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07-08 10:04张小红翟元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丁三醇炎性例数

张小红,翟元春

(岐山县中医医院,陕西 岐山 722400)

产后出血是临床产科中十分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研究指出,产后出血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对于产后出血,虽然临床上有较多的预防措施,但其仍不可完全避免。此病一经确诊则需立即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常以药物干预为主,具体用药包括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等[1]。为了分析在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的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90 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于2022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期间在岐山县中医医院接受诊治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选取例数控制在90 例。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这90 例患者分成研究组(45 例)与常规组(45 例)。常规组:初产妇31 例,经产妇14 例;年龄范围在22 ~4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3±1.24)岁;孕周介于38 ~41 周之间,平均孕周为(40.23±1.12)周。研究组:初产妇32 例,经产妇13 例;年龄范围在23 ~39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41±1.26)岁;孕周介于38 ~41 周之间,平均孕周为(40.25±1.11)周。两组产后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精神状态正常,可以与他人进行交流;(2)认可研究方法;(3)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感染性疾病者;(2)合并心脑血管严重病变或恶性肿瘤者;(3)对此次研究中所使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法是:患者在胎儿娩出后通过静脉滴注缩宫素(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4022980,规格:1 mL:5 U)的方式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每分钟0.02 ~0.04 U。待排出胎盘之后,结合实际出血情况进行肌内注射缩宫素治疗,用药剂量为5 ~10 U。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方法是:其中常规治疗的方式方法与常规组一致,患者在此基础上通过肌内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注册证号:H20030189,规格:1 mL:250 μg)的方式进行治疗,用药剂量为250 μg;15 分钟后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再次进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用药剂量为250 μg)。

1.3 评价指标

1.3.1 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产后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等级包括显效、有效及无效。出血症状完全消失且各项临床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级别,出血症状及各项临床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级别,出血症状及各项临床指标未改善为无效级别,总有效率=(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45×100%。

1.3.2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产后出血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胸痛心悸、血压上升、头晕头痛及腹痛腹泻,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胸痛心悸例数+ 血压上升例数+ 头晕头痛例数+ 腹痛腹泻例数)/45×100%。

1.3.3 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 凝血功能的评价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血小板计数(PLT)。

1.3.4 生活质量的对比 生活质量的评分指标包括精神健康、工作生活、躯体健康及社会功能,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3.5 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血流动力学评价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及舒张压。

1.3.6 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炎性因子水平的评价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 反应蛋白(CRP)。

1.3.7 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 临床症状的评分指标包括头晕目眩、心悸、出血、肢冷汗出及面色苍白,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症状越严重。

1.3.8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 血液流变学评价指标包括全血低切相对黏度、血沉、全血高切相对黏度及血浆黏度。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0.0 处理相关数据资料,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χ²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间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2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1 所示。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例(%)]

2.2 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常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0%。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2 所示。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例(%)]

2.3 组间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3 所示。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的对比(±s )

组别例数 PLT(×109/L)APTT(s)PT(s)FIB(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264.32±9.24 232.56±8.52 32.22±1.32 25.34±1.22 12.52±1.23 11.12±1.25 4.11±0.235.44±0.25常规组 45265.24±9.25 257.76±8.44 32.13±1.24 29.25±1.13 12.53±1.32 12.23±1.21 4.12±0.324.64±0.24 t 值0.47214.0950.33315.7720.0374.2800.17015.485 P 值0.6380.0000.7390.0000.9700.0000.8650.000

2.4 组间生活质量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4 所示。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分,±s )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对比(分,±s )

组别例数 躯体健康精神健康工作生活社会功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83.31±1.22 96.43±1.31 65.44±1.42 85.34±1.22 74.51±1.33 95.34±1.25 63.21±1.32 88.34±1.21常规组 4583.21±1.23 91.21±1.32 65.31±1.32 75.34±1.21 74.12±1.31 86.34±1.25 63.31±1.24 75.31±1.23 t 值0.38718.8290.44939.0401.40134.1520.37050.659 P 值0.6990.0000.6540.0000.1640.0000.7120.000

2.5 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5 所示。

表5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s)

表5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对比(±s)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心率(次/min)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5129.42±7.24116.36±5.1275.58±3.3273.34±2.2290.62±4.2397.82±5.25常规组45129.43±7.25106.96±5.1475.57±3.2461.85±2.1390.63±4.32116.23±5.21 t 值0.0068.6910.01425.0520.01116.697 P 值0.9940.0000.9880.0000.9910.014

2.6 组间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6 所示。

表6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μg/L,±s)

表6 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对比(μg/L,±s)

组别例数CRPTNF-αIL-8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4543.42±1.2626.36±1.22354.21±9.1394.32±8.2786.45±8.2644.33±3.21常规组4543.39±1.2533.35±1.18355.12±9.14110.34±8.2586.51±8.2958.32±3.22 t 值0.11327.6260.4729.1990.03420.640 P 值0.9100.0000.6370.0000.9720.000

2.7 组间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7 所示。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分,±s)

表7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的对比(分,±s)

组别例数 头晕目眩出血心悸肢冷汗出面色苍白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1.34±0.34 0.58±0.23 1.33±0.21 0.56±0.31 0.78±0.22 0.31±0.03 1.36±0.25 0.32±0.12 3.21±0.31 0.34±0.21常规组 451.35±0.33 1.26±0.24 1.32±0.19 1.08±0.22 0.77±0.19 0.76±0.05 1.35±0.22 0.89±0.13 3.31±0.21 1.31±0.22 t 值0.14113.7220.2369.1760.23051.7700.20121.6121.79121.394 P 值0.8870.0000.8130.0000.8180.0000.8400.0000.0760.000

2.8 组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详情如表8 所示。

表8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s)

表8 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s)

组别例数 全血低切相对黏度(mPa·s)全血高切相对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血沉(mm/h)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研究组 4511.34±1.34 9.58±1.233.33±0.211.56±0.3122.78±1.22 11.31±1.13 1.71±0.311.04±0.21常规组 4511.35±1.33 10.26±1.24 3.32±0.192.08±0.2222.77±1.19 13.76±1.15 1.72±0.211.39±0.22 t 值0.0352.6110.2369.1760.03910.1930.1797.719 P 值0.9710.0100.8130.0000.9680.0000.858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二胎政策以及三胎政策的推出,产妇的数量不断增加,且高龄产妇的数量明显升高。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主要是指胎儿脱离母体而成为独立个体的过程。产妇分娩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一系列的并发症,临床上常见的相关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等。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该病具有起病迅速、病情危重以及致死率较高的特点。以往的临床调查研究表明,导致患者出现产后出血的因素较多,其中常见的包括宫缩乏力、羊水过多、胎盘早剥以及胎盘前置等,这些因素均可能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出血[2]。其中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最为常见且主要的因素之一。有研究指出,子宫平滑肌纤维中的血管受到的挤压不足,可致使血窦无法关闭,从而导致子宫发生持续性出血。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与身心健康受到不良影响,如出血量较少的话经有效治疗后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一旦病情危重会极大地增加临床治疗难度,若处置不当甚至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现阶段,临床上对于产后出血的干预主要以预防治疗为主。但临床实践表明,预防干预不能够完全避免产后出血的发生[3]。在以往的相关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是以加强患者的宫缩为治疗原则,具体的治疗方式则为缩宫素治疗。缩宫素是引产过程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药物。该药可以结合缩宫素受体,从而起到促进宫缩的作用。但临床实践表明,缩宫素的软化宫颈效果并不显著,且其半衰期较短,患者需要进行多次用药干预,这容易导致患者发生产道破损的情况,而用药剂量与用药频率的增加还极易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这会给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产后出血的治疗主张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是一种前列腺素衍生类药物。该药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子宫的收缩功能,同时还可以有效扩张患者的宫颈。有研究指出,该药的药效时间较长,将其与缩宫素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相关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生活质量、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临床症状评分均优于常规组。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凝血功能指标,降低其临床症状评分、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升其生活质量与临床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丁三醇炎性例数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Foleys导尿管治疗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防治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宫颈钳夹治疗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