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riori算法的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选取腧穴规律研究

2023-07-04 03:23汤晓冬李伟红
河北医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特应天枢曲池

刘 悦, 汤晓冬, 李伟红

(海军军医大学中医系针灸推拿教研室, 上海 200433)

特应性皮炎(AD,atopic dermatitis)为临床常见皮肤病,发病时以剧烈瘙痒,湿疹样丘疹,后期皮肤苔藓样改变为主要特征[1]。该病发病低龄化,且多数患者在成年后依然会不定期、反复发作、缠绵难愈[2]。其病理表现为皮肤屏障缺陷和免疫失调的相互作用,可合并多种过敏性疾病[3]。特应性皮炎发病原因比较复杂,发病与人体遗传免疫有关,另外,接触环境中污染物、压力等不良情绪也会导致其发病及病情加剧[4]。医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阶段,随着遗传免疫学的进步,特应性皮炎与湿疹等皮肤疾病的鉴别逐渐清晰[5]。近年来,中国提出了新的AD诊断标准,对青少年和成人发病AD的诊断更为清晰明确[6]。使用新的诊断标准对该病进行流病调查发现,特应性皮炎是亚洲人种的常见皮肤病[7]。近年,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态环境逐渐失衡等因素,该病患病率逐年攀升。目前,现代医学对特应性皮炎的治疗多以改善症状体征为主,糖皮质激素、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等为常用外用制剂,可减少皮肤局部炎症反应,配合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抗组胺药及环孢霉素药抑制免疫、减轻过敏反应。药物治疗的疗效有限,无法治愈该病,不仅副作用明显,还会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中医针灸治疗皮肤病历史悠久。现有研究显示,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具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减轻皮疹瘙痒,改善局部受累皮肤状态,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8,9]。另外,在改善焦虑等不良情绪,治疗失眠方面针灸也具有很好疗效,适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患者情绪、睡眠问题。针灸治疗使用刺、灸等不同治疗方法,结合针灸“局部取穴”、“远端取穴”、“辨证取穴”的治疗取穴原则,开展多样化、个体化治疗,也是中医“因人治宜”人文关怀精神的体现。本研究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处理数据,运用Apriori算法,对目前文献资料库中可查的以针灸治疗特异性皮炎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文献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文献采用的腧穴选穴规律和治疗方案,为本病的针灸临床治疗取穴提供参考,为特应性皮炎的针灸治疗临床指南提供可靠的腧穴选择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检索方法

1.1.1检索资料库:包括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及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

1.1.2检索方式: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主题词主要包括(“针灸”“针刺”“中医”“毫针”“艾灸”“隔物灸”“刺络拔罐”)+(“特应性皮炎”)。

1.1.3检索时间:从所检索资料库建库~2021年2月28日。

1.2纳入标准:①检索内容为病案报道或临床试验研究;②患者明确诊断为特应性皮炎;③治疗方式以针刺、针灸、刺络等为主,可有药物等辅助疗法;④文献内容包括可重复操作的针灸处方,详细的腧穴名称。排除标准:①研究对象为特应性皮炎且不合并其他疾病患者;②文中结果与结论相矛盾或结果不可信;③内容类似文献仅保留发表时间较早的一篇;④针灸处方未详细说明的腧穴名称。

1.3数据标准化:本研究的数据源自临床报道,需对纳入的数据资料进行标准化处理。其中资料中针灸处方腧穴名称逐一输入Excel 2016软件进行处理,对名称尚不统一的腧穴名称均遵循《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并对所含腧穴进行布尔变量赋值。对所选取的文献内容进行关键信息统计,主要包括文献题目、作者、单位、发表时间等,综合信息后分别录入“信息提取表”。为保证本研究的严谨性,本研究采用双人、双机独立录入,并由第3人对收录数据进行重复核对,确保录入数据的准确性。

1.4数据分析:本研究以Python编程语言为基础,通过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对现有文献报道中特应性皮炎针灸治疗选取腧穴进行分析。利用Python进行数据读取,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要求支持度≥0.15,置信度≥0.2,并且每个规则至少有2个元素项构成。

2 结 果

2.1文献筛选流程与筛选结果:本研究通过数据库进行主题词检索共得参考文献64篇,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文献为24篇。文献筛选流程(图1)。

图1 针灸治疗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流程

2.2治疗方法统计:本研究有效参考文献24篇中主要治疗特异性皮炎的方法按照使用频率多少分别统计为毫针针刺、刺络拔罐、穴位埋线、皮肤针、艾灸、火针,配合疗法中以中药方剂口服和(或)西药口服多见。

2.3频次分析

2.3.1选取腧穴使用频次分析:本研究对相关文献选取的腧穴进行统计,发现涉及腧穴共38个,腧穴使用频次共计170次,其中使用频次从高到低的腧穴依次为: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详见表1。

表1 选取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2.3.2各经腧穴使用频次分析: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选取的腧穴共涉及15条经络,足阳太阳膀胱经腧穴出现频次最高,其次为足太阴脾经和手阳明大肠经。详见表2。

表2 各经腧穴使用频次分析

2.3.3腧穴部位分布:本研究对相关文献选取的腧穴部位进行统计,腧穴分布于人体的部位频次依次为四肢、背部、胸腹、头颈、无(阿是穴)。详见表3。

表3 腧穴部位分布分析

2.4组穴规律分析:本研究对出现频次≥10的腧穴采取集合可视化分析方法,发现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腧穴有7个,分别是: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膈俞、大椎(图2)。其中,除局部取阿是穴(3次)外,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常用腧穴组合为:膈俞、大椎、肺俞、心俞、委中、胆俞、三焦俞、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中脘、风池、内关、支沟、照海、关元。

图2 腧穴组合集合可视化分析

2.5腧穴关联规则分析:对本研究纳入的腧穴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设置支持度≥0.15,置信度≥0.2,每种关联规则不少于2个元素,共计发现29种关联规则,其支持度范围为0.25~0.29,置信度范围为1~0.43,提升度范围为 3.428~1.697,最终分析得出天枢=>中脘,中脘=>天枢,天枢-曲池=>中脘,中脘-曲池=>天枢,天枢=>中脘-曲池,中脘=>天枢-曲池为代表的频繁关联规则。(表4、图3)

表4 腧穴关联规则分析

图3 腧穴关联规则模式图

2.6高频腧穴聚类分析:对文献中使用频次>10次的腧穴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分为4个有效腧穴聚类群。包括聚类1:阿是穴、尺泽、脾俞、合谷、神门;聚类2:膈俞、大椎、肺俞、胆俞、三焦俞、委中、心俞;聚类3:百会、安眠、列缺、内关、照海、关元、支沟、照海、中脘、风池、水分、天枢、太冲;聚类4:足三里、曲池、血海、阴陵泉、三阴交。(图4)

图4 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腧穴聚类分析树状图

3 讨 论

医学界对特应性皮炎的病理改变、发病原因、发病机制,是随着遗传免疫学、生物医学进步而逐步完善的。目前,依靠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尚无法完全治愈该病。糖皮质激素虽然能够快速缓解瘙痒症状,但由于特应性皮炎反复发作,频繁使用糖皮质激素会导致皮肤皱缩及纹理消失,患处产生耐药性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明显[1]。因此,对于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要使用安全、副作用小、能够有效缓解症状同时还能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治疗方式。针灸治疗具有极高安全性,针对需要频繁、长期接受治疗的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针灸治疗不会产生肝肾功能损害、对治疗耐受性增加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另外,针灸治疗在止痒、止痛方面的疗效受到广泛认可。研究发现,接受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可提升。因此,针灸治疗特别适合特应性皮炎患者。

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性不仅与其使用的治疗方式有关,也与腧穴的治疗作用密切相关。经研究分析显示,曲池、血海、足三里为治疗特应性皮炎最常用的腧穴。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单穴使用擅长治疗外科皮肤病。特应性皮炎针灸治疗最常使用曲池穴,与中医理论对皮肤病的认识有关。中医理论认为,“肺属卫主表,外合皮毛”,曲池为阳明经合穴,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手阳明大肠经与体表皮肤相关的手太阴肺经紧密联系[10]。刺激曲池可以激发阳明经气血,调和营卫之气,用以解表,起到治疗皮肤疾患的作用。有研究证实,曲池常用组合腧穴中,与足三里配伍仅次于与合谷配伍,但曲池与血海配伍,并不属于曲池穴常用配伍腧穴[11]。现有报道证实,曲池与血海穴配伍使用对缓解瘙痒具有疗效[12,13]。剧烈瘙痒是特应性皮炎的主要症状,使用该配伍,可对症缓解主要症状,减轻因剧烈瘙痒给患者带来的困扰,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分析针灸腧穴的归属经络发现,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足阳太阳膀胱经,其次为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选取腧穴大多分布在四肢及背部的规律。背部的背俞穴与四肢远端腧穴结合治疗,符合中医标本兼治的治疗原则。针灸处方中,背部使用腧穴多为背俞穴,刺激背俞穴具有调理相关同名脏腑功能的作用。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14],脏腑气血亏虚,兼感外邪于体表,则特应性皮炎发作。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常用腧穴组合“膈俞、大椎、肺俞、心俞、委中、胆俞、三焦俞”即以背俞穴为主。第2组常用腧穴组合“曲池、血海、足三里、阴陵泉、中脘、风池、内关、支沟、照海、关元”多为在四肢处的腧穴,可与背腧穴共同发挥调理脏腑气血功能的作用。治疗以调理亏虚脏腑同时配合四肢部位腧穴,疏通经络,解表祛邪,从整体观念入手,改善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体质,降低疾病发病。

根据提升度范围分析显示,天枢、中脘、曲池三个腧穴有频繁关联。曲池是特应性皮炎最为高频使用腧穴,天枢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中脘属任脉,二穴均有调理脾胃之功。脾胃为机体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旺盛则人体不易被外邪侵袭,现代研究也证实了中医调理脾胃与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15]。近年,关于肠道菌群与特应性皮炎的研究也证明,人体消化道微环境与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免疫应答有关[16]。结合文献报道,将调理脾胃、调整消化道功能与皮肤病治疗相结合疗效确切。由此可见,针灸临床治疗特应性皮炎同时,重视调理脾胃具有针灸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价值。

本次研究是针对特应性皮炎针灸治疗处方的腧穴及选穴规律分析。能够为特应性皮炎针灸治疗选穴提供临床实践参考,对后续该病针灸临床治疗指南制定奠定基础。此外,针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报道,对针刺腧穴使用的手法描述较为有限,有待更多临床研究报道提供研究数据,未来可针对针刺手法强度进行分析探索。

猜你喜欢
特应天枢曲池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尊敬
尊 敬
小穴位 大健康
成人期特应性皮炎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