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他是谁

2023-07-12 04:28黄莹霜
作文周刊·小学三年级版 2023年28期
关键词:钢笔外貌事例

文题在线

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不能在文中出现他的名字,但是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大手导写

“猜猜他是谁”,这个文题要求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个同学,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足够了解自己的同学,着眼细节,凸显特点。老师可以帮同学们理清楚这个“他”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并抓住这些关键信息,选用典型事例,依次写具体。

熟悉身边的他

同学们首先要选择描述对象,然后仔细观察他的外貌,发现与众不同之处;深入了解他的性格、爱好、品质等方面,积累丰富的素材。

搭建框架写他

有了一定的素材储备,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抓住人物特点,写一写在他身上发生的事情,让大家都来认识他。

我们可以这样安排:

开头按照一定的顺序,勾画出他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引领读者初步判断他是谁;

中间部分选用几个典型事例,突出他的性格、爱好、品质等特点;

结尾点出他的特点,比如“谦虚好学”“多才多艺”“幽默风趣”等,引导读者猜测他是谁。

细化内容“画”他

要想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我们可以在描绘人物外貌时,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让读者印象深刻。比如,“一头乌黑的短发,像极了小刺猬。”“淡淡的眉毛像两个倒过来的小括号。”另外,我们在进行外貌描写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比如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让描写更有条理。

在叙述典型事例时,我们可以加入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比如,“课间,她不是捧着一本书津津有味地读着,就是在那里奋笔疾书。有时候我们叫她,呼唤很久,她才抬起头来,一副如梦初醒的样子:‘你叫我吗?”她学习入迷的模样是不是如临眼前?

作文误区

1.不能抓住人物特点。

针对外貌描写,抓不住最具有特点的地方写;不会将写作对象和其他人作对比,放大特点。

2.外貌描写无序。

写作前并没有在脑海里理清楚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顺序,眉毛胡子一把抓。

3.描写特点没有事例。

介绍人物的多个方面,但是没有选择事例来印证人物的鲜明特点。

4.事例缺乏典型性。

事例的选择缺乏典型性,不能很好地与人物的性格、爱好、品质等特点匹配。

小手练笔

猜猜他是谁

◎单术苗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好朋友,瞧,他来了——

他很瘦小,遠远看去就像一根竹竿,因此每天中午黄老师都会监督他好好吃饭。每当看到他的眼睛骨碌碌转时,我就知道他又想出什么鬼主意了。哎哟,他的牙齿真得好好保护,我们聊天时都能看到他东倒西歪的牙了。

他性格开朗,也有些调皮。当老师批评他时,他总会乐观地对我们说:“即将有一个缺点要被我改正啦!离完美的我又近一步!”但是上体育课时,他总喜欢惹其他同学去追他,然后你就能看到他疯狂飞奔……

他助人为乐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有一次语文考试,我的钢笔怎么也写不出字,正当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时,眼前突然伸出一只握着钢笔的手,转头一看,果真是雪中送炭的他。我接过钢笔对他说“谢谢”时,听到他洒脱的声音:“别客气,‘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他酷爱跳街舞。记得六一儿童节那天,他在班里表演精彩的街舞。随着音乐节奏,他的胳膊抖动,腿不停地旋转,瞬间吸引了全班同学的目光。

说了这么多,大家猜到他是谁了吗?

点评

读着小作者的文字,一个积极、阳光的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外貌描写传神地突出他瘦小、机灵的特点。正文精选三个事例,很好地展现出他的性格、品质与爱好。

猜猜他是谁

◎谭景翰

他的脸蛋肉肉的,捏上去像一团棉花,很舒服。他戴着一副黑蓝镜框的眼镜,但丝毫遮不住他那双如宝石般明亮的眼睛。

他经常丢三落四,而且做事慢悠悠的。写作业的时候,我们总能听到老师不停地催促他,尽管如此,他的作业最后仍然剩好多没写完。很多次放学时,其他同学已经排好队等待老师带队出校门了,只有他还在教室里慢吞吞地整理书包。好不容易见他走进队列中,只听一声“哎呀,我的饭盒忘拿了”,瞧,他又回教室拿东西了。他这丢三落四的习惯什么时候能改掉呀?

他乐于助人,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帮助他人的身影。上周三放学时突然下起倾盆大雨,他把雨衣借给了同桌,和我挤着一把伞回家,还说“男子汉身体强壮,女孩子淋雨容易生病”。昨天,他一个人把班级订购的杂志搬到楼上。他气喘吁吁,瘫坐在座位上,连喝几口水后笑着说:“我们又有新杂志看啦!”

你们猜出我的朋友是谁了吗?

点评

谭景翰同学抓住“脸蛋肉肉的”“黑蓝镜框的眼镜”等外貌特点,让人眼前浮现出“他”的形象。下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他”丢三落四、做事慢的性格以及乐于助人的品性。

【作者系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三·8班学生,指导并置评:黄莹霜】

猜你喜欢
钢笔外貌事例
三支钢笔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我的钢笔
外貌描写慎“化妆”
外貌与内在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老钢笔
请你们,把我们的外貌还给我们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