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胃康颗粒辅助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效果观察

2023-07-14 09:44盛雪琴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3期
关键词:活菌双歧胃肠

盛雪琴

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为轮状病毒性肠炎(RVE),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健全,容易增加感染风险,发病后表现为腹泻、脱水等[1]。RVE 患儿常给予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常规治疗,但疗效不佳。双歧杆菌活菌散属于肠道微生态制剂,可纠正失调的肠道菌群[2]。小儿肠胃康颗粒有调理脾胃、助运止泻之效[3]。本研究探讨小儿肠胃康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对RVE 患儿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中心2020 年5 月至2021 年6月收治的RVE 患儿60 例。纳入标准:患儿符合RVE 的诊断标准[4],均存在发热、腹泻、脱水表现;入组前一周内未接受RVE 相关治疗。排除标准:合并病原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其他胃肠道疾病;对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如退热、止泻、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饮食调理、抗病毒治疗等。对照组予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每包1g),1岁以内,每次半包;1 ~<6 岁,每次1 包;6 岁及以上,每次2 包;均每日3 次,温水冲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予以小儿肠胃康颗粒,5g/次,每日3 次,温水冲服。两组持续用药1 周,若患儿用药后症状消失可停药,评定疗效。

1.3 观察指标 两组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胃肠激素、肠道菌群水平。

1.4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消失,大便性状正常,大便次数≤2 次/d;有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大便性状改善,大便次数≤2 次/d;无效: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较前未改善,甚至加重。显效加有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17 例,女13 例;年龄8 个月至6 岁,平均(3.0±1.2)岁;病程1 ~5 天,平均(1.7±0.8)天。观察组:男19 例,女11 例;年龄7个月至6 岁,平均(2.8±1.2)岁;病程1 ~5 天,平均(1.8±0.8)天。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28,t= 0.65、0.48,P>0.05)。

2.2 两组疗效比较(表1) 观察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9,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1.30,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3 两组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比较(表2) 观察组发热、腹泻及脱水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

表2 两组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

组 别 例数发 热腹 泻脱 水观察组231.5±0.32.2±0.41.4±0.3对照组152.0±0.33.6±0.71.9±0.3 t,P5.02,<0.017.86,<0.015.02,<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表3) 治疗前两组胃泌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水平较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胃肠激素水平比较 (μ g/L,)

2.5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比较(表4) 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较前升高,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前降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比较 (lg CFU/g,)

2.6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3 例(10.0%),其中便秘2 例,恶心1 例;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6 例(20.0%),其中便秘3 例,恶心2 例,皮疹1 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53,P>0.05)。

3 讨论

儿童胃肠道和免疫系统尚未成熟,轮状病毒容易侵袭机体并在小肠细胞中繁殖,导致肠黏膜损伤,引起腹泻、脱水等,严重时可导致营养不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中医认为,RVE 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虚弱,易外感邪毒,加之饮食不节、寒温不调,脾胃失和,水谷合污而下形成泄泻,故治疗应以健脾益胃、助运止泻为主[5]。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由多种益生菌组成,有助于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肠黏膜免疫功能,促进胃肠黏膜上皮发育,从而调节胃肠激素,改善发热、腹泻等表现[6]。小儿肠胃康颗粒中的鸡眼草、谷精草、赤芍等清热解毒,可减少发热、脱水的发生;党参可保护胃肠道屏障,促进胃肠上皮细胞增殖,调节胃肠激素;木香可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修复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谷芽、麦冬有止泻作用。RVE 患儿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治疗的同时,辅以小儿肠胃康颗粒,可改善肠道菌群功能紊乱,调节胃肠激素,进而改善疗效。本文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及大肠埃希菌数量降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此外,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别不大。

综上所述,与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相比,联合小儿肠胃康颗粒治疗RVE 患儿更能改善疗效、胃肠激素及肠道菌群,且有一定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活菌双歧胃肠
运用OD值法快速进行乳酸菌活菌计数的研究
你的心情决定胃肠的健康
药膳调治胃肠型感冒
超声内镜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母乳婴儿源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分离鉴定
美沙拉嗪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分析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