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写作素养 指向语用能力

2023-07-10 15:35丁莉莉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品读散步

丁莉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组织和呈现语文课程内容,“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是新课标设置的六大学习任务群之一。本文以《天净沙·秋思》《秋天的怀念》《散步》中情景关系的赏析为例,打破体裁和单元的壁垒,以探讨融情于景的写法为支架实施群文阅读,挖掘学生的阅读深度,聚焦学生写作素养,提升学生语用能力。

一、巧选角度,提炼“融情于景”的核心概念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代散曲,重在写景,而《秋天的怀念》《散步》是两篇现代散文,重在叙事。要对这样的组合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贯通群文的核心概念。教者反复阅读文本,提炼出这样的核心概念: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可以促进初中生语用能力的提升。为了让七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融情于景,教者借助《天净沙·秋思》设计了两个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借助一首小令开启关于景和情的探究之旅。这首小令很特别,作者用18个字将九种意象连缀在一起,在夕阳的映衬下产生一股神奇的魔力。请大家找一找,诗人一共选取了哪九种意象呢?想一想,小令中无一字抒情,为什么能让你感受到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羁旅之苦呢?

经过思考,同学们发现,诗人通过精心选景,营造情境,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羁旅愁苦之情、孤寂思乡之感。教者随即指出:借助生动的景来传达浓厚的情,对景物的描写由情牵动,将情感融入景物中,营造出一种情景统一的境界,这就是我们本堂课要探究的融情于景。

在上面的教学环节中,教者并没有将融情于景的概念直接告知学生,而是以诗歌为载体,在品读诗歌、体会情感中让学生对融情于景有了更直观、更丰富的感受和认知。

二、巧设任务,探寻“融情于景”的实施路径

怎样打通情景交融的渠道路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作者独特的个性化情思呢?教者通过学习任务群的设置,引领学生走进《散步》和《秋天的怀念》两篇文章,品读个性化的语句章法,体会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思量和感悟。

(一)实施路径之一:精心选景,一景串文在探寻融情于景的实施路径这个教学环节中,教者先设置了第一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请同学们默读《秋天的怀念》,画出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以下是教学片段。

生:我找到《秋天的怀念》中这样一句话: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师:你一下子捕捉到了最精彩之处,请你再思考这是文中第一次写花吗?那我们把文中描写花的语句放在一起看,你从中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史铁生一开始不愿意和母亲去看花,是因为他当时特别伤心,对生活没有希望。

生:作者后来越来越坚强了,我从最后一句写菊花的语句中感受到作者特别乐观、积极。

师:说得真好,“我”由一开始的暴怒无常的情绪化到最终获得感悟与新生,母亲和“我”看菊花的约定就像是打开“我”精神世界的一把钥匙。菊花的三次出现无疑展现了一种母爱的情感体验,从深层次来看,菊花也成为史铁生精神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见证者。

师:我有一个疑问,秋天的景物也有很多啊,比如霜叶红于二月花(枫叶)、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梧桐),为什么作者偏偏选取菊花来写呢?

生:陶渊明特别爱菊花,菊花给人们的感觉特别高雅纯洁。

生:我觉得这里热烈而深沉的菊花也象征着母爱。

师:说得真好,自古逢秋悲寂寥,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象征,热烈深沉是母爱的最好象征。菊花也寄托着作者对母亲深深的哀思。看来选取什么景来写也有大学问。所以我们写作时要精心选择景物,景物的前后照應连缀起整篇文章,推动叙事,展现人物精神世界。

(二)实施路径之二:景中寓意,韵味深长

为了探究第二个实施路径,教者设置了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请同学们朗读《散步》的两段文字,描述画面,体会景物的意蕴。

1.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在学生的品读之后,老师补充了一些关于这三种景物的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有菜花的地方就有生气,有桑树的地方就有人家。这里的菜花、桑树、鱼塘代表了和谐、幸福、美好,一家人走在充满着生机、人情味、家的气息的环境中。看来我们选取的景色如能包含着丰富的韵味,更能让我们的文章韵味深长。(教者板书“景中寓意,韵味深长”)

群文教学不必囿于教学篇目,可以适度拓展。这一教学片段中,教者选取四位古代诗人的诗句,增加了“景中寓意”的厚度,凸显了教学美感。

(三)实施路径之三:紧扣特征,景中融情

为了探究实施路径之三,教者还设置了第三个学习任务。

抓住关键词语,品读《散步》中的一段文字。

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学生从“新绿”中感受到春天充满着生机,从“熬”字中读出了母亲终于挺过了这苦难的季节,对南方春天景物的特征、对春景所融入的感情也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三、巧创情境,培养“融情于景”的语用能力

读写结合是一种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法,能够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迁移的同时,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为此,教者设置了第四个学习任务。

请同学们运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根据情境,补充作文中相关的景物描写,让语言悄然生色,让情感变得动人。

阳光总在风雨后(节选)

夜,静极了。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巧字。”数学老师的话语回荡在耳畔,“这种方法不行,换种思路,总会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这把锁,不要轻言放弃。”久立桌旁,望向窗外,【甲】。(联系上下文,选取“月”和“树”,给【甲】处补写一段景物描写)。

轻拭灰尘,凝神谛视,猛然发现“抛物线”三个字显得愈发明亮。

…………

阳光正好,再次望向窗外,梧桐树【乙】。(请你为【乙】补充一段环境描写作为文章的结尾,深化主题,升华感情)

综上所述,通过群文阅读及学习任务的设置,教者引导学生更深一层体会不同作者笔下的景中情、画中味、文中意,掌握了融情于景的方法和路径,完成了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同时,教者通过具体情境的设置兼顾学生读写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多角度、创造性地表达,展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色。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语文学科项目化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JY14-XK-L19)、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叶圣陶思想指导下初中生乡土情怀培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QN202004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东县新区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品读散步
散步的收获
散步
散步畅想
一起去散步吧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爱散步的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