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2023-07-14 09:21王学军
中国新通信 2023年8期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背景互联网+

王学军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中职语文教学;创新

中职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全面推进了中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如何使中职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塑造学生动手能力的大平台,是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去探索、去实践的重要方向。现在,“互联网 +”在中职语文当中的广泛运用,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创造了很有利条件。对于“互联网 +”背景下中职语文的教学改革来说,教师需要不断关注核心素养在具体教学课堂中的渗透方式,寻找有效的契合点,这也成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一、“互联网+”背景下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中而言,其学习目标更具专业性和指向性。在中职院校,学生可以通过对专业技能的学习,从而成为具有职业技能的劳动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对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了适应中职教育的发展,中职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其中教育理念的改变首当其冲。这要求教师将互联网背景下的知识和技术充分融合到现有的教学模式中去,以此实现从“知识传授”到“生本思想”的转变。

同时,中职学生通常都是中考不理想的。虽然学习成绩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一切,但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足、学习习惯不佳的情况。他们在中职阶段往往也会成为学校里比较“边缘化”的人群,基本不怎么受到老师的关注,所以一般来讲学习自觉性普遍不足。

对此,教师需要首先帮助他们提升学习兴趣,改正学习习惯,才能够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而信息化的手段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都带来了便利。首先,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能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变得直观、形象,让原来“干巴巴”

的课堂知识变得饶有兴味,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通过信息化的手段,给学生的课堂互动带来很多便利,因此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习惯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还能够为学生扩充更多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库。同时,信息化的学习平台还有助于学生及时弥补知识上的薄弱点。学生的薄弱环节得到了夯实,学习起来就不会那么吃力, 那么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

另外,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能让教师随时跟进学生 的学习进度,随时指导和检查学生的预习、复习状况。 比如在学生的预习和复习当中,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 行督促,随时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随时对学 生进行答疑解惑。这对于教学效率的提升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述

在全面推行新课标及“互联网+”的时代,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大体上可划分为六个层面,即对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对语感和语言的积累、对语言技巧的熟练掌握、对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基本文化修养的塑造、对优雅言谈举止的训练。这六大素养贯彻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所有阶段,也是中职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

第一,要具有一定的语言基础。通过中职语文的学习,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并获得了一定的阅读水平。

第二,要拥有一定的語言底蕴。中职语文的学习通常处于起步阶段,而中职语文教学则要求学生掌握更高的语言技能,这就要求学生有较好的语言积累。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创作,使他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语言知识,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能力。

第三,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语文是一门学问,而语言是一种文化形态,也是一门技能。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熟练的语言技巧的Internet Education互联网+ 教育训练。

第四,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五,文化修养的积累。传统文化是我们国家长久以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独特的语言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我们的中职语文教育就是扎根于我们的文化之中。因此,在语文的核心素养中,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继而让学生从中体验传统文化很重要。

第六,培养学生在举手投足当中的文明风范。语言本身也是一种利于交际的工具,所以学习语文课程,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语文知识外,还要注意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水平。交际既是一种语言技能,也是一种艺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让他们学会在社会上交际,是中职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教师要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强化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要让学生明白语文不仅是一种科目,更是一种语言能力的体现,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三、“互联网+”背景下改进中职语文教学的主要原则

(一)教师理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信息时代,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引导者与合作者。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找到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并能顺利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有机会发展自己的潜能。所以,教师要发挥信息化平台的优势设置问题情境,尤其要引导学生不断进行自主思考,继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提问过程,本身就是对知识进行解构的过程,该过程能让学生在对问题的合作探索中获得知识,感悟实践。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处理资料、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毕竟这比单一地知识传授要更为重要。

(二)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创造多样化的课堂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实施的根本,它需要将教学中一切能用的资源进行整合,既包含教材内容,也包括了其他方面的素材等。在信息时代,智能化的课堂要想更新传统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教师们创造出开放性的教学内容。这就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协同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课程的知识结构中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融合,而从为多媒体教学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在信息时代,由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有了很大变化,各个学科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此时,中职语文教就要充分地通过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自己去找出不同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弥补他们呢在知识体系上面的缺陷或不足。从而帮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实现真正的学有所获。

四、“互联网+”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创新手段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应当从优化教学形式、改善教学方式、扩充教学视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等方面入手。

(一)充分利用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开展“微课程”

从语文教学来看,课前三分钟的微课程活动本质上是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发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思考的是:我要表达什么?我要表达的内容有什么价值?我如何让老师和同学肯定我所表达的观点或内容。因为任何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赞扬,都会让学生感到被认可。即使学生表达的内容来自教材,通常也不会局限于教材的框架。这也能在另一个角度促使学生广泛地开展学习,打破教材知识面的限制,拓宽自己的眼界。在这个过程当中也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之外获取知识,敲开他们思想之门,达到课堂内外的有效联结,其作用是难以替代的[1]。

“互联网 +”背景下,在开展“课前三分钟”的语文微课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尽量让他们处在最轻松自在的状态下学习,且始终以积极主动的心态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地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从这一点来看,光靠课内的内容和形式是不能满足学生长期的发展需求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在学好教材知识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课外拓展学习,并把拓展所学的“养分”积极展示在“课前三分钟”当中。

故此,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认知,从鼓励学生开展短小精悍的演讲开始,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的一个小现象、一个小故事中领悟到切实的知识和人生道理,并让全班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感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力,增强他们的人生感悟。语文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要使学生掌握好语文知识,就必须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感受社会生活,从社会当中学习语文。像参加演讲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但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生活、对社会的感知,这也是开啊“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的重要意义和而作用。

“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其主旨是让学生在课内外高度结合的思路框架中,分享自己从生活中的小细节或小故事中领悟到的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和人生道理,以让全班学生都能够从中得到感染。而在语文教学中,演讲本质上又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心理素质的体现。对中职生来说,通过演讲可以让他们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发展状态,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充分发挥他们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创新能力和自我反思、自我批判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可以让学生进行一段朗诵或者演讲。比如学生在学习了“再别康桥”之后,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语文课的开头,点一名学生到讲台上当场朗诵“再别康桥”这首诗。在朗诵时,通过课件来给学生播放配乐,让其跟着配乐一起朗诵。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其在朗诵时的节奏感和情感共鸣,让其在朗诵当中更具有感情。

(二)充分地将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融合

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其中很多方面都是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在新一轮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提升中职生的综合素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传统文化对提高中职生的综合素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师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使学生逐渐感受到传统文化所带来的震撼与力量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随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在不经意间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可谓一举多得。

对此,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采取的方式在于:

1. 通过文本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解析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学习课文时,课文背景解读是不可忽略的一环。一般情况下,文本的背景知识主要是指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年代背景等。通过对这种背景的解读,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文学意蕴的感知。所以, 基于“互联网+”

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课件的方式,帮助学生解析文本的创作背景。

2. 通过文本的内容而带领学生发掘传统文化的内涵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情感经验出发,让他们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作者一同体会作品中的人文气息,进而引发他们的探索欲。中职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本,都蕴藏着丰富的傳统文化内涵,我们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体味、去探索,去发掘它的秘密。所以,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充分地通过“互联网+”的优势,不断地启发学生发掘它的深层文化内涵,掌握它的价值观和文化美,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触碰到它的文化内核,懂得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比如在教学《中国建筑的特征》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上网搜索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关于我国传统建筑文化方面的常识,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的审美观,从而进一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 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主题活动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内,还应该在课外适当开展一些可以传承传统文化的活动,让学生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更深的认识,愿意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2]。

对此,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诸如“古诗文朗诵、传统文化知多少”等的竞赛活动,或一些传统文化的沙龙活动,让学生事先阅读各种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典籍,然后以座谈会、小组交流会的形式,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所学古诗文、传统文化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专门给学生开发一个关于“古诗词学习”方面的App,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点击,开展学习,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古诗词文化。

(三)运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强化预习和复习的环节

中职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不怎么好,很多学生不具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自觉意识,即使个别学生有,他们在实际过程中也往往不得要领。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 +”平台优势来指导其进行预习和复习。

一方面 , 教师可以给学生分享与语文课程有关的App。在课前和课后,教师通过检查学生点击 App 学习的情况,来确认其是否按照要求进行了预习和复习。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进行预习和复习时,要强化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点及时进行答疑解惑,从而提升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效率。

五、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互联网+”的方式,可以有效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对于帮助学生提升其语言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其传统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常值得教师重视。

猜你喜欢
中职语文教学背景互联网+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打造中职高效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