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甲医院青年科技人才项目立项情况分析

2023-07-07 00:43李俊南杨志云
食品与药品 2023年3期
关键词:中标率青苗科技人才

杨 旭,李俊南,杨志云,李 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北京 100105)

青年人才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底气所在,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2],而人才科技项目是医院加快提升科研水平,促进医院学科发展的主要渠道[3-4]。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高水平临床医学科技人才,于2015年起设立两类人才计划专项,通过支持青年人才,推动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学科建设,储备人才资源,实现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5]。“青苗”计划旨在培养基础扎实、技术领先、德才兼备、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才队伍;“培育”计划为医院中青年搭建科研培育平台。本文拟通过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以下简称地坛医院)2015~2021年“青苗”和“培育”计划申报与获批情况,总结青年人才项目申报管理经验,为本院及同行医院人才项目申报与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方式,采集2015~2021年地坛医院申报“青苗”“培育”计划和中标人员相关数据,包括申报人年龄、学历、职称、所在学科、研究基础(承担课题和发表论文),汇总获批资助率较高的人员情况。

人才项目均采取限项形式申报,其中“青苗”计划要求申报当年不超过38周岁,且博士学位或硕士工作2年以上,或学士中级以上职称工作经历。“培育”计划要求申报当年不超过45周岁,且满足职称与工作年限要求。医院按照条件要求组织专家组对申报人和项目进行遴选,最终确定申报项目。

计数资料采用率和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各因素间的中标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分析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以双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体立项与申报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历年申请与中标情况见表1。由表1可见,2015~2021年,两项人才计划共7批次,申报总计156人,总获批数60项,平均中标率38.5 %;其中2018年中标率最高,2019年最低。“青苗”计划平均中标率25 %,“培育”计划中标率 55.9 %。“培育”中标率明显高于“青苗”计划,主要因课题来源单位总体设置中标率不同(“青苗”约36 %,“培育”约56 %)。

表1 “青苗”“培育”申请与中标总体情况

2.2 获批人员年龄分布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不同年龄区间的中标率见表2。由表2可见,“青苗”计划申报人年龄较多分布于31~35(含35)岁,但中标率较高的分布于36~40(含40)岁,中标率高于平均中标率。“培育”计划较多分布在36~40岁。

表2 不同年龄区间中标率

2.3 获批人员学历分布

两项人才计划获批人员学历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青苗”计划申报人无学士学位人员,具有博士学历中标率明显高于硕士学历;“培育”计划硕士学历中标率最高。

表3 不同学历与中标率情况

2.4 获批人员职称分布

两项人才计划获批人员职称情况见表4。由表4可见,“青苗”计划副高级职称申报人数量相对较少,但中标率最高;“培育”计划中级职称申报人数量最多,中标率也明显高于其他职称。两类课题申报人初级职称中标率均明显低于其他职称。

表4 不同职称与中标率情况

2.5 获批人员所在学科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获批人员所在学科情况见表5。由表5可见,“青苗”申报人申请数量和中标率均集中在A级重点学科;“培育”申报人重点学科申报者最多,但管理类中标率最高。

表5 申报人所在学科与中标率情况

2.6 获批人员前期基础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获批人员有无研究基础情况见表6。由表6可见,“青苗”计划申报人中,有研究课题和SCI论文的中标率明显高于无研究基础的中标率;“培育”计划申报人中,有研究基础的中标率较高。

表6 有无研究基础与中标率情况

3 人才项目培养期科研情况

3.1 人才培养周期后获批课题资助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培养周期后获批课题及人才项目情况见表7。由表7可见,完成人才培养计划有20人,在培养前3年内共获批科研项目6项,培养结束后3年内获批科研课题及人才项目共计20项,增幅3.3倍。其中1人获批北京市“杰出”青年人才项目,为医院首个青年杰出人才。

表7 培养周期后获批课题及人才项目情况

3.2 人才培养周期后SCI论文发表情况

两项人才计划培养周期后SCI论文发表情况见表8。由表8可见,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人员,培养结束后3年内发表SCI论文相比培养前3年内发表论文数增幅达1.8倍。

表8 培养周期后发表SCI论文情况

4 结论与总结

4.1 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总体来看,地坛医院通过“青苗”“培育”计划专项,选拔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科研骨干,完成培养的人才项目负责人已经获得了更高级别的项目资助,很好地实现了专项人才计划培养效果,衔接更高级别的人才项目。该人才项目培养是可行且有效的,值得继续推广实施。

4.2 分层分类选拔人才

对于医院科研和人才管理部门,在遴选院内人才项目时,需结合医院不同级别学科的特点,分层分类、针对性选拔培养人才,突出培育重点。建议在两类人才项目选拔时优先向重点学科,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工作基础的申请人倾斜,以便在有限的名额下提升医院中标率。同时,对科研基础薄弱的的青年人员进行院内分层培养,增加院内基金的资助力度,使其在工作初期迅速成长,积累科研基础,改善医院人才后继发展不足的现状[6-8]。

4.3 改进意见

一是为更好通过科研管理手段提高青年科技人员的科研动力,建议给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加“担子”[9];放宽人才选拔标准,扩大选人用人范围,看重人才的业绩、贡献、潜力和技能,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承担院内课题和院外申报的机会。二是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稳定的院内基金支持机制的基础上,打造覆盖青年科技人才不同成长阶段、全链条的资助体系,为不同层级的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优的科研环境。三是为提升青年科技人才话语权创造更多机会,医院给青年科技人才创造更多渠道和机会参与国内、国际重大科技创新活动,为他们发起或参与到国际基础科学议题和工程计划等活动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中标率青苗科技人才
6万余人 11月沪牌参拍人数较上月增长6万余人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提高勘察设计中标率的策略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如果青苗爱说话
有只鸽子曾经来过
提高工程投标中标率的策略
努力培养新型科技人才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