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关于“药德、药技、药规”融合培养模式的思考

2023-07-24 23:10刘亚丽王馨邓雅琼徐伟徐晶颖关志宇余春梁肖欢
高教学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新医科培养模式

刘亚丽 王馨 邓雅琼 徐伟 徐晶颖 关志宇 余春梁 肖欢

摘  要:当下,所有高等药学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着如何基于药学发展规律,加强药学类专业人才德育教育,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从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的难题。新医科背景下“药德、药技、药规”相融合的培养模式的建立,在解决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的同时还有利于实现价值引领,培养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提升药学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更有利于培养新时代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人才,开创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关键词:新医科;藥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0-0082-05

Abstract: At present, all higher pharmacy educators are facing the problem of how to strengthen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harmacy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law of pharmacy development, to accurately understand changes, scientifically adapt and actively seek changes, to meet the people's health needs for a better lif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train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pharmacological ethics, pharmacological skills, and pharmacological regulations" under the new medical science can solve the current dilemma and at the same time help to achieve value leadership,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national pride,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pharmacy students, and cultivate comprehensive talents required by the society in the new era, thus creating a new era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armacy education. It is also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talents required by society in the new era and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harmacy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 new medical science; pharmaceutical ethics; pharmaceutical skills; pharmaceutical regulation; training model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重点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药学专业认知教育中‘药德、药技、药规职业特质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XJG-20-40-1);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一般项目“基于OBE理念的《药物分析》课程思政微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XJG-21-40-2);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省级一般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XJG-20-12-14);江西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招标项目省级一般项目“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XYJG-2013);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省级一般项目“新医科下‘三药融入药学专业三层次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研究”(SZZX22024);江西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校级一般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2018jzzd-3)

第一作者简介:刘亚丽(1982-),女,汉族,四川资阳人,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与药学类专业教育改革研究等。

*通信作者:肖欢(1997-),男,汉族,江西吉安人,助教,辅导员。研究方向为药物分析教学、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

药学类专业项下含药学、药物制剂、临床药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海洋药学和化妆品科学与技术等专业[1],主要研究对象是作为与人生命密切相关的特殊商品的药品,在保障人类健康的同时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本类专业主要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传承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系统掌握药学类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和技能,能从事生化药物和天然药物的研发、教育及药品质量控制,临床药学、医药营销、医药企业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创业型的药学专业人才与领军人物,当代药学类专业大学生作为未来该行业的主力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与否决定着医药行业是否能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药学教育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展开热议与尝试[3],同时,许多高校教师围绕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4],尝试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升药学类专业知识内涵与学生思想政治站位[5-7],药学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从总体上看,药学类专业教育模式迄今为止仍偏重学科知识传授方面,在实践创新能力和德育教育方面还存在缺陷,针对如何引导学生热爱专业学习、树立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南昌医学院(原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作为医药类高等院校提出了新时代方案,不断探索和建立新医科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的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提高政治站位。

一  新医科背景下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是一种以专业理论教学和思政理论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实践教学为主,融合课程思政教学和思政课程教学、课堂教学与学生第二课堂教学、校内外联合培养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与德育一体化成长,建立该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  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醫药文化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展、积淀,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8]”;江泽民同志也曾盛赞“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9];习近平总书记也作出重要指示: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10]。同时,中医药在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防治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散发着传统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11]。

新医科下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不仅推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也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2];另一方面,开设认知教育有利于学生克服只知课本知识点、不见专业全貌的现象,从而帮助大学生尽早了解所学专业性质、培养专业兴趣、规划自身发展,进而建立专业认同感。

(二)  有利于药学类专业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大学生的成长阶段不仅是知识获取、体系和思维形成时期,更是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与影响。因此,在不断丰富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内涵的基础上,建立药学类专业高水平的“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不仅能培养“厚药德、强药技、明药规”的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优秀药学类专业人才,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13]。

(三)  有利于实现药学类专业教育合力育人

建立“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各部门各领域统筹推进、各育人环节紧密衔接、各方面紧密协作,将通识教育、药学类专业知识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实践教育融会贯通,探索有机衔接新路径,有利于在培养具有人文家国情怀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实现药学类专业教育合力育人。

(四)  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正在高速发展,对于当代药学类专业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厚药德、强药技、明药规”的职业特质以及正确的政治站位。建立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将职业特质和正确的三观融入到学生的专业教育中,为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及建立职业特质培养模式提供有效途径[14],有利于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  “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的探索建设路径

为实现新医科下“厚药德、强药技、明药规”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于通才教育模式,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培养理念、整合多方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多方协商机制,从建立基础、强化课堂、深化实施和深入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药德、药技、药规”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路径(图1)。

(一)  建立基础

“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首先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着力点,研制符合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实际育人指导意见,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其次,应遵循药学类专业人才成长的规律,根据人才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不同,完善专业课程及职业规划课程设置管理、课程标准等;最后,应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学习风格和学习兴趣,制定教材使用、课堂管理、教师考核等相关办法,从而激励教师积极性和提高课堂规范。

(二)  强化课堂

“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建立的核心与重点在于强化课堂与实践。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培养为主转变、课堂教学向校内外全方位育人转变、传统教学向信息化教学转变,更要细化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思政教育、贯穿思政元素于课堂实践教学、创新教学方法等,将专业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起来,提高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时效性、亲和性,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引领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及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  深化实施

为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立健全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15],明确以社会需求和医药行业稳定及良性发展为导向,无缝链接药学类认知教育至药学岗位培训、拓展药学类学生社会实践途径;明确专业教师、思政教师、校外导师在“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导地位,加强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思政课程特聘顾问岗位、设立“人文导师”等,为培养模式的建立和完善保驾护航。

(四)  深入评价

为保障“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的良性发展、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在建立以学生、教师、学校与社会的多方协商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评价制度和落实反馈机制[16],从学生、教师、企业等反馈意见中汲取经验,完善和优化形成理想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  新医科背景下“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

新医科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立“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药学专业教育将药规元素中注入职业规划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挖掘药技元素;将药德元素注入思政实践,将药学思政元素凸显于实践思政中,将学科和学术资源转化为德育育人资源,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实现有机统一[17],从而系统谋划构建新医科背景下药学类专业道德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厚药德、强药技、明药规”的高素质药学类专业人才。

(一)  在“职业规划教育”中注入药规元素

深入挖掘职业规划教育中的药规元素,提升专业教育的针对性,丰富药学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教育内容,构建具有药学药规特色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思政教师、辅导员的带头作用,在学生入学的前两周新增四个专题教育,并将药规元素注入其中:一是在院情、系情、专业介绍专题教育中注入兴药报国和心存天下的药学职业理想;二是在爱国主义专题教育中注入药学家为国奉献的职业道德;三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中注入医药学家的仁爱之心;四是在法治专题教育中注入爱岗敬业和生命至上的职业态度。通过开设该四个专题教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药学类专业全貌,同时可以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信心与认同感,更有利于学生德育的初步养成。

(二)  在“专业教育”中挖掘药技元素

为培养学生对生命药学的奉献精神,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精神,追求科学的精神,充分发挥药学类专业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将专业课程中的药技精神升华为学生的内在素质[18]。探索挖掘专业认知教育中的药技元素,在整合教师资源和获取政府及学校相关经费支持下,本校教师已先后在有机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忠诚爱国、崇尚科学、敬业奉献教育;在分析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严谨科学精神教育;在天然药物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民族自信教育;在生物化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创新奉献、民族责任感、国家使命感教育;在药理学和中药药理学课程教育中开展动物伦理和美学教育及文化自信教育;在药物分析课程教育中开展生命至上的人文教育等。将科研内容向教学内容转化、科研问题与教学问题双向延伸、专业教育融合药技教育等,从而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发展。

(三)  在“思政实践”中注入药德元素

为培养药学生树立以“精业济群,胸怀家国”为目标的敬业创新精神,促进药学类专业学生提升药德素质的养成,将相应的药德元素注入不同的思政载体:一是利用思政实践场所,如在生命科学馆、中医药传承工作室、校史馆和中药标本馆等中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充分发挥载体育德功能,培养药德情感;二是利用校园活动载体,如利用药学论坛、中药标本展、药学摄影、中医药微情景剧制作比赛和药学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充分发挥活动育德功能,提升学生情感认同;三是利用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德育教育的功能,学生在感受药德文化的浸润后增强药德修养、升华药德境界[19];四是利用第二课堂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四自”教育的育德功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药德修养;五是每年组建暑期三下乡服务队前往江西瑞金等地开展志愿者服务,以专业知识学习成果服务地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  在“實践思政”中凸显药学元素

为遵循思政教育规律要求,推动药学生在实验实训环节中践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实践思政”,在“实践思政”中凸显药学元素:一是在以实践带教老师为主导的药德培育模式,如临床药学实践中开展药德专题教育和用药安全案例分析等教育;二是在药学类专业见习结束后进行的药学精神考核与评价中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药学人才德育培养方法,从而使药学理论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模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价值成果需求。

四  “药德、药技、药规”职业特质人才培养实践效果

南昌医学院在药学类专业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优势,依托本院丰富的中医药背景资源,在药学类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上,通过开设通识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四大模块课程,形成了集中医药知识、化学及药学核心专业三大课程群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同时,通过将实践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第二课堂活动、思政实践、课程思政和课程实践思政等不断融入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并实施新医科下“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成绩。

(一)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参与科研项目和自主申报创新创业项目的本科生人数逐渐增多,成果斐然,研发了一系列包含中药手工皂、中药香膏、中药代茶饮和中药免洗液等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在化工新型材料等中文核心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取得了多项专利并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在江西省各项文体竞赛活动中获得十余项奖项;三十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两人荣获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技能大赛暨2019中医药社杯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知识技能大赛个人三等奖的佳绩,两人荣获第六届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个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一人荣获首届全国高校“人工智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大赛个人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二)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药德、药技、药规”德育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学校组织的各项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服务中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药学类专业二十余名学生组成的暑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荣获先进集体,成员获先进个人。社会志愿服务年均时长达2 000余学时,同时学生党员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投身到社区等疫情防控中去,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全院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三)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近年来,“药德、药技、药规”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培养了大量优质的药学类专业毕业生,升学率稳步提高,研究生录取率超20%;就业形势良好,每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85%以上并逐年上升,大部分学生在制药企业担任技术骨干。

五  结束语

新医科背景下“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实践旨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总体目标,以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健康需求为宗旨,坚持就业为导向,深入灌输“厚药德、强药技、明药规”的人才培养理念,不断提高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优化人才结构,积极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专业综合能力强、实践能力好的药学类专业人才,推动我国医药行业的良性发展。

在构建定位清晰、衔接紧密的药学类专业“药德、药技、药规”培养模式,探索思政与专业、专业与思政有机融合的理论与实践衔接新路径和探索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改革和融入价值观教育的教学评价方式的过程中,仍需解决好职业规划教育、专业教育、思政实践和实践思政的有机融合问题。为实现“将药规元素中注入职业规划教育,在专业教育中挖掘药技元素,将药德元素注入思政实践,将药学思政元素凸显于实践思政中”的德育教育的有机融合,首先需明确大学生成长各环节的培养目标,其次设置合理的课程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最后深入挖掘“药德、药技、药规”元素,寻找突破点,充分利用特色案例教学、启发引导教学、故事教学等模式引入人才培养,采用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等手段将思政元素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向“师生双向互动”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培养模式转变,力求做到生动性、多样性和整体性。

参考文献:

[1] 刘胜利.洞察医药行业智赢美好未来[J].高校招生,2021(7):117-121.

[2] 高玲.对医药类大学生药德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C]//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Asia Pacific Environmental Science Research Center, Hong Kong.Proceedings of 2017 4th PMS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Studies, Health Services and Social Sciences (EHS 2017)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2017:349-353.

[3] 史小莲,胡浩,陈莉娜,等.药理学“课程思政”现状分析与实践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1,29(4):509-592,622.

[4] 马冯莉.“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成为人生导师的路径探索[J].新教育时代电子雜志(教师版),2018(47):199,201.

[5] 郑佳然.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9,35(3):94-97.

[6] 付海英,袁红艳,杨巍,等.在临床专业学生中开展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索[J].中国免疫学杂志,2020,36(1):103-107.

[7] 蓝柳萍.课程思政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以结核分枝杆菌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53-55.

[8] 赵文英,公衍玲,金青,等.药理学教学中的“微思政”及实践路径探索[J].药学教育,2021,37(1):59-63.

[9] 邱江峰.推进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的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7.

[10] 习近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力量[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1421709.

[11] 曾垣烨,何盈盈,唐庆龙,等.抗新冠肺炎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化学成分与临床功效研究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21,39(4):291-294,361.

[12] 刘颖,季景玉,丁佐奇,等.课程思政向期刊思政的延伸路径分析与思考——以药学类科技期刊为例[J].药学教育,2020,36(6):29-33.

[13] 姜素芳,施能进,丁静.医药类高校“药德·药规·药技”人才培养企业满意度评价体系的建立[J].中国药业,2020,29(10):111-115.

[14] 尤晨.药德教育融入课程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对策分析[J].黄河.黄土.黄种人,2020(23):26-27.

[15] 黑龙江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N].黑龙江日报,2021-08-06(001).

[16] 郭建华.“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教师绩效评价与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风,2021(22):57-59.

[17] 于冠华,李敬强.课程思政的价值与实现路径探析——北京物资学院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46-47.

[18] 郭迎雪,吕晓艳,王莹,等.润物细无声——课程思政融入实验诊断学教学中的探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0,24(9):1576-1577.

[19] 郑洁,李琦,薛博文,等.山西省高等护理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现状[J].护理研究,2021,35(19):3514-3517.

猜你喜欢
新医科培养模式
融合信息技术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
“新医科”视角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路径的思辨
新医科背景下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变革与探索
面向新医科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本科专业人才录取选拔模式探究
新工科新医科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平台探索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