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动我心弦的美好

2023-07-06 00:41王玉范
青年文学家 2023年7期
关键词:挂钟评书岳飞

王玉范

记得我们家曾经有时髦的“两大件儿”:挂钟和半导体收音机,都是托城里的舅舅买的。那台凯歌牌4B15—A型收音机,是上海无线电四厂生产的,它通体黑色,由三节一号的电池供能,既可挎背又可手提。

那年代,谁家要是有一辆“飞鸽”或“永久”牌自行车,有台烟台钟表或天津产的挂钟,再戴块手表或揣块怀表,还能坐在屋里听上收音机,真是极好的日子!这四大件儿是当时生活的时尚和潮流,更是国人茶余饭后的热衷话题。

自从有了这台收音机,我们家相当热闹了。就说村西头儿的季叔叔吧,每天必到我家“点个卯”。一进屋,他直奔墙上挂着的收音机,哗哗地拨着两个波段,实在没什么节目了,还会听一会儿外国语,我们谁都听不懂,他也听不懂。

听收音机是那个年代最佳的精神食粮。我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时候,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正在热播,大人孩子都痴迷她的评书演播。人们听着《岳飞传》,讲着《岳飞传》,个个豪情满怀。

每天,父亲都会准时打开收音机播放评书,小碗柜旁围着一圈儿人。随着刘兰芳声情并茂地表演,我们都不敢大声出气儿,生怕错过了哪个小细节,甚至谁感冒了都硬憋着不敢咳嗽。如果赶上信号不好或有点儿杂音,人们好像要把脑袋钻进广播里似的。

我们除了听《岳飞传》《杨家将》,每天的新闻和天气预报是父亲必听的。他平时爱琢磨二十四节气,把天气和节气都结合起来,他说:“庄稼人哪能不懂二十四节气呢?”

后来,我到外面的小镇上学了,但每到放假,收音机里的《小喇叭》《每周一歌》等节目都是我听不够的!有时听着广播体操,还带着侄儿们有板有眼地跟着做。直至参加工作以后,听收音机还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民族器乐曲》《文学欣赏》等栏目百听不厌,潜移默化下,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长篇联播带给很多人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熏陶和启示。比如,《平凡的世界》不仅鼓舞着胸怀理想的年轻人要奋力探求,并告诉年轻人在青春的年华里该怎样奋斗。在广播中,我感受着平凡又伟大的普通劳动者不屈于命运,吃苦、耐劳、拼搏的时代精神;我感慨于洞察力深远,具有大气象的路遥,实乃当代文坛的一颗耀眼之星!

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的大部分学习方式从收音机过渡到了录音机和VCD,听原版英语磁带和看原版英语光盘,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效率比之前提高了很多,但偶尔我还会把收音机拿出来听一听。遗憾的是,有一次放暑假,路过一片塔头,老牛车颠簸得很,收音机从车上滑落到地上,它的声音“沙哑”了。到了家,我怜爱地拿起它,用胶布把它身上的伤痕都包扎好,又似懂非懂地拨弄几根导线,它竟然恢复了原来的音色,我欣喜若狂!我不能失去这个一直陪伴我学习的“挚友和恩师”,我把它擦得干干净净,挎到肩上,父母看着也笑了。

这台收音机,很大程度上培养了我的学习兴趣。它是不求回报的良师,是为我指引方向的导师,是开阔我视野的课外辅导员,是培养我良好品质的技艺高超的教练,更是教给我生活知识的指南和书库。直到今天,我仍然有听收音机的习惯。每到节假日,我都會打开它静静地听上一段,仿佛又回到了它默默陪伴我左右的那些日子……

猜你喜欢
挂钟评书岳飞
偷懒的挂钟
挂钟
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故事
两只挂钟
浅谈评书的艺术特色
蒙养山房评书法
岳飞
太阳挂钟
岳飞故事稗钞·序
我爱听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