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格局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探索

2023-07-24 08:46贾昌路,谭刚,郭亚萍,居来提·司马义,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马健斌,赵航,刘娜
高教学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三全育人

贾昌路,谭刚,郭亚萍,居来提·司马义,布海丽且姆·阿卜杜热合曼,马健斌,赵航,刘娜

摘  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在铸牢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必须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己任,深化爱国情怀、强化民族意识,然而,就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仍比较局限于高校中教师的讲授,与“三全育人”体系结合得不够紧密,使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呈现出不全面、不广泛的局面。研究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汲取路径等,探析将“三全育人”体系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融合的机制,通过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的协同培育,学生学习的学期、学年、学制甚至是生涯各时间段贯穿培育,“互联网+”、文化建设、“十大育人体系”“学生活动”等多方位共同培育,铸牢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使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校;三全育人;大学生;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18-0001-07

Abstract: As the main position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cast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of young students. As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they must take cast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as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deepen patriotism and strengthen national awareness. Howeve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s still limited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teachers.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close enough, so that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is not comprehensive and extensive.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way of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integrating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of school, society and family, the students will learn to cultivate the whole semester, school year, school system and even their career, "Internet plus",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en major education systems", "student activities" and other multi-directional joint cultivation. The aim is to strengthen the aware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 community of the majority of young students, and effectively enable the majority of young peopl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o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Keywords: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system;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path

中華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共有精神家园,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命之源[1]。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2],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3]。由此不难看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外,近年来,西方一些霸权势力不断地假借“人权”“民主”的幌子,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分化中国、西化中国,对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时刻关注国际政治中民族问题的演变情况和发展态势[4]。因此,无论是从国内还是国际上来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维护国家主权、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促进各族人民共发展、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随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三全育人”理念正式被提出,该理念是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好各类人员的力量,充分利用好各方渠道,不断完善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培养更多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较好的行为道德修养的优秀人才所提出的[6]。

在新时代的今天,如何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有机融合,建立全员“协同”、全过程“贯通”、全方位“融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机制,全面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应当深入探析的一个重要的时代命题体系[7]。

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出与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重大现实意义的崭新概念,是总书记在党的民族理论方面作出的重大原创性论断,是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政治共同体、中华民族社会共同体和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总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在政治上团结统一、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容并蓄和情感上相互亲近的集合体[8]。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樹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9]。在2014年9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会议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核心内涵予以强调,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其所属的民族工作领域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新高度[10]。2015年8月,中央召开了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提出:“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2017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在报告中正式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且写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12]。2019年9月召开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中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3]”2019年10月,《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华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还提出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战略性的部署[13]。2022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14]”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雏形的形成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正式提出并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不难看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而是结合我国实际而独创的,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国家为应对“两个大局”的生命之源、动力支持、力量所在。

二  现阶段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广大青年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更是中国不断发展的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强化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与铸牢,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命运、事关人民生活。本研究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疆6所高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 128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探究了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知状况,同时结合问卷,还深入了解了大学生认识和掌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一)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

研究中分别从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来探究青年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对2 128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有98.31%的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度方面表现较为乐观,他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每一个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一员,同时又能认识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这个特征;有99.81%的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认可度层面体现出非常高的认可度,他们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与依恋感非常强烈,同时也非常热爱中华民族,对于自身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非常的骄傲和自豪;99.48%的大学生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能够维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能够积极践行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切实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贡献自己的力量。99.72%的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有着较高的认同,在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积极主观意识。

通过分析性别、民族、所属学校类别、住宿情况、年级、生源地及居住地类型7个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在认知、情感、行为3个维度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生源地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极显著的影响,而民族及年级仅在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维度上有所影响、居住地类型仅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维度上有所影响,而其他因素对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及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影响, 由此可以说明,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在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可以不必过多考虑性别、年级等影响因素,可以进行普遍式教育。

(二)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获得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够拥有多种途径来铸牢自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每一种途径的选择,都是相辅相成、共同推进的。为更加准确、全面地做好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深入探索有利于提升“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有效路径,本研究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汲取路径、方式及措施等进行了调查分析。

1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汲取路径情况分析

结果表明,有93%的学生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接触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与学习较多、社会教育中其次、家庭教育相对较少(图1)。由此可以表明,在学校、社会、家庭3个层面,仍然是学校教育对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极大的作用。当分别问及在学校、社会、家庭中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方面的影响情况时,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很大的影响;有12.36%~15.98%的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具有较大的影响;不足3.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情况一般甚至是没有影响(图2),由此可以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在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有利于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汲取程度及时间分析

汲取程度是体现大学生汲取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指标,针对学校教育,当问及大学生在学校中接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培养的情况时,有82%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中能够经常性会接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培养;17%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中有大部分时间会接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培养;只有1%或0的大学生表示在学校中很少接受到或基本没有接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培养,由此可以说明,学校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图3)。而对于在校学习阶段,大学生在学习、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什么时候引入相关的教育更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53%的学生选择了学期初期,33%的学生选择了学期始终,12%的学生选择了学期中期,仅有2%的学生选择了学期期末,由此可以说明,大部分的学生比较倾向于学期初期就接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教育与引导,分析原因,主要是学期初期学生的学业压力不是很大,会有更多的精力去学习和接受思想教育,也有相当多的学生选择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彻学期始终,这与当前所提及的“全过程”育人不谋而合,主要是学生认为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是需要长期的引导,贯穿学期始终,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图4)。

3  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汲取方式分析

培育方式和接受方式,是強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关键所在,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来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对大学生学习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渠道分析,有62%的学生选择了课堂教学、18%的学生选择了文化宣传、11%的学生选择了网络空间、9%的学生选择了学生活动,由此可以说明,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大部分学生仍倾向于“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课堂教学”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选择“文化宣传”的学生也相对较多,由此可以说明强化文化宣传引导,也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通过网络空间学习及学生活动学习的学生较少,说明虽然处在“互联网+”时代,但很多学生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互联网+教育”所带来的普遍性,同时说明学生活动中很难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问题(图5)。

通过对大学生心目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多选),有88.06%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学习有助于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56.91%、51.46%的大学生分别认为可以通过积极实践、交流沟通来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然,也有0.28%的大学生仍不知道如何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此可以表明,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具有一定的认知(图6)。除此之外,研究还对大学生在校园中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要群体进行了分析(多选),有92.39%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师、81.63%的大学生选择了学生群体(含自身)、55.40%的大学生选择了工勤人员,由此可以说明,教师仍然是提升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力量,除此之外,学生群体(含自身)和工勤人员也能够在提升和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出一定的作用(图7)。

4  大学生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措施分析

学校、社会、家庭不同层面对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为更加详细、准确地探究不同层面下,做好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工作,针对大学生认为学校、社会、家庭中哪些方面对学习、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定项选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学校中,有89.10%的学生选择了“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讲授”,其次是“思政课的教育与学习”(77.73%),“主题教育的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熏陶”“积极参与相应的实践活动”及“微信息、微视频等网络媒介的推送与宣传”都有超过60%的学生进行了选择,由此说明,除了教师的教育引导外,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方式也能够积极地推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社会中,93.42%的大学生认为“榜样、模范的引领”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现实经历的感受”“社会氛围的影响”“文化建设与宣传”分别有77.58%、77.68%、74.91%的大学生进行了选择,由此可以说明,在社会中,促进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举措形式多样同时也易于使广大青年学生接受。在家庭中,83.98%的大学生认为“父母经常性的说教”有助于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81.44%的大学生认为“家教家风的影响”对于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76.74%的大学生选择“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交流”、有0.94%的大学生选择了“基本上没有任何方面可以促进”,由此可以说明,在家庭中,大部分学生更加希望能够通过“父母经常性的说教”“家教家风的影响”“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交流”来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图8)。

通过分析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及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获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路径、方式及措施,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新疆高校大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没有过多地受性别、民族、年级和生源地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以普遍性地通过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共同做好对新时代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以更好地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帮助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三  “三全育人”理念下青年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路径

结合分析当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及汲取路径、方式、措施等,将“三全育人”理念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  强化“全员”理念,共谋合力促教育

“全员”理念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看,一是在学校教育中的“全员”理念,即学校教师、行政人员、工勤人员甚至是学生本身,都属于全员范畴。学校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切实把三支队伍建好建强,使三支队伍相互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成长,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同时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好“育人”功能,在教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学校行政人员可以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及岗位实际,在与学生交流沟通中强化育人功能,帮助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学生增强“五个认同”,做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学校工勤人员虽然处于工勤岗位,但也是学校中的一份子,也要积极发挥好育人的作用,通过提升自身的意识、素质,强化自身的言行举止,在学生面前以“高标准、严要求、好榜样”的“形态”予以展示,让广大青年学生在日常生活起居中就能感受到教育、感受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学生本身作为受教育者,其实也是教育者,在大学期间,学生彼此之间接触的机会多、时间多,通过学生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可以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可以积极选树一些“优秀学生”“民族团结进步学生”等先进典型做好宣传教育,同时通过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使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始终以自身思想及行为为标杆,引导带动身边的同学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争做新时代合格青年。二是从教育类型出发的“全员”理念,根据教育类型进行划分,教育可以分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因此,教育类型下的“全员”理念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3个方面的育人作用,使得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在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相辅相成,达到协同效应[15],以更好地引领和带动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要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充分认识到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主阵地,切实做到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充分调动各方优势,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其次,社会各部门、各层次、各场所要切实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加强监管、强化宣传,切实在社会环境中通过“榜样、模范的引领”“社会氛围的影响”“文化建设与宣传”等潜移默化地做好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同时多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便于更好地助力提升青年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在思想上更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是家庭教育中父母要從自身做起,从言传到身教,引领和带动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强化家风建设,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融入其中,以良好的家风来进一步促进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此外,学生父母及家人还应当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重要性和法制性的意识,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有关要求,落实教育责任,做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引导。

(二)  深化“全过程”理念,自始至终真教育

“全过程”育人理念是基于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时间的一种思考,也是结合大学生思想认识形成过程的一种思考,“全过程”育人的理念,指的是在对大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时间段,而是要贯穿于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学期、学年、学制中,甚至可以延伸到大学生的整个生涯之中,通过多元化、全程化的教育活动,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观念。结合“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在学期、学年、学制中通过课程教学、谈心谈话、日常管理和学生活动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元素,在寒暑假、节假日,通过学生积极参与纪念活动、实践锻炼、“三下乡”及志愿服务等平台,让学生深入基层社区、深入乡村一线,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民族团结、中华历史文化,深化对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的再认识,通过多管齐下、全程育人,对帮助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在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时,无论是从领导安排部署到基层落地见效,还是从计划制订到方案实施乃至于从任课教师到辅导员(班主任)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到“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切实在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做到自上而下、由始及终、全程发力。

(三)  细化“全方位”理念,形式多样强教育

“全方位”理念,顾名思义是在各个方面共同做好对青年学生的培育工作,也就是说,除了固有的课堂教学外,还应该从多方面、多层次来强化对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一是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多样化。利用好“互联网”快速、便捷、广泛的优势,积极积累和搜集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文学作品、著作文献、影视资料和典型人物等优质素材,及时向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宣传和推送,让广大青年学生从网络上不断学习与汲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加强自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二是充分结合“十大育人体系”,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各层面融入。“十大育人体系”是实现各项育人工作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互联互通的体制机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也可以在相关领域中予以融入,比如“资助育人”体系中可以融入感恩教育,告知受助学生奖助学金、社会资助金的来源、下发的目的,引导受助学生感恩党、感恩国家、感恩政府,进而促使学生增强“五个认同”,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文化育人”体系中可以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引导青年学生认识到当今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引导大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而增强广大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是积极构建运用育人平台,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走深走实。要充分利用好文化宣传阵地,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能够通过校园宣传文化的建设提升自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博物馆和纪念碑等地,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实地感受,进而进一步强化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牢“三个离不开”思想,提升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拓展和丰富学生活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寓教于乐。学生活动是调动学生热情、激发学生活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广大青年学生喜好的一种娱乐方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促进教育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五四青年节”“民族团结教育月”“中国烈士纪念日”和“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点,采用知识竞赛、朗诵比赛、情景剧大赛和晚会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其中,不断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铭记历史、感恩当下、展望未来”,使广大青年学生洗涤爱国心、增强报国志、践行爱国行,提升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的中国发展贡献青春活力。

新时代、新征程,面对“两个大局”的双重考验,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艰巨任务[16],要时刻把握话语主动权,时刻保持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坚持“三全育人”理念,形成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广大青年學生的思想认识及行动自觉,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张宇峰,方晨光.新时代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J].当代青年研究,2019(3):57-64.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

[3]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9-27.

[4] 董九尹.青海省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21.

[5]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6] 晏然.基于“三全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就业与保障,2020(22):153-154.

[7] 董秀娜,李洪波,杨道建.“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三维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51-154.

[8] 王欣星.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20.

[9] 习近平: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05-30(1).

[10]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1).

[11] 习近平.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 加快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N].人民日报,2015-08-26(1).

[1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EB/OL].http://cpc.people.com.cn/19th/n1/2017/1024/c414305-29606637.html.

[13]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3):428-502.

[14]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2551583.

[15] 邹桂祎,李秋芬.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三全育人”模式的创新[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11):118-120.

[16] 贾昌路,郭亚萍,刘璐萍,等.浅谈新时期下“90后”辅导员如何做好“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教学刊,2020(4):156-158.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三全育人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