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新课改环境下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2023-07-10 15:35李非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重难点中职课文

李非

在当前新课改环境下,学生成为课堂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引导辅助作用。课堂提问作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重要环节无疑被推向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最佳效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中职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差,纪律意识弱,语文课上如何通过课堂提问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探究的主动性也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当前新课改环境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语文课堂教学教无定法。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新颖的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师如果掌握好课堂提问这门艺术,将会激活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教学相长”,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提问要适可而止,尽量少而精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要针对学生学习重难点,问题的数量尽量少而精,提问的频率也不宜过于频繁。有的教师认为,既然新课标要求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应该在课堂上多提问,让学生多回答问题,课堂上提问越多,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就完成得越好。

这种观点是不对的。我有幸听过不少老师的语文课,发现有些老师一堂课提问频率在20次以上,结果学生在一个接着一个问题连续“轰炸”下,只能敷衍了事地应付老师的提问。如果一节课按照45分钟计算,去除新课导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以及课堂自测等环节,真正用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恐怕还不到40分钟,学生却被这么多问题制约着,仓促地去思考回答,能有多少时间去探究课文?更不要说独立认真思考去发掘质疑了。如此提问,学生只能疲于应付,没时间独立思考,教学效果事倍功半。究其原因,还是有些老师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去提问这一问题认识有误,对如何提问学生缺乏技巧和策略,使整堂课变成简单的“问与答”式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思考和把握怎样设置提问,设置多少提问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那么怎样的提问对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才是高效而适宜的呢?我认为,教師应当从课文的内容和特点出发,根据学生特有的学情分析来发掘设置问题,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为引导学生思考课文重难点服务,为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服务。在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基础上,可以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子问题,按步骤层层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思考一步步向纵深发展,最后水到渠成,学生通过一步步主动学习,思维得到了发展,能力得到了提升。

二、课堂提问要以难度适当的问题为抓手,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课文

如果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自己想求知的问题,往往很快就会失去兴趣而产生厌学情绪,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学生兴趣的产生很多时候来自课堂问题的设置与引导。教师应在课前深入钻研教材,抓住学习重难点,为学生设置一些学习“障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突破重难点。需要指出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障碍”,难度应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体现课文的重难点。当学生通过思考探究铲除这些障碍,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时,教学目标也就水到渠成了。

如一位教师讲授《将进酒》时,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诗,提问学生:李白是大家以前所熟知的乐观向上、豪放不羁的大诗人,却为什么要在诗中“但愿长醉不愿醒”“与尔同销万古愁”呢?一个如此乐观的人,这么多“愁”又从何来?这个问题看似普通,却激起了学生思考课文的兴趣。于是学生在学习学案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究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在反复诵读中寻找感悟诗中的作者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的交织,从而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三、课堂讨论要适时而行,形式多样,注重效果

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问题需要讨论来解决。教师应根据课堂实际,适时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主要问题课堂上可给足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同时教师还要在学生发言基础上及时点拨,加强指导总结;次要问题时间不足可不讨论,也可留为课后作业。

四、课堂提问要注意提问的广度

课堂提问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要总是选择成绩好、积极性强的学生来提问。我曾听到学生抱怨:“放心,老师不会找我回答问题的,他上课提问只会叫那几个好学生……”从这些学生评价中,不仅不难看出学生的不满情绪,更看到了教师课堂提问习惯的偏颇可能引发学生厌学情绪的危险。本来学习积极性就差的后进学生,对学习更无兴趣,甚至彻底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引导每一个学生认真学习,课堂提问就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提问传达给每个学生同等的课堂关注度,为他们创造同等的发言机会,让他们感到老师在时刻关爱他们,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

五、课堂提问还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把握好提问的深度

课堂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但也要根据不同班级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学情,提问问题的深度也应该有所不同。难度较大或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多问基础好的学生,切忌耽误课堂时间,挫伤学生自信心;难度较小或较基础的问题多问后进生,抓住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多数学生都举手时,尽量全班一起回答;少数人举手时,尽量提问能代表大多数人水平的中等学生,切忌“以情绪定人”。此外,教师提出问题还要给学生留足一定的思考时间,切忌让学生“仓促上阵”。

六、教师要坚持倾听和鼓励

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引导者,更是倾听者。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要打断学生。只有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知道学生问题在哪,才可能有的放矢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也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探究的积极性,丰富加深对课文的认知。

同时教师要站在赏识教育的高度,及时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发言,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帮他们建立起更大的学习自信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哪怕有一点可取之处,也要及时肯定;对回答不准确甚至错误的学生也不要责怪而是多鼓励。

总而言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是讲究艺术的,教师可以从提问的数量、形式、深度、广度、评价等多方面来把握。不管怎样提问,教师都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课程重点,把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放在课堂首位。只有这样,课堂提问这一平常而不平凡的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为推进新课改环境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发展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作者简介:山东省济南信息工程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重难点中职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