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背景下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2023-07-05 15:08齐秀梅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3年9期
关键词:敦化市名师教研

齐秀梅

教育部于2019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研模式改革。同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指出,充分运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教育研究,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条件下教育发展创新的思路和举措,不断拓展教育科研的广度和深度。为了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改革,推进相关智慧教育平台在敦化市的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2021年,敦化市教育局下发了《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方案》,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笔者结合敦化市教研活动的开展及自身的语文课堂实践,阐述一下信息技术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探究。

一、语文网络教研实践

按照敦化市网络教研工作总体安排,敦化市教师进修学校依托本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开展了初中语文“名师课堂”网络教学研讨活动。这一活动旨在发挥省、州、市级骨干、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在云端面向全市教师开展上课、听课、评课、研讨等活动,以期在发挥名优骨干教师示范作用的同时,探索网络学习空间与网络教研活动创新应用的新形态,使名优骨干教师资源辐射到全市学校,进而整体提升全市教师的专业素养。

1.主要任务

活动由教研员牵头组建“语文名师课堂”工作室,以实现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团队互助、整体提升。工作室由教研员任导师,8名省、州、市语文名师任主持人,每位主持人带2名青年教师(以乡镇学校为主)开展工作。工作室实行动态管理,定期组织考核。

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时,本学区的成员校要实时参与互动研讨,其他学校也要组织教师观摩并留言,以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效应,深入探索网络环境下教研活動的新形态,从而推动语文名师资源的共享。

2.具体措施

主题序列化 “语文名师课堂”工作室基于课堂教学现状、教师发展需求和学科前沿理念,确立全市中学语文学科的研修主题,教研员再根据课堂教学实际确定每次研讨活动的研修主题,做到定人、定课、定时间。

课堂示范化 在全市精选语文名优骨干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反思重构,为确保网络教研效果,学科教研员、教学领导和各工作室的名师团队都要参与集智备课和网络研讨活动。

教研规范化 教研活动分为专家引领、课例展示和交流研讨三个环节,力求做到“三要”,即要有专题讲座、要有教学展示、要有深度研讨。同时,教研活动还聚焦课堂教学,通过“课例初上—反思重构—课例再上—反思再构”的方式,提高教研员和教学领导的研训指导力、名师的示范实践力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反思力,积极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

二、信息技术赋能语文教学的思考

1.为重塑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关键要素提供了可能

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内容和教学媒体。信息化时代的个性化服务,使师生的社会关系趋于游离,教师的传统权威有所淡化。信息传播和接收网络的扁平化,导致教师的知识权威逐渐消解。而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师听评课领域,能够让数据发声,用事实说话,使教研由经验型走向实证型,增强了教研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为此,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以民主和平等为价值导向,以教学知识为核心,以情感交流为纽带,重构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关键要素。

2.转变了教研方式及教学策略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备、教、考、批、改、辅、评”的闭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学习空间、教学方式、学习内容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打破了封闭的学习空间,提供了新型的教学和学习工具,链接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丰富资源和快捷的联通途径,实现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拓展,语文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以学生为中心,从封闭的室内空间学习走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立体学习。线上直播授课和在线答疑让学生通过弹幕等方式提问,师生在线交流,增强了学生的主体表达,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创新。便捷的网上教研,节约了时间和空间成本,改变了教研的方式,提高了教学教研效率。

3.可视化的信息呈现有利于学生高效记忆

实现知识可视化有四种方式:图片、颜色、动画、视频。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教研为可视化的信息表述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通过在互联网上选取教学相关的视频、音频,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生活、感悟世界、丰富情感。

以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为例,教师提前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并在课堂上播放,能够渲染气氛、烘托情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播放完视频后,教师可就课文中的部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比如,文章几次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描写?哪一次背影令你印象深刻并说明原因。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阅读课文时,就会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情境中,这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同时,沉浸在作者表达的情感氛围中,也能实现读者、作者、文本三者的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达成“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育人目标,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4.结构化的信息表述有利于学以致用

结构化的知识一般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三个层次,认知科学表明,结构化的知识才是可以运用的。越是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越具有迁移价值,这样的知识更容易转化为学生的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它基于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了内容组织形式。新课程标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并强化了实践性要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而技术赋能方便了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驱动与专业融合不到位

《教育部关于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发布后,笔者所在学校加大了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监管与指导,每年都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大赛。目前,教师的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信息技术与教学“两张皮”的现象,在技术部门主导建设模式、业务部门融合应用协同发展上还要下功夫。

2.基础设备与师生信息素养存在冲突

适合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正在普及,但师生信息素养却相对滞后,这影响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效果。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应用在教育领域的全面铺开,信息技术应用需求和时间分布愈加广泛,教师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并引导学生逐步获得信息素养,将成为敦化市课程改革的现实问题。

综上所述,只有不断深入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学教研模式改革,推进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才能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猜你喜欢
敦化市名师教研
敦化市提升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成效显著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敦化市教育局多措并举保障“停课不停学”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敦化市举办首届“体彩杯”3人制少年篮球赛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