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

2023-07-12 06:05康玲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7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康玲娟

摘  要:思维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课堂提问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立足课堂提问和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着力进行教学实践,以思维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教学内容为基础,以不同教学阶段为立足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反思提问,借此使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文章从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和反思提问三方面入手展开了具体论述,随后就“课堂提问”这一论题提出了总结性建议,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课堂提问

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家马丘斯金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同时,课堂提问能够助推学生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思考,实现建构性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晰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依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

一、课前设计问题,确保对思维的启发性

1.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

教学目标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预期成果,课堂提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方式之一。换句话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问题的依据。在课前阶段,教师要细心分析教学目标,发现提问切入点,设计相关问题,奠定课堂教学的基础。

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抓住重点词句,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原因。“中华不振”是少年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原因。对此,教师确定提问切入点:“中华不振”。课文第11 ~ 17自然段重点描述了“中华不振”。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自读第11 ~ 14自然段,想一想当伯父告诫少年周恩来不要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时,少年周恩来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少年周恩来会感到疑惑呢?

(2)少年周恩来明白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吗?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3)在第15 ~ 17自然段中,少年周恩来看到了什么?在场的还有哪些人?

(4)面对如此场景,这些人有怎样的反应?这些人敢与外国人和中国巡警争执吗?为什么?

(5)外国人和中国巡警应不应该受到惩处?有没有人敢惩处他们?为什么?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走进文本,边阅读边思考。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串联故事内容,了解了少年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的原因——“中华不振”,教师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发展了思维能力。

2. 围绕教学内容,设计问题

教学内容是学生进行思维的基础,也是教师设计问题的切入点。在课前阶段,教师要认真研读教学内容,把握要点,设计相关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解决问题,掌握教学内容,发展思维能力。

例如,教材三年级上册《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重点描述了三部分内容:收留小猫、收留老母鸡和收留小蜘蛛。在描述这三部分内容时,作者进行了有根据的预测。有根据的预测是本单元的阅读策略,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进行有根据的预测可以掌握文本内容。因此,教师确定教学要点:有根据地预测,并以三部分内容为重点设计问题。围绕收留小猫这一部分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在老屋快要倒下的时候,它听到了什么?

(2)老屋会答应小猫的请求吗?为什么?

(3)你是如何进行预测的?

(4)作者笔下的老屋是如何回答的?

在这些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寻找答案,进行预测、验证,理解文本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增强课堂阅读效果。

二、課中提出问题,注重对思维的引导性

1. 提问方式要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提问方式有不同的作用。直接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思考,积极探究相关内容;反向提问和逆向提问可以使学生开放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层递式提问可以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渐走向深入思考。选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多元思考,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选用适宜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

(1)直接提问。

文本标题或文本重点和难点是教师直接提问的切入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以文本内容为基础,从不同角度入手直接提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文本内容。

例如,教材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纸的发明过程,以及造纸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了解纸的发明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关键。文本题目高度概述了文本内容。教师可以以文本题目为切入点,采用直接提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纸是谁发明的?纸是如何发明出来的?在问题的作用下,学生产生阅读欲望,走进文本,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思考,探寻纸张的发明过程,建构整体认知。随后,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自读情况,采用其他提问方式,促使其继续思考,发展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2)层递式提问。

有效思考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地认知学习内容。层递式提问能够助力学生逐步思考、建构良好的认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和学情应用层递式提问法,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提出难度不同的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逐步探究。

例如,在教学教材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中“孔隙”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进行层递式提问,助力学生积极思考,逐渐了解孔隙的特点。具体地,教师可以先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孔隙?借助孔隙这个词语,你能感受到景点有怎样的特点?在提出问题后,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内容,思索孔隙的含义及其特点。学生可能发现:“孔隙表明了这个景点很狭小”。随后教师追问:作者是如何描写孔隙的狭小的呢?与此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任务:再次诵读课文,圈画相关内容。在问题和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进行批注式阅读,积极思考,寻找相关内容。学生圈画课文内容:“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教师就此提问:如果将这句话改为“怎样的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船”会有怎样的效果呢?学生认真阅读,细心比较后发现:四个“小”字不仅凸显了小船的小,还表明了孔隙的狭小。教师继续提问:还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孔隙的小呢?引导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助推下,保持积极的思维状态,认真思考,解决问题,认知文本内容,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 提问过程要引导学生发问

课堂提问包括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其中,学生提问是其思考的表现。在思维的作用下,学生会审视学习内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为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关注提问过程,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发问,借此推动课堂教学发展,同时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例如,教材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层次清晰,先后介绍了三部分内容:提出飞机为何能在夜间飞行这一问题;三次特殊的实验;科学家受蝙蝠的启示制造出了雷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对此,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略读文本,把握关键信息,建构初步认知。随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任务:再次阅读文本,发现阅读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写在便签上,贴到课文对应内容旁。此任务具有开放性,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各自的问题,并从“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等角度入手,整理问题,做好分类工作。学生发现的问题可能包括:(1)飞机上的雷达和蝙蝠之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2)雷达的无线电波和蝙蝠的超声波是如何反射的?(3)蝙蝠的嘴巴和耳朵是如何进行配合探路的?(4)蝙蝠是怎样分清障碍物和猎物的?如此,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由始至终地思考,增强了思维活跃性,锻炼了思维能力。

三、课后反思提问,提高对思维的重视性

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了解课堂提问的情况,了解提问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影响,由此增强对课堂提问的重视程度。在重视课堂提问的情况下,教师会利用多种途径探索课堂提问方法,积累课堂提问经验,逐渐提高课堂提问能力,助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后反思提问。教师通过反思提问可以了解课堂提问情况,及时查漏补缺,提高课堂提问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具体来说,学生的课堂表现是教师课堂提问的一面镜子,可以折射出教师的课堂提问情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录像工作,然后在课后认真观看、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要了解学生是否对问题感兴趣,是否踊跃思考问题,是否能自主提出问题等。通过学生的种种表现,教师可以确定课堂提问情况,判断提出的问题是否有效,以及提问的方式是否恰当。随后,教师要认真思索,梳理良好的课堂提问表现,总结课堂提问的不足,从问题的内容及提问时机和方式等方面入手探寻问题成因,总结科学提问的规律,助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四、课堂提问的建议

1. 课前预设提问

问题本身是影响学生思维的关键因素。在课前阶段,教师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问题。预设的问题既不能过难,又不能过于简单。过难的问题容易成为学生的思维阻碍,而且可能导致学生失去语文学习兴趣,逃避课堂学习活动,影响课堂学习效果。而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学生无法建构有效的语文认知,也难以收获语文学习满足感。对此,教师要依据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紧扣教学目标,设计难度适当的问题,借此引导、启发学生,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思考、解决問题,增强自信心。在设计问题后,教师要认真分析,发挥语言作用,梳理问题要点,借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描述问题,确保学生能听懂问题。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要清晰地表述问题,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 课中有效提问

课前阶段,教师预设问题,为课堂提问作准备。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预设的问题为基础,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出问题,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课堂提问的方式有很多,最基本且常见的是师生对话。师生对话是课堂提问的具体表现。作为语文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可以借助课堂提问促使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其具体情况,把握时机,采用适宜的方式引导学生,促使其进行深入思考。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可以锻炼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总体来说,教师应当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和预设的问题,使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促使学生发问,推动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3. 课后反思提问

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成长与课后反思、总结有着直接联系。教师只有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才能发现自身课堂提问的不足。在发现问题后,教师要积极分析问题成因,探索问题解决对策。在进行课后反思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作为反思的切入点,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发现问题、预设问题,优化提问方式。在探索问题解决方法时,教师既可以阅读专业书籍,汲取经验,弥补自身提问能力的不足,又可以观看名师教学视频,获取切实可行的提问方法。在弥补提问不足后,教师要继续以语文课堂为依托,设计、提出问题,检验自身提问能力,不断地查漏补缺,提高提问能力。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获得思考的机会,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有效的课堂提问离不开问题设计、提出问题和问题反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时机,联系教学实际,应用适宜的策略,设计、提出并反思问题,使学生与问题“互动”,积极思考,解决问题,掌握学习内容,发展思维能力,学有所得,增强课堂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旭.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与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 语文新读写,2021(11).

[2]于洁. 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小学高段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的优化研究[D]. 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1.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