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联合通络消痹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效果观察

2023-07-14 09:44蒋海云吴友明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骨关节炎通络针灸

蒋海云 吴友明 金 瑛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骨质增生为特征,以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膝骨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在疾病早期可行保守治疗,如何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是治疗关键[1]。本研究采用温针灸联合通络消痹方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旨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可行性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1 年6 月至2022 年5月收治的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96 例,近3 个月未接受过激素、非甾体抗炎药、关节腔内注射等针对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西医诊断标准:近1 个月反复出现膝关节疼痛,年龄≥40 岁,出现骨性膨大,活动时伴有骨摩擦音,晨僵时间≤30 分钟。中医证候标准:膝关节疼痛且遇冷加重,双腿酸软无力,膝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畏寒喜暖,口淡不渴,舌黯或青,苔白腻,脉沉紧。排除标准:合并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慢性肝炎、肾炎等慢性炎症性疾病,近3 个月患有严重感染性疾病;合并半月板损伤或既往接受膝关节手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 例。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0.2 g 口服,每天1 次。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通络消痹方治疗。温针灸疗法: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针刺部位皮肤,使用无菌毫针进针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穴,针刺25 ~40 mm,施以补法,以局部酸、麻、重、胀为佳,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20 分钟,将10 mm 艾条插入针柄,点燃艾条,燃尽后取针,每天1 次,每周治疗5天。通络消痹方:羌活、独活各15 g,桂枝、桑枝、茯苓各12 g,海风藤9 g,黄芪、川芎各6 g,赤芍12 g,炙甘草9 g。每天1 剂,加水煎煮至200 mL,早晚分服2次。两组均治疗2 周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双腿酸软无力、膝关节肿大主要中医症状进行评估,根据严重程度分别计分0、2、4、6 分;② 膝关节功能:采用膝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和Lequesne 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WOMAC 共计关节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功能3个维度,总分96 分,得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Lequesne 评分包括日常活动能力、行走距离、疼痛不适3 个维度,总分0 ~24 分,得分越高表明膝关节功能越差。③ 血清炎症指标:包括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白介素-6(IL-6)。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摩擦音等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摩擦音等症状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有所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膝关节疼痛、肿胀、摩擦音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活动功能无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 = (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男21 例,女27 例;年龄(62.7±6.4)岁;病程(7.3±2.4)年。对照组:男19 例,女29 例;年龄(61.5±6.7)岁;病程(7.0±2.2)年。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17,t= 0.90、0.64,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WOMAC 评分、Lequesne 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表1) 治疗前两组WOMAC、Lequesne 评分及CRP、ESR、IL-6 水平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WOMAC、Lequesne 评分及CRP、ESR、IL-6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OMAC、Lequesne 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WOMAC、Lequesne 评分及炎症指标比较 ()

组 别 例数WOMAC 评分Lequesne 评分CRP(ng/L)ESR(mm/h)IL-6(ng/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4851.4±7.528.6±5.814.5±2.98.4±1.635.4±5.421.7±3.852.3±7.529.9±5.126.4±4.818.4±3.6对照组4852.9±8.333.8±5.014.8±3.210.7±2.035.2±4.725.7±4.453.1±8.337.8±6.126.0±5.221.7±4.2 t,P0.93,>0.05 4.71,<0.01 0.48,>0.05 6.22,<0.01 0.19,>0.05 4.77,<0.01 0.50,>0.05 6.88,<0.01 0.39,>0.05 4.13,<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表2) 观察组总有效率(93.8%,45/48)明显高于对照组(79.2%,3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36,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目前,膝骨关节炎尚无特效疗法,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延缓疾病进展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的主要目标。西医多给予非甾体抗炎药以抗炎、镇痛,虽然短期效果显著,但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长期使用,且停药后症状会反复发作[2]。膝骨关节炎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病机在于正气亏虚,易外感风寒或内生寒湿,导致经脉痹阻,气血运行受阻,筋骨失养,屈伸不利,发为骨痹。因此,寒湿痹阻为该病的主要病因,治疗应以祛寒除湿、温经通络为原则。

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将艾灸热力通过针体传入穴位,不仅可温热局部肢体,也可增强针刺穴位刺激作用,更好地发挥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功效,是治疗寒湿证、血瘀证非常有效的方法[3]。笔者结合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特点,取穴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穴。其中,膝眼穴出自《备急千金要方》,为人体阴阳气血出入之处,具有祛风湿、散风寒、利关节、通经络、止痹通等作用,予以温针灸可活血通络,散寒除湿,舒利关节;血海属于阴经穴,是治疗瘀血痹阻证之要穴,具有养血活血、引血归经、化瘀通络功效;梁丘毗邻于膝关节,具有和胃止痛、通经利节功效,施以补法针刺,可祛寒调血,缓解局部疼痛;足三里属于保健要穴,主治功能甚广,具有补益气血、舒筋通络、扶正培元、理脾和胃等作用,主治消化系统疾病和下肢痿痹。

通络消痹方中羌活、独活为君药,羌活性温味辛,属于辛温解表药,可解表散寒,祛湿止痛;独活属祛湿散寒药,可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二者联用,共通上焦、下焦经络,增强祛湿散寒、通痹止痛之功效。桑枝、茯苓、海风藤为臣药,桑枝、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茯苓解毒祛湿,通利关节,辅以君药可增强祛湿作用。黄芪、川芎、赤芍为佐药,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化瘀通络,黄芪补中益气,可助川芎、赤芍更好地发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作用。甘草为使药,调和诸药。全方联用,共奏祛湿散寒、通络止痛之功效。笔者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原则,温针灸重在祛湿散寒,辅以温经通络,通络消痹方重在通络止痛,兼顾祛湿散寒,二者配合可进一步提升疗效,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膝骨关节炎的炎症反应贯穿于疾病始末,控制炎症反应对减轻软骨损伤、延缓疾病进展有积极作用[4]。首先,温针灸利用艾灸的热力,可加速肢体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吸收;其次,通络消痹方中的多种有效成分羌活、独活均有解热、抗炎作用,可减轻炎症反应。本文结果显示,温针灸联合通络消痹方治疗寒湿痹阻证膝骨关节炎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膝关节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骨关节炎通络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膝骨关节炎如何防护?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
推拿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骨关节炎2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