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导读

2023-07-10 14:19吕晓影
作文周刊·八年级读写版 2023年27期
关键词:中革军委土城川军

吕晓影

作品简介

王树增的纪实文学《长征》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宏大的叙事结构、细腻而动情的笔触,记述了这一人类历史上的惊人壮举,全景式再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书写了中国贡献给世界的壮丽英雄史诗,也增进了广大青少年对长征精神的理解。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时所展现的迎难而上、坚韧不拔的大无畏精神,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更是广大青少年追寻理想的精神榜样。

片段阅读

《长征》前言(节选)

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除了在少数地区短暂停留之外,在饥饿、寒冷、伤病和死亡的威胁下,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中不但要与重兵“围剿”的敌人作战,还需要平均每天急行军五十公里以上。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一方面军作战部队八万六千多人踏上长征之路,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吴起镇时全军仅剩近八千人。一九三五年三月,红四方面军近十万大军开始西渡嘉陵江,自此踏上万般曲折艰险的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时全军三万三千多人。一九三五年十一月,红二方面军两万一千多人从国民党三十万大军的合围中冲出,踏上了长征之路,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时,全军一万一千多人。红二十五军——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留下的一支红军武装——一九三四年十一月踏上长征之路,经过数月的颠沛流离和艰苦转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中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部队,全军兵力最多时不足八千人,最少时兵力只有一千多人。

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在长征征途上,武器简陋的红军所面对的往往是装备了飞机大炮且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年轻的红军官兵能在数天未见一粒粮食的情况下,不分昼夜地翻山越岭,然后投入激烈而残酷的战斗,其英勇顽强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举世无双。在两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

世界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官兵军装是一样的,头上的红星是一样的,牺牲时的姿态也是一样的。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官兵如同一人的根本是他们都坚信自己是一个伟大事业的奋斗者,他们都坚信中国革命的队伍“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仆后继、视死如归,决心为每一个红军所认同的理想牺牲生命。

●赏析

面对这样简单直接的文字和数据,想象那些冲锋与牺牲,我们无法再去体会“万水千山只等闲”的潇洒。因为这万水千山,没有山明水秀,只有天险绝境;没有风花雪月,只有殊死搏斗。每一场都是生存考验,每一刻都有生离死别,每一天都在饥寒交迫,每一关都用血肉攻破……那是一场对人类的肉体和心灵地狱般的锻造过程。“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凤凰涅槃的浴火重生,是共产主义理想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一切之后所绽放的奇迹!

土城决战(节选)

(一九三五年)一月二十六日,中央纵队到达土城。从这里向西北,距离赤水縣城还有四十五公里。中央红军各部队相继遭遇川军的猛烈阻击,没能按照中革军委的作战计划完成任务。这使得对实施北渡长江计划持乐观态度的周恩来、朱德和毛泽东心情沉重起来。到达土城后,毛泽东和朱德一起开始研究这个赤水河边的渡口小城周边的地形,试图寻找能够击溃川军主力的战场。

在随即发布的中革军委致中央红军各军团的电令中有这样的话:“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争取渡过赤水的先机,必要时在赤水以东地区与追击和截击的敌人一路进行决战。”

“决战”一词说明此战带有决定胜负的意义。土城一战如若胜利,除了可以鼓舞士气、突破川军的严密阻截外,还有政治上的特殊意义,因为这是毛泽东恢复军事指挥权后的第一仗。况且,对于被压迫在一个狭小地域里的中央红军来说,面前只有一条路,必须像突破乌江,甚至像突破湘江一样从这里冲出去,成功地北渡长江,实现与红四方面军的会合。只是,红四方面军现在在哪里,他们那里情况如何,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央红军中没有一个人十分清楚。只是听闻红四方面军地处富庶地区,拥有十万人以上的部队。

一月二十八日下午五时,在中革军委位于土城后山的指挥部里,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这是自中央红军踏上长征征途以来,唯一的一次在战斗还在进行时召开的政治局会议。此前,中革军委决定在土城附近与川军进行决战时,对敌情的判断有严重失误,中央红军不是在与川军的三个团打,而是在与六个团的川军共一万多人打,而且川军另外两个旅的增援部队很快就会到达,土城战斗再打下去必是凶多吉少。与会者认为:由赤水北上进入四川,从泸州至宜宾之间北渡长江的计划已无法实现。为了保存中央红军的实力,必须立即轻装脱离战场,西渡赤水河,向川南古蔺方向前进。会议决定毛泽东、朱德和刘伯承仍在指挥所指挥战斗,周恩来负责天亮前在赤水河上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那些不符合轻装原则的物资……

●赏析

作者将紧迫的战争形势描写得十分详细,突出了中央红军面临的困难,为后面展现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才能做足了准备。同时也为歌颂这样一支打不垮的红军队伍做了铺垫。长征考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和意志,历练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和军事智慧,并最终促使中国共产党形成高度的团结,开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

猜你喜欢
中革军委土城川军
土城古镇
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土城镇红色文化旅游创新区多元发展模式研究
潘闻丞的土城随笔
从川军看黔军的发展
中革军委的由来及其与中央军委的关系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
川军将士抗日出征歌
为何是川军?
试论周恩来与我党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职能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