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的英雄

2023-07-10 15:35徐敏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林鱼马林鱼大马

徐敏

《老人与海》被编在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的第一单元中,文章以与陆地隔绝无边无际的大海为背景,以鱼群与鲨鱼表示挫折、船舵与鱼叉表示希望,以这些物体的深刻含义作为小说意象,体现“老人”经历艰难困苦,先获得成功而又失去,是“失败的英雄”,表达“无悔矣”的人生哲理,以篇达类,为象征性小说教学提供思路。

一、《老人与海》中的象征

(一)大海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大海象征着大自然与人类社会,是老人依赖与警惕、感激与想要战胜的事物。在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很渺小,注定不能与其抗衡,但是也因为人具有抗争精神,其信念让面对自然的人类不会缴械投降,哪怕一定会失败,也要负隅顽抗。另外,大海又象征人类社会,此时有两面性,大海可以温柔善良地包容所有,为人们提供生活保障。同时大海的波涛汹涌还会伤害人类,让人们的生活战战兢兢。就像生活的希望与绝望同在,老人也一直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即使饱受挫折也不服输,但是最后还是没能带回马林鱼,这也暗示人类社会种种无奈与不公。老人的精神激励人们一直前进,即使被生活欺骗也对其充满感激之心。

(二)大马林鱼的象征

《老人与海》中大马林鱼象征着作者的追求,作为老人胜利的果实,虽然差点将老人折腾死,但是被老人强大的信念所折服,一次次引来鲨鱼。老人在捕大马林鱼所受到的挫折也很大,困难重重。大马林鱼的象征也有两面性,一方面是老人的对手,一方面是老人胜利的果实。马林鱼与鲨鱼不同,在开始的时候是老人的猎物,老人在征服马林鱼的时候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体现老人为了目标坚持不懈的精神。另外桑迪亚哥将钓到马林鱼作为最大的理想,结合实际,将大马林鱼作为人们生活的最高理想与奋斗目标,需要有坚定的信念与意志力才能实现目标。大马林鱼与老人一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努力抗争。后来鲨鱼来抢夺大马林鱼,象征在抢夺老人自我价值的物品,因此老人努力想要留住这条鱼,将大马林鱼带回家给孩子看看,与孩子分享荣耀。此时大马林鱼象征自我。总的来说,大马林鱼不但表示人生目标,还表示强劲的对手与荣耀,最后剩下的“骨头架”象征失败。

(三)鲨鱼的象征

鲨鱼作为老人与大马林鱼的对立面,是阻止老人成功,遭受不幸的因素。在与鲨鱼的搏斗过程中体现了老人的精神,在搏斗中,老人的体能一度达到极限。而且鲨鱼出现了多次,一次比一次凶猛,在搏斗的过程中老人的捕鱼工具一一受到损坏,失去。此象征人的一生在不断失去。鲨鱼与大马林鱼一样,是大海中难以预测的危险,表示机遇与挑战并存。《老人与海》最后的结果是老人失败,自己收获的猎物被鲨鱼夺走,捕鱼工具也失去了,但是却体现了老人顽强不服输的精神。引申到现实,鲨鱼像社会中的寄生阶层,喜欢抢夺他人劳动成果,与老人的精神产生对比。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不止于此,在对现实生活场景的还原中,表达了深刻的寓意,这层寓意深藏在每一个艺术形象之后,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其可分为两层结构,一层是表层结构,是物质世界;一层是抽象的,是精神世界。教师的阅读教学困难主要是带领学生走进无形的,由抽象意义组成的精神世界中。

二、象征性小说的教学策略

(一)意象分析法

基于语文阅读的难度,教师在阅读之前要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设计适合的任务群,加强课堂交互,启发学生思考,进行文本细读,进一步掌握小说中的象征隐喻意义,并结合生活经验,解读课文主旨。课后再补充延伸性知识,加强对文章风格的了解。《老人与海》中有大量的象征意象,努力的老人、浩瀚的大海、大马林鱼、鲨鱼、鱼叉等组成了《老人与海》完整的形象体系,以自然为意象构建整个象征系统,体现抽象的人生哲理。作者在教学的时候就是基于此,以象征为难点,鼓励学生自主理解文章中的事物形象,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升华文章情感。基于此设计的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生平背景与创作风格,掌握小说内涵,知道其象征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讨论与交流合作,能够概括出故事情节,鉴赏桑迪亚哥这一人物形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小说主人公勇于抗争与不屈于命运的精神。教学的重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物,体会内心独白,鉴赏主人公人物形象。难点:品悟小说中的象征意味。扩展问题——你觉得小说中的大海、马林鱼、鲨鱼、老人分别象征什么?……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增加了事物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尝试开放性的回答。

实际教学时,可以将《老人与海》分为两课时,第一课带领学生进行“海中鱼的品读”,重点品读“星鲨”和“鲭鲨”,如描写鲭鲨的句子,先是介绍鲭鲨的外形,而后通过与小金鱼的比较,突出鲭鲨的力量之美。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文章中形容词“白浪滔天”“声势浩大”、动词“猛烈的拍打”、“却不承认”中副词“却”的运用之妙。再將鲭鲨之死与项羽之死结合,赋予鲭鲨人格特征。将鲭鲨与星鲨对比,从“吃腐烂的东西”、外形恶心、“趁海龟睡觉咬掉其四肢”等描写,体现星鲨的贪婪与凶残的本性。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巧妙,引导学生品味意象,为海中的鲨鱼赋予人物特征,从文本联系到现实生活,为第二课时主题“人物形象”的教学做铺垫。

(二)多角度解读

小说中往往包含多重主题,此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小说,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者表达的内涵。初讲《老人与海》时,很多学生认为这是一篇励志性文章,主题是不要轻言放弃,象征是以坚强的信念努力生活。分析学生产生这种认知的原因,是因为曾经的课例中的教学目标,放在了人物的形象与精神上,如《老人与海》课堂中直接通过内心独白分析人物的形象,然后结合海明威作者的“冰山理论”,从文本中老人的“硬汉形象”“内心独白”“冰山理论”的标签解读小说,除此之外的内容被忽视,其他艺术魅力被架空。之前提出的几点标签值得探究,但不应该是课堂中的全部,教师要带领学生“知人论世”,而不是“因人论文”,要解读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分析其中包含的深刻人生寓意。以“老人”为例,在《老人与海》中老人的形象有下面几个层次,如永不言败的战斗精神、任劳任怨的生活态度、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果断的坚强意志、忠贞不渝的大海情节、务实的行事风格等。这些象征与隐喻,不只展现了老人的人物形象,还是良好品质的化身。根据之前对象征内容的分析,在讲解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升华,在人物形象分析基础上,从文本角度带领学生多角度地分析。

纵观文学小说的发展史,不难发现其中象征手法俯拾皆是,对此类小说的解读,需要穿过表层挖掘内涵。现阶段象征性小说概念的界定还不明确,教学研究相对来说稍显薄弱,所以本文以小说《老人与海》为例,分析此小说中的象征与教学方法,达到以类达文的效果。

[本文系宿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统编版中学语文教材中象征手法运用的案例研究”(立项编号:SQ2021GHLX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宿迁市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林鱼马林鱼大马
《老人与海》读后感
Book review:The Old Man and the Sea
安发一路欢歌游大马
穿越大马
直面失败,迎接成功
过气神明
大马姨
三八妇乐 “聚·变”大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