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实证研究

2023-07-14 05:38李陈佳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支教顶岗

○刘 静 李陈佳

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我国的教师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近年来,创新师范生的培养模式,促进师范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1]。其中,顶岗支教实习是高师院校的师范生通过顶岗的方式完成教育实习任务的实践活动[2]。顶岗支教为教育资源落后的农村地区输送实习教师,帮助提升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同时也是师范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价值提升的过程[3]。顶岗支教自实施以来在全国的高师院校广泛推行,不仅缓解了贫困地区师资不足的困境[4],也是培养师范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师范生提供了实践学习的平台,推动了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5]。2007 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其中指出:“师范生教育实习是中小学教师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开展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是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为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师资严重不足的现实问题,S 师范大学每年派遣大量师范生到凉山彝族地区顶岗支教,将师范生的培养和教育帮扶相结合,既服务乡村基础教育,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顶岗支教实习作为一种新的实践教育培养模式,然而,支教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大都相对滞后,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是否能获得发展?师范生没有教育教学的实战经验,初登讲台即作为全职教师顶岗参与教师工作,是否能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这种实践教育培养模式是否存在问题,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过对2021 年S 师范大学顶岗支教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提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影响职业能力提升的因素,为高师院校完善师范生顶岗支教培养提供参考。

一、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

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专业问题的能力[6]。教师职业能力是指教师能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必需具备的特殊能力,是在教育实践中将个人能力和所学知识、技能相结合转化而成的一种职业素质[7]。教师职业素养、教师行为规范和教师教学技能三个部分构成教师职业的基本内涵[8]。教师职业能力是由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各项具体能力所组成,包括学科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专门力量和教学专业技能,这是构成教师职业能力的“三要素”[9]。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技巧:导入的技巧、强化的技巧、变化刺激的技巧、发问的技巧、分组活动的技巧、教学媒体运用的技巧、沟通表达的技巧、结束的技巧、补救教学的技巧;二是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学业检查评价能力。”[10]吴荣英将专业技能分为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11]。2021 年12 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探月教育者发展中心发布的《卓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认为:“教学能力”指教师在各种教学场景中有效开展教与学活动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的综合。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能力[12],是师范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1]。2021 年4 月,教育部印发《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旨在进一步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制度,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从源头上提升教师队伍教书育人的水平,并提出“四大能力”,即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

综上,本研究认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三个方面,课堂教学能力是师范生未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四个维度(表1)。

表1 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组成

二、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从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研究能力等三个方面编制调查问卷《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生职业能力发展的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主要通过填空题和选择题的形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二是从三个方面自我评估职业能力发展的情况;三是对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经SPSS22.0 统计分析,问卷的克隆巴赫系数为0.774,问卷信度可靠。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调查选取S 师范大学2021 年春季参与顶岗支教实习的公费师范生,支教地点为凉山州普格县和布拖县。采用问卷调查并辅以访谈法,主要采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访谈主要采用当面访谈及电话采访两种方式。共计回收问卷133 份,有效问卷130 份,有效回收率为97.74%。调查结果采用SPSS22.0 及Excel 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2,由于近年来师范院校男女比例失调的现实问题,因此调查对象的女生数量明显多于男生。调查对象主要来自10个学院,包括文学院、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体育学院、历史与旅游学院、美术学院。

表2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顶岗支教实习时长为一个学期,分别有15.4%、51.3%的师范生认为通过顶岗支教实习,职业能力的提升很大和较大,还有22.3%的师范生认为一般,12.3%的师范生认为收获较小甚至没有收获。可见,师范生的职业能力总体上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提升,但各维度的提升情况存在差异,特别是钻研教材和教案设计等教学准备能力的提升是明显的,其次是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最后是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管理及研究能力的提升。

(一)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生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显著

1.教学准备能力。教师的教学准备能力是在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由表3可知,经过顶岗支教实习,大部分师范生对课标的认识、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教学准备方面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对教材的分析方面提升程度最大。

表3 师范生顶岗支教实习教学准备能力的提升情况

2.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为达成教学目标,组织与实施学科教学的能力,教师掌握良好的教学技能,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包括讲解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教态变化、反馈强化、板书、板画技能、演示技能、课堂组织、总结技能等。由表4 可见,大部分师范生的教学实施能力得到了提升,特别是讲解能力、课堂总结、教学演示、组织教学及教态变化方面提升程度最大。

表4 公费师范生顶岗实习教学实施能力的提升情况

3.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主要是指课堂评价,是教师为诊断学生学习状况、了解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而开展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必备的一项核心专业能力。但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学评价技能经常被忽略。调查结果显示,3.9%的师范生教学评价能力有很大提高,42.3%的师范生有较大提高,46.9%的师范生表示提升一般,还有6.9%的师范生表示提高不大。可见,只有近一半的学生教学评价技能有明显的提升。

4.教学反思能力。教学反思是教师总结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的过程。师范生的教学反思主要是指其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以自己原有的教育观念和个人实践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身专业发展进行主动设计、完善和评价的能力[13]。反思性教育实践活动的养成,是师范生必备的职业素质[6]。顶岗支教实习的师范生初登讲台,在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以及从理论到实践反复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困惑,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和总结,才能促进实践能力的提升[14]。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师范生都会进行教学反思,分别有10.8%和50.8%的师范生每节课后和每天都进行反思,还有38.5%的师范生偶尔进行反思,可见大部分师范生教育反思的频率还是比较高的[15]。如表5 所示,在师范生采用的反思方式中,向老师请教、与同学讨论、自主思考是最主要的三种。

表5 进行反思方式的情况

(二)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生教学管理能力的提升较好

教学管理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调控的能力[16]。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教学管理往往是师范生面临的一大挑战。实习生不仅需要维护好课堂教学秩序,开展好教学活动,还需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调查结果显示,7.7%的师范生教学管理能力有很大提升,47.7%的师范生有较大提升,33.9%的师范生认为提升程度一般,10%的师范生认为提高较小,0.8%的师范生认为没有提升。

沟通协调能力是教师在工作中处理好各种关系的能力,是班级管理能力的核心能力[17],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18]。在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方面,7.7%的师范生表示有很大提高,67.7%的师范生认为有较大提高,20.8%的师范生认为提升情况一般,3.9%的学生认为提高较小。

(三)顶岗支教实习对师范生研究能力的提升情况较好

教师的研究能力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随着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教师通过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体现。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应重视师范生研究能力的培养。调查结果显示,5.4%的师范生有很大提升,45.4%的师范生有较大提升,33.1%的师范生提升程度一般,15.4%的师范生提高不大,还有0.8%的师范生表示没有提升。

四、影响师范生职业能力提升效果的因素分析

(一)影响因素的差异性分析

为探索影响师范生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通过卡方检验研究分类与分类数据之间的关系,得出不同变量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卡方值对应的P 值(表6)。结果显示,实习生性别、实习学段及实习学校所在地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的卡方值对应的P 值均大于0.01,说明其不存在显著关系。但是,指导教师的水平、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态度、实习时自己的学习态度以及所学专业与实习专业是否符合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卡方值对应的P 值都小于0.01,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这些因素会影响实习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效果。

表6 不同变量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卡方值对应的P 值

(二)影响因素的相关关系分析

根据相关关系分析结果,实习态度、指导教师的水平、指导教师的态度、实习专业符合度与职业能力的提升效果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生实习态度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546,P<0.001);教师指导水平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286,P=0.001);指导教师态度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6,P<0.001);专业符合度与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92,P<0.001)。因此,师范生积极的实习态度,指导教师的有效指导以及实习专业与所学专业一致能促进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三)影响因素的回归关系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实习生的态度、指导教师的态度、实习专业符合度对实习生职业能力提升效果的影响程度,将这些因素设为自变量,以职业能力提升效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模型R 为0.678a,R 平方为0.459,调整后的R 平方为0.442,说明模型可以解释专业技能提升效果45.9%的变异,拟合度一般。模型的F 检验统计量为26.560,显著性小于0.05,说明F 检验显著。实习生的态度、指导教师的态度、实习专业符合度对职业能力的提升有显著的影响,学生实习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392,显著性小于0.001;指导教师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1,显著性为0.001;专业符合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68,显著性小于0.001。可见,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实习生的态度影响最大,其次为实习专业符合度,第三为指导教师的态度。

五、对顶岗支教实习师范生的指导策略

(一)保证支教实习专业与所学专业对口

因顶岗支教受援学校部分学科教师缺口较大,师范生所学专业与任教专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例如,生物科学专业的师范生被安排任教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因岗位需要甚至有体育专业的学生被安排任教地理等“所教非所学”的情况。为了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应尽量让其所学专业和实习学科保持一致。同时,应适当安排实习生的工作量及工作内容。实习生尚在实践中学习,是带着实习任务的实践学习,如果超出其所能承受的强度,可能会阻碍实习生的工作热情,影响实习效果。

(二)加强“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指导

顶岗支教实习学校本来就师资不足,存在没有一线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指导力度不够的问题。因此,应尽量安排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同时高师院校也应增加指导力度,加强过程化的监管,构建课程、讲座等资源学习平台,为实习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的指导。目前,S 师范大学采取“三位一体”的指导教师——顶岗支教驻县带队教师、高校学科指导教师、实习学校指导教师,三方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各自的优势,给予师范生指导。

(三)重视“岗前、岗中、岗后”的全过程指导

根据实习生的实际需求,给予涵盖“岗前、岗中、岗后”全过程的指导。在顶岗支教实习前应做好岗前培训,要求实习生自觉遵守实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实习生明确实习任务。同时,激励实习生勇于承担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与责任,激发他们报效祖国、投身奉献基础教育的情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让实习生端正学习态度,帮助他们为顶岗支教实习做好准备,充分利用好实习锻炼的平台,全面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能力。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从学生的切身需求出发,帮助师范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困难。完成顶岗支教实习后,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促进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教师职业是专业化、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顶岗支教实习以强化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同时也是提高教育水平、推进教育扶贫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在顶岗支教实习过程中帮助师范生完成好顶岗支教任务的同时,让师范生在实践中成长,在服务和奉献中增长才干,最大程度地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为师范生未来成长为终身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专家型的教师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支教顶岗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基于现代学徒制下高职学校顶岗实习的安排与策划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