,灵敏度为82.70%,特异度为85.00%,截断值为39.13 ng/ml;血清GDF-15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38,灵敏度为86.90%,特异度为90.00%,截断值为63.11 ng/L;血清脂蛋白a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AUC为0.957,灵敏度为93.50%,特异度为98.50%,截断值为407.38 mg/L(图1,表3)。

图1 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

表3 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ROC曲线

3 讨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约2.9亿,其中冠心病人数高达1100万,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的公共卫生问题[6,7]。PCI是治疗冠心病最常用的术式,可减轻冠脉狭窄,降低患者病死率,但术后可致使血栓脱落,使心肌组织难以获取有效灌注,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8,9]。

血清E选择素是选择素家族成员,可参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最初粘附过程,当血管内皮受到损伤,其水平受到细胞分裂素等刺激而升高,参与缺血性心肌组织损害,表面相应配体的效应细胞启动免疫反应,促进炎症发生[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E选择素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且是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可能为E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黏附作用增加可促进斑块不稳定性增加,加速斑块裂隙,促进斑块破裂,在冠心病的发展过程中水平升高,可作为预测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标志物。GDF-15是由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等分泌的促炎因子,主要表达于心肌细胞和内皮细胞等,促进循环血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正常情况下其水平较低,当机体发生炎症时水平升高[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的血清GDF-15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患者,同时也是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GDF-15升高可诱导单核细胞,增加对于血管内皮下组织的损伤,从而参与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脂蛋白a是一种直径18 mm的脂蛋白分子,通过干扰脂质代谢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硬化斑块进展,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近年来被证实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且是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因可能为Lp(a)不易被机体清除,参与氧化修饰,干扰纤溶酶原激活,导致血小板更易聚集形成血栓,故在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中呈高表达,参与其发生与发展。本研究ROC结果显示,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截断值分别为39.13 ng/ml、63.11 ng/L、407.38 mg/L,结果提示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预测冠心病PCI不良心血管事件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中血清E选择素、GDF-15及脂蛋白a表达异常,在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中有一定预测价值。

猜你喜欢
脂蛋白冠脉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