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跨学科实践性作业设计

2023-07-28 06:21林惠芳
小学科学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性作业小学科学小学数学

林惠芳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教育界掀起了新一轮改革之风,尤其是创新作业设计之风。依据“双减”政策要求,1~2年级教师需要为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这类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以及科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基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深学生对数学以及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结合教学实践与1~2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笔者从数学教学与科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简要分析了几种常见且有效的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策略,分别是趣味性实践作业、直观性实践作业、生活性实践作业、开放性实践作业、融合性实践作业。

〔关键词〕  小学数学;小学科学;实践性作业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3)  18-0052-03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学校要确保1~2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同时还指出,要坚决避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在这样的政策下,1~2年级教师应及时革新思想观念,调整作业布置策略,遵循少量高质以及跨学科融合的教育原则,给学生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加深对数学以及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感受数学与科学的魅力,以此提升学生数学与科学核心素养。在本文中,笔者就“双减”背景下1~2年级教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实践性作业以贯彻落实政策,阐述几点拙见。

一、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意义

在传统小学数学或科学教学中,教师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将作业视为提升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学科成绩的重要手段。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需求等要素,更多的是思考这类题在考试中是否常见、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在测试中考取高分等,作业布置上重数量轻质量、重理论性轻实践性。这样的数学或科学作业导致很多学生不仅没有通过作业实现技能的提升,反而因为繁重、枯燥、无趣的作业而抵触数学、科学知识的学习。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设计实践性作业,如趣味探究作业、操作创新作业、游戏活动作业、实践调查作业等。这类作业的意义在于,符合1~2年级学生好玩、好动的心理特征,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不仅不抵触作业,反而会主动探索。此外,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有很强的形象思维、动作思维能力,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小学生习惯性通过直观的情境去获取知识,若是能够操作、实践,则会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而实践性作业有这样的功能与价值,它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做到理论结合实践。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或科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除此之外,科学探究离不开实践操作,布置实践性作业为学生实践与探索提供了重要契机,有助于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自主思考、运用科学知识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1~2年级教学中布置实践性作业有着重要意义。这不仅是对“双减”政策的响应,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二、设计高质量跨学科实践性作业

(一)趣味性实践作业

在1~2年级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大的内驱力。1~2年级学生年龄小,普遍存在注意力难集中、自制力较弱的问题。只有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某件事,他们才会真正地全身心投入,做作业也是如此。教师要保证作业的趣味性,要足够吸引學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驱使他们主动钻研、迎难而上。因此,教师应根据其身心发展规律,遵循趣味性原则,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快乐的状态下主动、自愿地做作业,从而实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目的。

例如,为了锻炼学生“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能力,很多教师通常布置大量的算式,让学生课后练习。这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厌恶的心理,既不利于高效学习,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可以设计“玩扑克牌”的趣味性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和家长玩扑克游戏。具体的游戏过程是:准备好一副扑克,将扑克中的大小王、J、Q、K去掉,A代表数字1,然后由家长持牌,学生从中任意抽取两张牌,五秒钟之内需要说出这两个数的和与差。答对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比如,多看10分钟的动画片;答错则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比如,做一件家务事等。这样的趣味性实践作业,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而且可有效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计算能力,尤其是口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会得到锻炼。

(二)直观性实践作业

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深入分析,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分成四个阶段,根据1~2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他们处于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最大的特点是,思维活动单一,难以理解抽象概念,通常需要借助具体的事物、物体或过程等。基于这一理论,教师在设计实践性作业时,需要遵循直观性原则,充分考虑1~2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摒弃抽象的描述,运用具体、简单的事物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在指导1~2年级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教学中的《观察植物》一课结合起来,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述相应的概念外,还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观察花生以及数花生”的实践性作业。花生在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为学生设计“数花生”的作业,既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又能化抽象为生动;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花生这种植物的认识以及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能让学生学会数数。具体的作业内容如下:①你能从众多植物中辨别出花生吗?它有什么特征?②一株花生下面通常有多少颗花生?每个花生荚里一般有几粒花生?③你能够从一堆花生中数出来100颗花生吗?动手试试看,数完后让家长检查一下数量对不对。③除了一个个去数花生以外,你是否可以找到其他数出100颗花生的方法?比如,一株花生下面有多少颗花生,估算一下100颗花生大概是几株。④认真观察数出来的100颗花生,说一说有多少,尝试用其他事物比喻一下?⑤除了花生以外,你还可以数出100个其他的植物吗?比如豌豆、黄豆等,仔细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植物有哪些特点。与花生相比,同样是100个,哪种植物的体积最大?哪种植物的体积最小?学生完成这样的直观性作业后,对于1~100之间的数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而且认识了不同的植物及其特征。

(三)生活性实践作业

教育源于生活,如果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1~2年级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将知识融入现实生活中,基于现实生活去布置实践性作业,才能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具体来说,教师在设计1~2年级实践性作业时,应适时适势地融入生活元素。一方面,通过融入生活元素提升作业的吸引力,让学生从中获得熟悉感、亲切感,以此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另一方面,生活性实践作业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形成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

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阐述相关概念外,还可以融入科学知识,将数学中的“长度单位”与科学中的“比较与测量”充分结合起来,给学生布置关于测量生活实物的课后作业。具体来说,要求学生利用直尺、卷尺、皮尺等测量生活中的物体。比如,电脑桌的长度、宽度、高度;餐桌的长度、宽度、高度;家长的身高;自己床铺的长度、高度、宽度等。此外,还有筷子的长度、手臂的长度、两步之间距离的长度等。这样的实践性作业,既可以提升学生的测量技能,还能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科学与生活常识,便于学生通过这些物体去估算长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而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感、量感以及科学探究能力。这些都是核心素养明确提出的要求。这类生活性实践作业将课本、实际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四)开放性实践作业

由于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1~2年级学生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差异性。与此同时,1~2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比较发散,探究精神与想象力十分丰富。在1~2年级教学中,尤其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应摒弃传统的只注重学生成绩高低与作业对错的评价观念,坚持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设计实践性作业,在作业设计方面兼顾每个学生智能发展的差异性。这就需要突出作业的开放性,避免固化的作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挥,让学困生感到吃力,也让学优生丧失动手操作的兴趣。具体来说,教师在充分考虑1~2年级学生差异性的基础上,赋予作业答案灵活性,即布置的实践性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便于学生一题多解。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中的“认识物体的形状”这部分知识结合起来,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先观察生活中各种物体的形状,或者基于生活中物体形状的认知发挥想象,通过七巧板摆自己喜欢的图案,扮演设计师,给圆形的月饼、三角形的蛋糕、长方形橡皮擦等设计好看的包装,并阐述设计的理由。这样的实践性作业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图形的认知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五)融合性实践作业

新课改强调跨学科融合,在1~2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實践性作业体现这一点,将数学、科学与其他学科知识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实现多学科共赢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例如,在指导学生认识数时,教师可以坚持数学与语文相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从学过或者了解的语文知识中寻找包含数字的成语、诗词等,然后将它们记录下来。通过回忆与寻找,学生发现了很多具有这类特征的成语与诗词,如“三心二意”“七上八下”“五光十色”“飞流直下三千尺”等。除了将数学语文学科相结合以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学与美术、英语、音乐、科学、信息技术等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实践性作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比例”知识,教师可以将其与科学知识融合起来,给学生提供量筒、烧杯、彩色液体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动手操作去调配特定比例的液体。在配置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不同体积的液体深入理解比例的实际含义,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与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出台给1~2年级作业的设计指明了方向,教师应积极响应政策,深入研究1~2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出发,让学生通过做作业感受到学习数学以及科学知识的乐趣,并加深对数学或科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除了文中所介绍的几种实践性作业以外,还有很多类型的实践性作业,教师应深入研究,依据“双减”政策内容以及课程标准,创新、拓展,不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婷.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设计与应用[J].家长,2022(35):31-33.

[2]李伟萍.低年级小学数学多元化作业的设计方法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2(5):95-96.

[3]赖晓君.数学回归生活:小学低年级数学实践类作业的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4):136-137.

[4]姚萍.小学数学低年级实践性作业的研究和开发解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18):161.

[5]刘丽.解读“减负提质”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1):29-31.

猜你喜欢
实践性作业小学科学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