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核心素养 优化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3-07-27 16:25史艳玲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语文核心素养

摘要: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设计的语文实践性作业,强调学生在做成某事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和形成素养;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促进学生建构语文知识,生成语文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学科实践;实践性作业

作者简介:史艳玲,大连市沙河口区玉华小学教师。

要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首先要减少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要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就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从“教”走向“学”,以学科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作业也要随之改变,要由“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尝试立足学科核心素养,以阅读、探究、调查等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线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实践性作业中既有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检测,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渗透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又能促进学生建构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于學习情境,定位作业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将学习情境分为日常生活、文学体验和跨学科学习三类。这也为教师设计实践性作业提供了路径。首先,教师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增加综合性活动,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视野,扩宽学生关注生活的视角,扩大语言运用场域,丰富语言运用情境。其次,教师应基于主题情境,以语文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为整合点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验完成任务的过程,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学习成果。

(一)学科内整合建构

基于对语文学科特质的理解,笔者认为教师应夯实20%的课内教学,瞄准80%的“素养空间”,设计运用类作业,增加作业的思维深度。

一是作业设计要紧扣单元核心目标。教师应整合字、词、句、段、篇的基础知识与关键能力,设计趣味性、情境化、活动化的作业。如五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师可以设计趣味阅读类作业——“叹取经艰难”。学生可以将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路线设计成游戏线路图,将其中的八十一难设计成八十一关。学生每到一关,若是能够说出《西游记》中的相关情节和主要人物即可“过关前进”,否则要根据规则“后退几格”。要想完成此项作业,学生需要阅读、理解整本书内容,还要据此思考和创造。他们最终完成的“棋盘”是一张名著思维导图,可谓匠心独运,寓教于乐。

二是作业设计要以阅读和表达为主旋律。教师应设计语用类作业,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语言能力,以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关键能力为核心点拓展、发散,设计作业。如在学习统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一课时,学生从《威尼斯的小艇》《牧场之国》《金字塔》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文段讲解之后,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收集图片,尝试为自己所选的文段配图,再和小组同学共同制作一本风景画册,并写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教师还可通过多形式、多类别的系列任务式作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发散思维。

(二)学科间跨界联通

跨学科主题综合性作业是一种多学科知识有效整合的学用结合作业。教师设计跨学科主题综合性作业时,首先要找准整合点,以此为基础设计恰当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不同学科知识进行提炼整合。其次,教师要撰写作业设计说明,设计作业任务单。教师可在作业任务单中设计“导学指南”和“学习任务”两个板块,形式上要注意突出趣味性。具体内容有学习小提示——让学生明确作业所要达成的目标,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和欲望;学习小脚印——让学生明确学习环节及各环节的内容;学习小魔法——让学生明确每个学习任务的具体要求以及怎样发现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等;星级小展台——有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语等激励手段。这类作业需要打通学科知识之间的界限,强调灵活、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为“习俗文化”,教师可在寒假布置以“寻年”“过年”“话年”为小课题的项目化学习。“寻年”作业内容是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拍照、查找资料等途径,找寻几代大连人眼中的年味,了解家乡年味文化相关知识的生成过程,真正经历“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还可结合学校“喜气洋洋迎新年”传统节日活动设计过年作业:吟诗词,写春联,剪窗花,画一画过年的场景,写一写春节里最吸引自己的特色风俗;也可依照教材设计“话年”作业:比较阅读《北京的春节》和《除夕》的片段写自己过春节的二三事,与同学分享。丰富的作业让学生在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同时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生活中融合拓展

新课标注重语文与生活的结合,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情感、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发展的综合效应。教师要基于学生生活实际设计体验作业,还可以结合学校主题实践活动和文体活动设计与学生学习和成长历程相关、立足语言运用、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的实践性作业。例如,中秋节时,学校组织师生一起动手做月饼,吃月饼。教师可以设计“海上生明月”主题作业,请学生讲故事,背诗词,查资料,说习俗,写中秋,有了切身体验后,学生的文字里自然流淌出中秋的“趣”和“乐”。在沉浸式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搜集信息、表达交流并形成成果,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都得到了发展。

二、基于实践活动,多维作业设计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和教学提示中大量增加了对实践活动的要求,如观察、考察、实验、调研、操作、设计、策划、制作、观赏、阅读、创作、创造等。所以,教师应充分研究教材内容,以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通过实践性作业将实践活动有机融入语文学习中,实现作业设计多维化,作业呈现方式多元化。

(一)思辨阅读类作业

思辨阅读类作业指向理性思维主导下的阅读与表达。一方面,教师可基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设计作业,包含“思辨性阅读”与“思辨性表达”。以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言文两则》为例,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从单元学习的主体内容上看,可将其归入“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作业一:用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两小儿的争辩过程。

作业二:“孔子不能决也。”作为现代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看视频,借助课文范例对文中的辩题作出阐释。在模仿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有依据地思考和表达,体现了言语理解和思维发展的统一。

作业三:在学习两小儿辩论的基础上,请针对《学弈》故事设计辩题——“学习态度重要还是学习能力重要”,请写出自己的观点和辩论词。

通过这三项作业,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了有理有据地表达,懂得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辩证地思考社会生活事件。

教师可融合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来设计思辨阅读类作业,通过具有挑战性的作业设计,以多种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度阅读,锻炼和发展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积累知识,提升阅读能力,获得精神成长。

例如,在《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作业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阶段分别设计任务。

阅读前,设计预测激趣作业。教師可提取故事中的关键线索作为学生阅读的引子,点燃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法国巴黎自然博物馆的教授阿龙纳斯先生也加入到这个行列,接下来就发生了这四件事:

一是船被狠狠地撞了一下,阿龙纳斯先生没来得及站稳,就从船栏杆处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二是阿龙纳斯先生听到耳边响起仆人孔塞伊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

三是鱼叉手尼德·兰德显然很为难,在目前的情况下想逃出去,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

四是阿龙纳斯觉得,神秘的尼摩船长与陆地仍有某种联系。

这四件事看似没有关联,但实际上都是围绕“鹦鹉螺”号潜水艇而发生的。想想这几件事之间可能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请你根据提供的线索预测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阅读中,设计推论验证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进度,选取书中前后联系紧密的内容,设计“找线索”的作业,指导学生根据前文推测下文。

以上作业通过预测点燃学生阅读的兴趣,再通过推论引领学生深入阅读。预测训练实质就是思维训练,在有依据的多种猜想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增加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学生在边读边想的过程中体会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从而形成思维能力。

阅读后,设计比较评价作业。教师应指导学生拓展阅读。例如,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在小说发表27年后,人们才制造出真实的潜水艇,而且与小说描写的潜水艇大同小异。同学们也看了《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虽然电影语言与文学语言的表现手法不同,但是我们可以尝试比较一下。故事中的人物一个纵横海底两万里,一个穿梭在宇宙间,两部作品都展现出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合作完成读书汇报,可以用表格或者思维导图、读书报告的形式呈现读书收获。

新课标指出,第三学段应引导学生分析证据和观点之间的联系,辨别总分、并列、因果等关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对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评价。比较阅读作业的设计,将文本阅读和自主探究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表达和交流空间。在关注学生思维训练的同时,教师应更多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合理想象。

例如,读书汇报分层的设计充分考虑不同学生在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上存在的差异,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互文解读过程中深入思考,逐步发展分析、辩证与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在阅读活动中融合认知性阅读思维、理解性阅读思维、评价性阅读思维和创造性阅读思维的训练,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攀升。

(二)调查研究类作业

这类作业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升华认知,提高素养,发展思维。教师首先应要求学生善于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真实问题转化为探究性作业。

例如,五年级学生在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一课时,对地道战的作战方式产生了兴趣。地道战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教师及时抓住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带领学生讨论并确定研究小问题,设计了“神奇的地道战”主题作业。

以“神奇的地道战”为主题的调查研究作业,连接语文与科学学科。学生通过查找资料、观看电影、访谈等方式围绕地道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等展开调查。学生将科学课上学到的关于土壤、地质等知识进行拓展,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以手抄报、思维导图、调查报告等形式呈现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思维过程更有条理,印象更深刻。

再如,学写倡议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开始观察,从而确定研究的主题,如午餐中浪费粮食的现象、同学中的“小眼镜”越来越多的现象、垃圾分类问题等。再通过校内调查、社区走访等形式收集相关资料,并且通过文字、海报、视频等方式进行倡议宣传,指向“用语言做事”的教学价值取向。完成这类作业时,学生要开展调查研究、搜集整理资料,思辨分析,尝试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并运用不同媒介表达感受与观点。

(三)设计制作类作业

教师要以课堂教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积极设计有利于学生动脑、动手完成的各项作业任务;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在知识应用场景中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例如,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童年往事”。基于大单元教学设计,教师以制作一本童年备忘录为单元作业,引导学生对单元整体知识进行梳理与探究。学生自主设计封面和扉页,小组合作策划童年备忘录展评活动。教师也可将此项作业与六年级下学期的“制作毕业纪念册”纵向联结,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童年备忘录不仅能促使学生写下成长生活中印象深刻的事,也记录了一段有意义的语文学习经历。

设计这一类作业时,教师应注重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课堂学习与课余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学以致用。

思维导图、知识点框架、调查报告、设计作品等多维度、多元化的呈现方式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和创造力。优化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教师要把握学情,精准定位作业设计的目标,将语文学科知识以情境、问题、任务、项目的方式进行“登山式”的呈现和推进,这样就倒逼学生参与实践,而不是简单地听、记、背、练。教师应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引导学生在多样的日常生活场景、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真正经历学习全过程,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刘正娟.透析作业的价值和功能,优化作业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23(6).

[3]祁明磊.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4).

[4]陈彦旭.素养为本: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应然视角[J].全国优秀作文选(写作与阅读教学研究),2023(1).

[5]程晓娟.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策略例谈[J].新课程研究,2023(23).

(责任编辑:李晶)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语文核心素养的知识基础研究
语言建构的策略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实践
小学语文实践性作业的探索
初中政治实践性作业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