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年老师—永远的良师益友

2023-07-18 04:00石林
曲艺 2023年7期
关键词:沈老师小品喜剧

石林

癸卯之夏,我的良师益友沈永年老师与世长辞。十几年的合作往事一幕幕地浮现在眼前……

知遇之情定前缘

我和沈老师有一段奇缘。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面向全国征稿。38岁的我怀揣处女作喜剧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剧本,骑车一路顶着寒风奔赴几十里外的春晚剧组。我满怀希望敲响了剧组的门。一位睡眼惺忪的工作人员从门缝中接过剧本随手扔进墙边的大麻袋里。这一扔,犹如一盆冷水浇头。

万幸的是,这一麻袋稿件被送到了当年央视外聘审稿编辑沈永年老师手里。他在小山一样的稿件堆里淘出了我的剧本。后来,剧本又被推荐到春节剧组。《英雄母亲的一天》演出获得意外成功,被央视台史里记载为“是央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可以说,没有沈老师就绝不会有这个面世的作品。

1994年底,我和沈老师在央视春晚剧组相遇了。我诚惶诚恐地向他表达了当年知遇之恩的谢意。沈老师摆手道:“可别谢我,是你自己的努力等到了机遇,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瞬间,我被沈老师与众不同的气质和谦和吸引了。

这年正逢沈老师退休,我提出希望二人合作,一起创作喜剧小品。沈老师思索片刻:“我是相声作者,你是相声作家王存立的学生。我和王存立是多年志同道合的挚友。王存立拜师于马三立门下。大家的创作理念和追求都很相近。想来想去,我们一起合作写相声肯定会有优势。”我急忙纠正,“沈老师,我是约您一起写喜剧小品。眼下全国的电视观众都喜欢喜剧小品。”沈老师诙谐地说:“我写相声,喜剧小品没写过呀。得,反正退休了,闲着也是闲着,老了有事干不易得老年痴呆。从今往后,就跟着你下水试试吧。”

那年,我们第一次合作创作了喜剧小品《如此包装》。该作品以当年最高票获得央视春晚小品一等奖。之后,我们又创作了大家熟悉的央视春晚作品《打工奇遇》《老将出马》《功夫令》等。再后来,我们展开了更广泛的合作。一起担任多年央视春晚主创,并创作了中央电视台经济类大型情景喜剧《欢乐家庭》、喜剧电视剧《追杀横路晋六》《别活得太累》等。我们的创作热情一浪高似一浪,一发不可收。

书香铺满来时路

窗外一抹迟暮的夕阳照在手中的老相册上,熏风扑面,恍惚间,“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我记忆里的沈永年老师,“道心清净绝无尘,和气雍容自有春”。可以说,他是位少有的心地纯良、至善至诚的老人,一点儿不像圈儿里人。他个人气质和修养都是独一无二的,这跟他的特殊经历和阅历息息相关。

沈老师出身于天津卫的一个商业家族,早年是个地地道道的大户人家子弟。青年时期的沈老师是原北京外国语学院(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一名高材生,英俄双语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新华社,后成为时任社长吴冷西的秘书。沈老师说,当年做秘书每一天都要翻译大量的资料和文件,重复的都是机械性的翻译工作。后来有一次机遇,沈老师调进了中国铁路文工团,开启了他喜爱的艺术创作之路。

沈老师的特殊经历,使他的政治水平、新闻评论水平、文学水平还有政论能力、锤词炼句的文字功底,一一展示出来的都是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素养。我们合作十几年,在上述方面我也潜移默化地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提升。这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吧!

超凡脱俗平常心

从小优渥的生活,使沈老师身上没有沾染半点儿市井气。他从不算计人,也不屑于计较“被算计”。沈老师去买菜,小贩们看到这位戴着眼镜、气度不凡的“小老头儿”,就把他当成“冤大头”。每次卖给他的菜都比卖给别人的贵很多。沈老师发现却从不拆穿。我问:“每次都被人坑,怎么还去他们那儿买呀?”他笑道:“这些人卖菜谋生不容易,就算他们坑我,又能坑几个钱呢?人心是肉长的。时间长了他们会有变化的。”后来,因为他的大度和宽容,那些坑过他的人都不好意思再坑他了。小贩们经历反思改过后,每次都把最好的菜留着等他来,等他买完菜还要多给他一些。

一次闲谈,沈老师还向我披露过他调整心理的秘籍。每当遇到一些烦事或陷入困境苦闷时,他就会去八宝山,静静地看着墓碑上一个个光辉灿烂的名字。他想,无论曾经多么叱咤风云的人物,最终的归宿都不过是一方小小的墓地,大人物尚且如此,我还有什么想不开、放不下的呢?如此一行,顿觉释然。

沈老师这种豁达智慧的人生态度也指导着创作。他强调处理创作题材时先有大局观,大处着眼,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思维开拓,想象飘渺,下笔举重若轻。我想,这也是很多作者都应该学习的创作方法。在这方面,我受益匪浅。

笑面人生老顽童

如果你认为曾给新华社社长做过秘书的人一定是严肃高冷、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那就错了。沈老师是一个充满活力、喜欢砸挂的老顽童。起初,我团相声表演艺术家侯耀文、石富宽都很尊重这位长者,适当保持着距离。不料,沈老师每每都是主动挑衅性地找二人砸挂、逗趣。您想啊,那两位是什么嘴?给人家砸急了就遭到强烈的无情反击。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沈老师追他们像儿童做游戏似地打闹,嘴里还嚷着:“兔崽子,反了天了……”其实,沈老师和侯耀文、石富宽是最亲密的合作者。他二人表演了沈老师很多的优秀相声作品。

记得有一天,沈老师笑着对我说:“小石你记着,就咱俩时你千万别老师、老师的叫。你总这么一叫老师像有根绳把我捆住啦,耽誤我跟你砸挂。那咱们之间的乐子可就少多啦。”我说:“别人都生怕被尊重得不够,您倒好,主动要求降格儿。”他答道:“对喽,我就是灶王爷经不起三根香。”从那时起规定了,俩人时我叫他“老爷子”,对外依然叫“沈老师”。

我和老顽童一起的日子,开玩笑、砸挂、逗趣几乎发生在每一天。这也是很多喜剧人的生活习惯。沈老师这种童真童趣的性格对喜剧创作真是大有裨益,我们很多作品中的喜剧包袱就是这样流出来的。

精益求精重内涵

由侯耀文、石富宽表演的沈老师相声作品《糖醋活鱼》,曾荣获全国一等奖。沈老师毫不保留地对我讲述了创作这个作品的经验:利用中外文化差异、生活差异、谐音误会和人物性格对比,表达出鲜明的主题又产生了预期的喜剧效果。

沈老师在喜剧作品创作中追求高质量包袱,发挥讽刺功能。比如:在创作《如此包装》时,沈老师一再强调把作品底蕴挖得越深越好,不能满足表层的喜剧效果。我们不企求用作品教育观众,但好的作品对观众一定有认识价值。《如此包装》讽刺的不仅仅是一个想赚钱的文化商人,而是他伤害民族文化的行为。

另外,沈老师对作品有着极强的责任感。我们曾给一台大型晚会写了一个喜剧小品。但是,彩排的现场效果很不好,行话说:一泥到底。沈老师那种自责之感如泰山压顶。凌晨3点,沈老师将我唤醒,他说突然来了灵感,拉我讨论修改方案到天明。最后,作品演出成功。沈老师那种不服输、认真较劲的创作态度深深感染着我。

良师益友倾爱心

记得那年,我刚从北京曲剧团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进入“国字头”的专业团体。此时,我准备写部反映铁路工人奉献精神的喜剧话剧。可是,我缺乏对铁路生活的了解,一时犯了愁。沈老师得知后跟我聊了很多铁路的生活素材。他还把采访过的小故事都无私地给了我。终于,话剧《大院》创作出来了。

演出现场掌声不断,其中动情之处笑着哭、哭着笑,使观众的情绪得到了酣畅淋漓的释放。我真心感谢沈老师提供了生动感人的生活素材与他对铁路人精神世界的特殊认识和感受,这是剧作成功的重要基础。

之后,话剧《大院》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领奖那天,我再次对沈老师表达了感谢。他幽默地说:“别谢,节目单上给我印着策划的名字,脖子上勒着小绳哪!”

8年前,我应邀担任央视大型动画片《小济公》的总编剧。剧里有一个主要角色是地主儿子,对这个人物的定位和描写,沈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点。他从自己童年经历谈起。他说,无论是什么样家庭出身,童真是不分阶级的。我们这些大家族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也有童心童趣,和天下的孩子一样心地善良。

他还说,有些作品把资本家和地主的小孩子写得心狠狡诈,失去了孩子的本性,这都是创作上概念化、脸谱化的体现。沈老师这些具有群众意识的价值观的中肯意见和特殊看法非常具有现代意识。动画片《小济公》创作团队也得到了共识。此片播出后深受小朋友喜爱,《小济公》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第三届动漫奖。沈老师得知甚感欣慰。

刚直自醒保尊严

那年搞一个行业晚会。主办单位负责人对我们的剧本提出了“关公战秦琼”似的修改意见,态度傲慢且生硬。沈老师顿觉受辱,半夜要从剧组回家,我赶紧阻拦住。可心里生气怎能修改下去呢?最后,沈老师灵机一动,对不合理的意见采取了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的办法修改。迂回变通可以,原则不能更改。此时我看到了沈老师身上的文人傲骨精神。

记得那年沈老师75岁了。有一天他郑重地对我说:“前些日子我突然发现自己想不起来家里的电话和儿子的电话了。后来,家里的钥匙也想不起来放哪儿了,费尽力气找到钥匙,一出门儿又忘了要去干什么……还有,现在每次跟你去开会拿着小本,奋笔记录着那些年纪比我小很多的人讲话,看着周围一张张年轻的脸,心里受刺激不是滋味儿。我怕人家说,这老头家里没饭了吗?年纪一大把了还出来干活儿,您就不怕误人家事……小石啊,你不到我这岁数可能根本理解不了啊!到了岁数还硬挺着,在别人眼里就显得可怜啦!”

我听罢猛然醒悟。沈老师近些日子的许多反常举动终于找到了答案。他知道自己老啦,不想连累麻烦任何人,他更想维护一个老人的自尊,何况他又是那样一个出类拔萃的老人啊!人皆如此,再优秀的人都有老的那一天哪。

我虽心有不舍,但是沈老师的心境我非常理解。那刻,我唯一能为他做的就是尊重他的选择,希望他的晚年生活能夠安宁喜乐。

在我们短短的人生里,能相识的都是有缘人,能相知的都是灵魂契合的人,能走进我们生命十几年,工作上相互成就、心灵上相互慰藉的,就是我们此生最珍贵的同路人、同行者。庆幸,我的生命里有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我永远的良师益友沈永年老师。

此刻,斯人已逝,虽音容犹在,亦难掩心伤,唯有对着夕阳轻唤一声:“沈老师,老爷子,往生珍重,愿天堂里的笑声因您而更动人!”

(责任编辑/陈琪颖)

猜你喜欢
沈老师小品喜剧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巧用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以写老师为例,让学生写人时有话可说
《临宋人小品》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小品)《加班饭》
(小品)《一年又一年》
喜剧世界
我的竹笛老师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了不起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