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优化创新

2023-07-05 15:08陈菲菲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语篇颜色意义

陈菲菲

“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更加注重“量”与“质”的平衡,对“量”进行有效控制,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质”。但是在目前英语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大多还是以机械抄写、完成配套读写练习为主。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看,这种机械式的作业布置方式无法实现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渗透式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由浅入深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等目标。

因此,为了适应“双减”要求,教师需要一改以往重复语言知识的碎片化作业布置方式,探索以主题意义探究为主线的作业形式,实现英语作业的“控量提质”。

一、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内涵及特征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是指在清晰的单元结构主线下,设计指向提高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与主题意义相关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高质量作业。《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主题为英语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直接影响学生语篇理解的深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紧扣单元话题内容,可以在贯穿的情境下有意义地巩固已学语言知识和目标语言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逐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加其文化理解和情感体验。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也将主题作为英语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将主题视为统领课程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纽带,要求教师“要有意识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和探究主题意义的情境和空间,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成为意义探究的主体和积极主动的构建者”。通过设计单元整体作业,教师在主题语境之下,贴近学生自身实际,创设密切相关的语境,使学生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获得个人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与以往注重语言知识的碎片化机械操练英语作业不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多元情境下,探究单元整体主题意义,完成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的学习目标。

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创新实施路径

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围绕主题意义探究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逻辑结构化设计,以便在有限的作业时间里最大程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师挖掘教材的主题意义,将特定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设计相关作业活动,帮助学生深度学习、建构、迁移语言知识,推动学生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与应用。

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创新实践始终以主题意义为主线,在对单元作业规划设计、实施指导、展示反思等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并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

三、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作业优化创新实践

1.解析主题意义,明确作业目标

教师在布置单元作业之前,首要任务便是深入研读单元内容,多角度、多维度、多层次分析单元阅读、听说、写作板块,以主题意义为主线,提炼出单元核心教学意义。教师对主题意义的解读能力直接影响着作业目标是否合理、作业实践是否能帮助学生达到深度学习的效果。只有在全面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才能确保主题意义的准确性。

例如教学译林版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Colours”,以颜色及颜色分类为主题语境,以颜色对人的情绪影响为主线,介绍颜色在生活中对情绪的调节作用,并以颜色疗法和人们对服饰颜色的选择,具体介绍了颜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分析本单元各个语篇,可以凝练出各部分主题,进而归纳出单元主题,即引导学生探究颜色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的不同含义,形成跨文化意识。其中,第三课时内容是宾语从句,通过对相关例句的观察,归纳以“that”和“if/whether”引导的宾语从句及引导词、语序方面的语法知识,其语法功能为运用宾语从句描述颜色在社会文化中的意义。所以,依据单元主题,教师可将本单元的作业目标设计为学生能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正确应用宾语从句,对颜色及其运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2.主题意义引领,设计单元作业

教师围绕单元主题意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其生活实际,设计理解表达实践作业活动,帮助学生建构结构化知识,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深入理解并掌握知識。在该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三类作业。

(1)学习理解类作业

还是以“Colours”这一单元为例,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预习Reading部分内容,提炼关键字,绘制思维导图,呈现颜色的分类及不同意义。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获取、提炼、梳理、整合关键信息,完成思维导图。教师引导学生从what、 why、 how三个方面对语篇主题进行探究,学生在寻找语篇主要内容时,可以在文章首段找到主题句:本文谈论的是颜色的作用和代表特征;学生在探寻颜色影响原因时,可以了解到不同颜色有不同的代表特征,进而分类归纳颜色的不同意义。该篇章运用举例的写作手法,说明颜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整体把握再细节分析,体会篇章写作特点,摘抄文中所举事例。

(2)应用实践类作业

在学习完单元阅读及听说部分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两个应用实践类作业。第一项作业是创设情境,要求学生根据不同情况推荐相应颜色并给出理由,如“Our classmate Li Wenqi feels sad because she failed in the English exam. What colour do you suggest to her and why?”所设计的情境都是和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有助于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实践应用主题意义的相关表达。第二项作业是结合当前热点新闻所设计的。2021年9月,孟晚舟女士身着一袭红衣抵达深圳机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结合本单元主题意义,要求学生思考并回答孟晚舟选择穿红色衣服的原因:“Why did Ms. Meng choose to wear red when she came back to China?”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普遍认为红色是五星红旗的代表、孟晚舟喜悦自信的展示等。这种联系实际的启发性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从人与社会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实践颜色的象征意义。

单元主题情境下的实践应用类作业,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完成联系实际的实践作业任务,更能提升对单元主题意义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学生吸收并理解单元内容意义可以助力应用表达任务的达成,反过来通过主题意义的实践应用也有助于对单元主题理解的升华。

(3)迁移创新类作业

单元授课完成之后,教师可布置对比评价和创新实践作业。学生在本单元学习了颜色在英语国家中的意义及应用,了解到对有些颜色,中西方的理解是不同的,比如婚礼上,西方通常用白色,而中国传统婚礼则喜欢用红色。教师可以此引导学生探究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学生自主搜集并处理相关信息,不仅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也通过中外文化的比较建构了多元文化视角。

“Colours”这一单元学完后恰逢国庆假期,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The Colour(s) of Autumn”,让学生利用长假观察秋天的颜色,并用海报的形式描述秋天的颜色及代表的意义(文中至少包含三个宾语从句),以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一项能够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任务,促使学生将本单元所学真实迁移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其中的趣味性也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迁移创新类作业将单元知识进行了拓展延伸,该任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实现单元主题的表达。

3.围绕主题意义,指导作业实践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关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关联学生既往的相关主题语言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学习完善新的知识体系结构,从浅层的记忆理解上升到深层的综合迁移创新。一系列相关联的综合性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学习活动,能帮助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及表达能力,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例如在预习课文、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中,教师有意识地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先根据小标题,找到calm colours、 warm colours、 energetic colours and strong colours,然后提取关键词,找出各类颜色的代表色及意义,此时直观的思维导图反映的是学生清晰的思维脉络。

在指导学生完成应用实践类作业时,教师可通过开放式问题任务促进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形成以及应用结构化知识。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分析、探究、论证、评判等思维过程,加深了對主题意义的理解,最终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探索真实情境下颜色的具体应用,并在有意义的主题引领下完成语言能力的提升。

迁移创新类作业实现了综合性的语言输出和语言运用,帮助学生灵活应用所学语言,表达阐述单元主题内容及传递的价值观,形成结构性、可迁移的主题意义思想,并将这种思想和观点迁移到实际情境中,解决真实问题。在深入探究语篇主题内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语篇所用语言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学生通过挖掘中西方对颜色的不同喜好,进行中西方文化价值对比,进而建构多元文化视角;通过探索秋天的颜色,使英语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的迁移创新类作业不仅内化了语言知识,更体现了“美育”的育人理念,使作业不仅具有思维的深度,而且具有人文的温度,有效发挥了作业“学科育人”的作用。学生在完成这类作业时,不仅能巩固语言知识技能,同时也能在审美情趣、文化视野、国际理解、情感态度上有所收获。

4.依据主题意义,展示评价作业

传统的机械操练式英语作业往往围绕孤立的语言点来设计同质化习题,标准的预设答案就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这样千篇一律的机械式作业不利于学生结构化知识的形成,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而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作业,其评判方式及标准是多元个性化的,评价的准绳就是围绕本单元的主题意义。以设计海报“The Colour(s) of Autumn”这项作业为例,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共同担当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围绕主题意义,包括了与主题的关联度、语言的准确性、结构的逻辑性、设计的美观度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打分。最后,教师将优秀海报发布在个人公众号上进行展示,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完成此类个性化作业的积极性。

实践证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创新实践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在“双减”背景下,控制“量”的同时有效提升作业的“质”,在有意义的作业任务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当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要进一步反思,如何更好地在作业设计和指导中体现单元的主题意义,如何更好地体现学生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地位,从学生角度出发进行单元主题作业创新,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主题,可迁移、可实践的结构化语言知识。

猜你喜欢
语篇颜色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特殊颜色的水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