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

2023-07-17 07:02陈立珂,刘欣燕
人人健康 2023年13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缺血性心血管

目前来看,心脑血管疾病仍然是全球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实际上可分为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心脏血管和脑部血管中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

如果我们将心脏比喻成一个有着四个居室的房子,心肌是墙壁,门是瓣膜,那血管就能看作是相互联通的水管,倘若水管堵塞或者水压增高,那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1.高血压

(1)日常症状

高血压是以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通常高发年龄在40 岁及以上。其最直观的表现在血压值上:收缩压超过140 毫米汞柱,舒张压超过90 毫米汞柱,而且往往还伴有头疼、心律失常、耳鸣心悸等典型症状。与此同时,有不少人会有高血压伴随症状,使病情更为严重。常见的有冠心病、糖尿病、高尿血酸症等疾病。

倘若长期血压过高,会使血管壁加速老化,严重者可能会造成心血管堵塞,更容易引起冠心病和脑卒中。

(2)发病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中西医对高血压的发病原因仍然没有彻底明确,但是大多都与以下因素有关:

①饮食因素。患者往往在饮食中超量摄入盐分,却较少摄入钾,也就是高钠低钾饮食。

②体重因素。超重与肥胖也是高血压的诱发因素,如果日常生活还有抽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就会更容易诱发高血压。

除此之外还有年龄、遗传等相关因素也与引起高血压有着一定的关系。

(3)预防治疗

根据发病原因,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做到相关预防:饮食清淡,控制自身体重,避免肥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酗酒。对于健康的成年人,建议每年进行至少1 次血压测量;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的患者,每个月测1~2 次血压;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吸烟、吃饭口味重、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是高血压的易感人群,应每半年测1 次血压。

如果已经患上高血压,一定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诊断来合理服用相关的药物,切忌私自乱吃药。

2.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脏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研究显示,冠心病已经成为头号健康杀手。

(1)日常症状

不同冠心病类型在临床表现各不相同,世界卫生组织将冠心病分为以下5 类:

①心绞痛型:有典型的胸骨后产生闷胀感、压榨感;有明显的焦虑症状。

②心肌梗死型:在发病前一周时,运动会有心绞痛等症状,并有明显不适感。

③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常有心绞痛,但随着病情发展,逐渐产生心力衰竭症状,并出现心律失常、水肿、乏力等症状。

④无症状型心肌缺血:仅在心电图检查时有缺血症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可确认是否患病。

⑤猝死型:由冠心病诱发的突然性死亡,在出现急性症状6 个小时之后可能会引发心搏骤停。

(2)发病原因

谈到冠心病,往往会与老年人挂钩——其高发年龄在50 岁以上。但近年来,随着日常生活节奏的变快,生活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发病日渐年轻化。与此同时,快速的生活节奏导致的饮食不健康也是引发冠心病的原因之一。另外,我们在上文中提到,高血压也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冠心病。

(3)预防治疗

预防冠心病,要学会从以下几点做起:

①合理饮食,积极锻炼;

②预防三高,规律测量;

③心态良好,避免焦虑。

如果确诊,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以治疗冠心病,如溶栓、介入疗法等。虽然目前无法治愈,但是积极治疗仍可有效缓解病情。

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又名中风。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脑卒中主要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其中脑梗死是典型的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性脑卒中可以理解为:大脑里的粮仓空了,没饭吃(缺血),饿死了。

出血性脑卒中可以理解为:大脑里的粮仓破了(出血),没饭吃。

(1)日常症状

脑卒中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且经常伴有严重的后遗症。

2021 年,中国卒中协会发布了“BE FAST”(尽快)的字母口诀:

“B”——Balance 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

“E”——Eyes 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

“F”——Face 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Arms 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

“S”——Speech 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

“T”——Time 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立即拨打120 获得医疗救助。

用以上口诀总结一下脑卒中的发病症状可以通俗的理解为:①“失去平衡”:难以行走,手部一侧麻痹(行动失去平衡);②视力变化,难以视物(视力失去平衡);③说话含糊(语言混乱)。

(2)发病原因

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大脑内部供血血管内壁上有小栓子,脱落后导致的动脉-动脉栓塞,也就是缺血性脑卒中;因脑血管或血栓出血造成的,为出血性脑卒中。

其次“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是诱发脑卒中的常见因素,高血压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尤为突出。

老生常谈的是,不良的生活方式,譬如吸烟、肥胖、不健康饮食等均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

(3)预防治疗

对未发病但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建议健康饮食、规律作息。

倘若已经发生过一次或多次的脑卒中患者,及时就医,谨遵医嘱,规律用药。同时注意康复护理,避免病情再一次加重。

快生活与心脑血管疾病

当今时代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学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熬夜似乎成了司空见惯的情况。然而据调查报告我们发现,近些年来,年轻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心肌炎、心脏病、心力衰竭等。快生活下各种重油重盐的快餐外卖也在一点一点“腐蚀”着我们的血管,给我们增加了不少患病风险。

在如今快节奏生活习惯下,心脑血管病有着更高的发病概率,患者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大家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时要学会保持冷静,科学防治;多去了解相关知识;在医生的指导下规律用药,平安度过这个危险时期。

在上文中,我们仅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的科普与预防,不难看出,这些疾病往往不会“单打独斗”,而是经常会“成群结队”,心脑血管疾病是国人头号健康杀手便由此而得名。而新冠病毒感染无疑让心血管疾病的情况越发严重。

不过,大家也不必为此过分焦虑,很多心脑血管疾病是由长期不健康的饮食作息导致。因此,大多数预防措施也是建议大家要健康生活、合理饮食、保持身心愉悦。

从《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中我们可以知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在逐渐年轻化,发病率持续走高。目前,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巨额的经济负担和不容乐观的人民健康情况。所以,我们才更需要为大众科普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因此,不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率而杞人忧天,与其对着莫名的症状焦虑,不如多了解疾病情况,以免在紧急情况时手忙脚乱,错过最佳救治时间。放下手机,多去外面看看,放松自己,让疾病无法“趁虚而入”。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缺血性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五大误区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