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导论”本科课程实践教学效果观察

2023-07-10 20:58江彬李晓娅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本科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江彬 李晓娅

【摘要】本文运用混合研究法对“社会学导论”本科课程实践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发现实践教学能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增进学生对本学科科学性的理解,学生对实践课的满意度高,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如分工不均衡、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等,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参与式+全过程+多元化+科学评价”模式予以解决,提升实践教学效果。

【关键词】社会学导论 本科课程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2-0091-04

“社会学导论”是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本科一年级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及研究方法,理解社会类科学的科学性,同时提高专业能力。传统的“社会学导论”课程大都以理论讲授为主,采用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达到理想的授课水平。而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从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提高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活动的组合。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效果如何?笔者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以广西民族大学行政管理本科专业课程教学为例,通过“社会学导论”为期一个星期的以“社会调查”为主题的实践教学,以实证实践教学效果,并提出提升实践教学效果的策略。

一、研究方法

本次教学效果评估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采用的研究方法有問卷调查法与半结构式访谈法。笔者在本次实践教学实施前、实施中与实施后分别进行了相关评估。样本总量为2个本科班级的78名学生,具体样本收回情况见表1。

实施本次实践课前,学生已在课堂上学习了“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相关知识点。笔者将问卷发放给学生填写,收回有效问卷76份,课间随机选取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收回访谈资料5份;在实施该实践课的过程中,笔者通过学生组长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份。笔者随机抽取学生进行访谈,收回访谈资料8份。在实践课结束后一个星期,笔者在课堂上发放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份。笔者课间随机选取学生进行访谈,收回访谈资料12份。

二、调查结果

本次实践课的设计紧扣“社会学导论”课程中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教学目的有:一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二是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科学的科学性,让大一学生初步领略社会科学的魅力;三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本次实践教学的主要方法是小组合作法,学生自行划分调研小组(规定每个小组人数在8名左右),最终78名学生划分成了10个小组(9个组由8名学生构成,1个组由6名学生组成)。每个组根据主题“疫情期间高校线上教学情况”确定本小组的具体研究问题,进行问卷和访谈提纲的设计,并进行为期一周的调查,最终根据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每个小组分工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工作情况要附在报告附录中。每名学生都要写个人感想,附录在各组的调查报告中。最终,此次实践课收回了10份调查报告,每份调查报告的正文(不含附录)篇幅在1万字至2万字之间。通过针对本次实践课实施前、实施中和实施后的定量与定性分析,笔者发现本次实践课教学成效较佳,但也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教学成效

首先,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很大提高。通过本次实践课实施前和实施后调查问卷中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实施前,学生已经经历了相关知识点的课堂学习过程,然而他们对实施前问卷中的3道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只有33.0%,56.0%和37.0%。而在实施后的问卷中,3道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89.0%,84.0%,91.0%。实施前,5名学生明确表示“我作为大一学生是初次参加这样的实践课,而且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不高,担心完成不了实践活动”。而在实施中,8名学生表示“我已理解了教师讲过的知识点,很期待后面的课程”。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弥补传统课堂讲授的缺陷。

其次,学生对该实践课的满意度较高。在实践课程设计、主题选取、参与后整体感受几个方面的问题调查中,学生选择“满意”和“非常满意”两个选项的占比分别为93.5%,94.9%,98.7%(如表2)。由此可见,学生对该实践课的满意度较高。12名接受访谈的学生也表示“通过这次实践课,我把社会学方法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了”。

最后,学生认为实践课提升了他们对社会科学的科学性的认识。笔者查阅学生的个人感想,随机抽取的10篇学生个人感想当中有8篇提到了“科学性”一词,仔细阅读过后发现所有的“科学性”均指的是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及其所学的公共管理类专业的科学性。同时,在实施后的访谈中,有学生提到“通过这次实践课,教师带领我们反复打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我们深刻体会到社会科学是非常严谨的。我们已经可以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探讨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对策”。可见,此次实践课设计主要目的之“让大一的学生初步领略社会科学的魅力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的目标得以实现。

(二)存在的问题

本次实践课虽然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实践课,尽管学生会进行分工,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少部分学生工作较少、实际收获不多的现象。笔者通过此次研究发现,有的小组在分工时就存在分配任务不均的问题,有的学生分配到的工作量很少;还有的小组虽然分工较均衡,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因为有的成员承担自己工作的能力弱,不得不由其他组员较多地承担工作;还有的小组成员存在“浑水摸鱼”的想法,因而不主动承担相应的工作,小组其他成员不得不为其代劳。在实施后的问卷中,有一道题目是针对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的满意度问题,即“你对你们小组的分工合作情况的满意程度符合以下哪项?”学生的回答情况如图1所示,有3名学生选择了“非常不满意”,16名学生选择了“不满意”,15名学生选了“一般”,33名学生选择了“满意”,11名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满意度仅为56.4%,相较于其他方面的满意度属于较低水平。由此可见,实践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以学生小组为单位的实施方式存在一些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授课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与解决。

其次,实践教学中存在设计与实际操作方面的偏差。实践课的设计初衷是与理论课紧密结合,但也存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过多关注与理论课所授知识点无关的内容,从而导致实践课与理论课的结合出现一定的偏差。如某小组在实践过程中过多地关注受访者的一些与调研主题无关的阐述,从而导致调查报告存在偏题的现象,影响了该组实践课调查报告的最终评分。

最后,授课教师在实践课过程中存在对每个小组的关注度不均的问题。教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在实践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的组织应变能力是影响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实践过程中有的小组提问较多,有的小组提问较少,而授课教师个人精力有限,就可能过多地关注那些提问较多的小组,但实际上,提问较少的小组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由于该组学生较为内向等原因,未能向教师提出相关的问题。

三、提升策略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绘制了“参与式+全过程+多元化+科学评价”的实践教学水平提升策略图(如图2)。

首先,“参与式”教学是指师生共建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每名学生都享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教师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让学生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进而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不充分和小组分工不均衡的问题,提升实践教学效果。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其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获得感,每名学生都是小组的成员,都有“存在感”,学习小组中的各成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共同承担起学习研究的任务;其二,提升小组的整体实力,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下,每名学生都有任务,避免出现“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其三,提高学生个人素养,人人参与的教学方法为每名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在集思广益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观点得到了采纳,有助于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其次,“全过程”指的是建立实践教学全过程指导教师团队。即要组建教师团队来专门进行实践课的教学指导工作,分阶段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全面的指导。这就包含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教师团队要由梯队形式构成,可以由老、中、青三个不同年龄段的教师组成,这样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青年教师可以从年长的教师那里学习到丰富的教学经验,年长的教师也可以与青年教师探讨新的教学思路;二是要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分阶段或全阶段指导,即从学生的小组分工阶段开始就应该有专门的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引导,在后续的实践活动开展的各个阶段都由专门的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确保实践的各个阶段能够顺利进行;三是教师团队要不断更新实践内容,也就是教师要将当前最新的理论成果作为重要的实践内容,要将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热点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大量的现象作为实践内容,将教学实践、学生的认知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统一起来,让学生体验到大量的有血有肉的情境,从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高校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应该结合本学科设置独立的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课程,以丰富和深化理论教学,提升教学水平和实现教学目的。

再次,实践教学的指导方式和学生的实践方式应多元化。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程度不断提高,高校教学应该打破教室和围墙的限制,积极借助互联网终端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更好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如在本次实践课中,教师将一些优质的MOOC课程和相关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互联网学习更多的相关知识;同时,通过多元的指导方式可以更好、更及时地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避免由于指导不及时造成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实践,如在本次实践中,由于疫情影响,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发放问卷,收回的问卷数量较为客观。这种新的教学与实践方法也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一些短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实践能力。

最后,“科学评价”是指学校层面要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科学、多层次和完善的评价机制不仅可以考查教学体系运转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培养质量,而且对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动力也有着正相关作用。因此,要着力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与评价。科学的评价机制一是需尽可能多地包含不同种类的评价手段,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线下通过专任督导、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线上可以通过向师生发放网络问卷的方式获取相关情况的信息;科学的评价机制二是要尽可能多地涵盖利益相关者,即教师、学生、教学单位的领导等,通过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群体的综合测评,得出较为科学和全面的评价结论,为后续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借鉴,从而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实践教学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社会。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學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学会初步运用的必要途径。实践教学的种类多样,作用各不相同,从实践角度很好地完善了教学体系。因此,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突出实践教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应用与创新能力,以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

参考文献

[1]刘震,曹泽熙.“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实践与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3(8).

[2]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

[3]李艳迪.人本化视角下的德育教育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9(S2).

[4]范芙蓉,于洪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J].新西部,2019(36).

[5]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4).

[6]彭凤飞.高校思政课学生自主课内实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

[7]朱明霞,李玉华,王长法,等.动物育种学教学创新实践与成果总结[J].高教学刊,2022(21).

[8]秦书生,王宽,韩雪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改革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校研究与评估),2014(3).

[9]贾东峰,易彩琼.高校线上+线下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浆果栽培学”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4).

[10]郑启富,姚方,吕延文,等.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一般A类项目(2021JGA162)、2020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2020KY04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彬,政治经济学博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

李晓娅,公共管理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公共管理。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本科课程实践教学教学效果
学院四门课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喜讯!南华大学2021年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再创佳绩!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方案的比较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