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农村彩礼“降温”的思考与建议

2023-07-17 06:36淮兴隆
农村经营管理 2023年3期
关键词:六礼婚俗高价

淮兴隆

高价彩礼近年来成为农村婚俗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结婚是一件美好而幸福的事情,但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在婚俗领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高价彩礼、大操大办、低俗婚闹,还有较高的随礼。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移风易俗规范,强化村规民约约束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笔者认为,应采取各项措施努力遏制婚俗歪风,让文明简约的婚俗新风占上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彩礼的历史由来

婚礼是所有礼仪的根本,古代婚姻重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明媒正娶。《仪礼》上说:“昏有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就是创于西周而后为历朝所沿袭的“婚姻六礼”传统习俗,也是“彩礼”习俗的来源。

其中,“纳征”是送聘财,一般为结婚时候馈赠的钱或物。在婚事基本敲定后,男方会让人送订婚礼物到女方家,先秦时期是布帛、鹿皮等值钱的硬通货,后来发展到金钱财物,乃至店铺房产,这些男方送来的礼物,也就成了后世约定俗成的“彩礼”。订婚仪式上,男方家庭会以订婚男子的名义送给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钱两部分构成的“彩礼”,其中钱为财(聘金),物为礼(聘礼)。女方收受彩礼后,也会赠送男方价值相当的财物,称作“回礼”。

“六礼”在后世于程序上逐渐简化,内容也几经变革。例如,纳采、问名、纳吉诸礼合并为纳采;单方面问名改为双方交换写明男女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即俗称的“生辰八字”)和父祖三代姓名官衔的庚帖(即俗称“龙凤全帖”)的订婚仪式。此时,男方家致送订婚礼物,俗称“放小定”;如果不能用雁,有些地方可以鹅代替,但茶是一定要有,因而也有称“下茶”。

纳征与请期也常常合并,俗称“下聘”,又称“放大定”,乃正式的聘礼,一般依各自的门第、财力来决定聘礼的丰俭,大体包括首饰、衣物、食品等。迎亲的程序基本保留下来,时间改在了白天,用花轿代替了“御轮”。

女方出嫁时,官宦、富裕人家会在彩礼的基础上有所增加,甚至数倍增添财物随女方嫁至夫家,称为“嫁妆”。

六礼中的“纳征”,就相当于现在所讲的“彩礼”。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这种礼节并非由制度约束,而是一种民间习俗。在中国传统社会以及当代农村社会中,彩礼曾经很普遍。现在的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彩礼作为礼节和民俗,应当予以保留,但千万不能过度。

高价彩礼的表现和危害

近年来,高价彩礼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有报道称,江西某地不含车房彩礼超过38 万元,河南某地全款买车买房之后还要二三十万元的彩礼,福建某地彩礼最多高达200万元,江西一银行推出最高30 万元的“彩礼贷”……

有分析认为,中西部地区女孩们不断外流,男孩们竞争压力巨大,不得不通过“高价彩礼”提升“竞争力”,留住本地心仪的女孩,客观上也异化了彩礼原有的传统礼仪和情感表达意义。中西部地区内部也有差异,谁能在县城买得起房子、结婚买得起车子、谁能支付更高婚姻成本,谁就能结得起婚。倘若父母有能力帮子女结婚,那么两代人努力显然就比只有儿子努力更具竞争力。

另外,一些商家利用人们讲面子、搞攀比、爱虚荣的心理,在婚礼规模、仪式包装等方面不断细化,网络炒作、商业诱导、趁火打劫,也加剧了种种乱象。

“高价彩礼”这种陋习,看似是个人或家庭问题,但实际上在一些地区一旦普遍存在,势必会加剧社会不公平,导致婚姻观念的扭曲,一些负担不起“高价彩礼”的农村男性可能就会成为“剩男”,进而催生、诱发刑事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整治高价彩礼势在必行。

对整治高价彩礼的建议

标本兼治,顶层设计,建立推动农村彩礼“降温”工作的长效机制。整顿“高价彩礼”是一项涵盖物质条件、精神风貌、文明程度等方面的“多元工程”。各级党政和职能部门务必要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坚持系统观念、多管齐下,实施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综合政策措施,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从根本上改变民众的婚姻观念。大力推动城乡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在经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差距,使全民共享国家发展的红利,为解决“高价彩礼”奠定经济基础;积极引导农村女性就业、创业,根除职场性别歧视,减少女性对男方家庭的经济依赖,全力构建年轻人愿意留在乡村发展、更多青年乐意在乡村安家落户、农村成为安居乐业和美家园的新局面。

总结经验,发挥试验区典型引路作用。立足全国已确立的婚俗改革实验区,总结树立一批可学可用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依法依规“堵”住哄抬彩礼、索要高价的可能性,塑造人心和善、民风淳朴的精神风貌,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大力开展宣传,不断培育文明乡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和作派是引导老百姓最重要的一环,务必当好移风易俗的宣传员、引导者和先头兵。同时,充分发挥基层一线红白理事会的作用,加强婚恋服务,解决群众难题,真正为婚事减压,还人情以温情、还民风以淳朴、还乡风以文明。另外,适时倡导开展结婚零彩礼、少彩礼的宣传活动,德化人心,喜事新办,循序渐进地培育文明乡风。

道德评议,让优秀传统文化沁入人心。首先,各村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路旁墙体标语、黑板报、乡村文化大礼堂,推出婚礼课堂,普及健康向上的婚俗文化知识。其次,地方政府可探索通过公益创投、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引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婚俗改革的相关工作。最后,充分调动有情怀、爱故乡的离退休干部和有威望、有爱心的乡贤积极性,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制定切实可行的村规民约,开展定期的道德评议和易风移俗好家庭颁奖活动,引导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摒弃陈规陋习,形成文明乡风。

猜你喜欢
六礼婚俗高价
高价收青麦作饲料?坚决禁止毁麦!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婚姻“六礼”
从裕固族传统婚俗看古代婚姻“六礼”及其当代遗存
“傅抱石”为何屡拍高价?
高价草莓背后的供给侧改革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编纂应该加入“六礼”制度
巴厘岛婚俗:新人可以为爱私奔
中国各地的“捧腹”婚俗
为什么高价总能打败低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