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有效训练实践探讨

2023-07-29 11:44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林素华
天津教育 2023年17期
关键词:小练笔课文文本

■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 林素华

“双减”政策要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课堂基本的教学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小练笔”训练,既可以巩固学生课上所学,又能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和思维素养,语文教师要以生为本,合理设计课堂“小练笔”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练笔训练,实现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以“双减”政策为背景,基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需求,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合理设计及有效实施策略展开探究,以期为“小练笔”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小练笔”是一种比较灵活的写作训练形式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方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教学内容是文本阅读,通过文本阅读的形式积累相关语言知识,而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练笔”训练,能够实现语文教学中的读写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以写促读、以读促写的作用和价值,提升“双减”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路,挖掘课堂教学中“小练笔”实施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堂“小练笔”机会。

一、立足教材文本,加强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是教学的主要内容,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小练笔”训练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与教学内容有机整合,立足于教材文本,让学生通过“小练笔”进一步巩固自身对教材文本的理解以及对相关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注重对教材文本的深度挖掘,挖掘出适合学生“小练笔”的素材,从多个角度设计“小练笔”活动,丰富学生语文课堂的练笔体验。

(一)结合文本特点进行仿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涵盖各种文体,语言表达风格和写作特点也很丰富,教师结合文本特点为学生设计“小练笔”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多种写作技巧,让学生的写作更灵活。文本特点包括体裁、形式等,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学生写作特点方面的指导较少,大部分学生写作都是按照传统的写作形式,形式单一,缺乏个性,语文教师让学生基于不同文本的特点展开“小练笔”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尝试不同风格的写作,使学生逐渐发现自己擅长的写作风格,逐渐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写作特点。

例如,在《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中,在完成课文中基本的语言知识教学和课文内容指导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的写作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发现本课的主要特点是以对话的形式描写,段落划分也是对话的形式,一个角色的一句话为一段,强调冒号和引号等符号的运用,突出了角色的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等。这种文本特点在小学生的写作中并不常见,语文教师可以利用文本的这一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如让学生自由选择与自己对话的人物,仿照文本特点写一篇以对话形式为主的小练笔,有的学生写了自己与同桌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有的学生写了自己与妈妈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还有的学生写了自己放学回家后与宠物之间一段有趣的对话,内容十分丰富,不仅语言表达生动,而且对人物的表情、神态以及语气等也都做了细节描写。学生在小练笔的过程中真实体会与感受到这种写作形式的灵动性,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结合文本内容进行仿写训练

“小练笔”的训练形式是多样的,除了仿照文本形式特点进行练笔外,语文教师还可以结合文本内容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让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规范。例如,在《荷花》一课教学过程中,作者采用排比、拟人以及比喻等多种手法描写池塘里的一池荷花,让读者感受到荷花优美姿态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情感。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练笔”时,语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哪些植物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或者自己比较喜欢哪种植物,仿照作者的语言表达形式,描写自己喜欢的植物。通过这种文本仿写训练能够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中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及时应用,帮助学生扎实语言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语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引导思维碰撞,训练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写作思维。但是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缺少自主思考和探索的空间,语文思维相对固化,在阅读理解和写作中都无法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化特点,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终身发展。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挖掘训练学生思维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强化训练,并展开课堂“小练笔”活动。

例如,在《田忌赛马》一课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改变以往直接灌输语言知识、讲解文本内容的方式,采用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分析,完成对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课文内容的深度理解。如在讲解有关孙膑和田忌两个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和人物形象方面的知识时,教师一改往常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孙膑和田忌的句子,并进行深度阅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活动,通过对课文中描写孙膑的语言,了解到孙膑这一角色的特点,包括严谨认真、善于观察以及判断力强等,同时通过对田忌神态的描写,对该人物的特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分析中对课文中的人物角色特点有了基础了解与掌握后,语文教师抛出深度思考问题:“孙膑与田忌二人是如何看待比赛的马的?”学生基于对二人的了解以及课文内容的理解,经过思考后纷纷表达个人的看法和见解。在这种教学方式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升,对课文内容以及人物角色特点也有了深度了解。完成课文教学后,教师再次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齐威王会服输吗?”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纷纷认为齐威王并不会服输,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假如让你给齐威王做谋士,再举办一次赛马,你会如何谋划?”让学生将自己谋划的过程写出来,完成课堂教学“小练笔”训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拓展想象空间,激发创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重要帮助,语文教师要注重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课文本文教学只注重为学生讲解基础的语言知识,以及按照课文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教学,并未基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需求进行延伸性引导,学生缺乏基本的想象引导和训练,导致其想象力不足,创造力发展受到阻碍。教师要立足于“双减”政策要求,在课堂教学内容中挖掘可以对学生进行想象引导的切入点,为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提供条件,并基于学生创造力的提升为其合理设计课堂教学“小练笔”。

例如,在《守株待兔》一课教学中,当完成课文基础内容及主要寓意讲解后,教师可以基于文本为学生创设想象与联想空间,如教师做出假设:“假设农民在树桩旁休息时并没有遇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现在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假设农民在树桩旁休息时,撞到树桩上的兔子并没有死,只是受了伤,他会怎样做?”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假设情境,为其想象与联想创造了空间,在假设的想象和联想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的内容写下来,完成“小练笔”训练,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使学生对寓言故事的寓意有了更深的理解。再如,在《琥珀》一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幅琥珀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琥珀中的小昆虫在成为琥珀之前在做什么?当它即将成为琥珀时,它内心的想法是什么?通过生动有趣的描写方式将这部分内容写下来,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创造力。

四、激发阅读兴趣,引导文本对话

文字对小学生而言是十分枯燥的,“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训练的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及课文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学生从书本引入生活,借助课文与生活之间的关联,使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话,以此完成课堂教学“小练笔”。

例如,在《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中,在课文阅读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给学生用多媒体呈现有关北京春节的图片和视频,通过视觉上的直观感受和体验,使学生被春节丰富多彩的习俗以及喜庆的氛围所感染,激发学生对春节相关内容的学习和了解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北京春节的样子。在学生完成课文阅读理解后,对北京的春节相关习俗有了一定掌握,教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对其进行引导:“你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喜欢!”教师继续引导:“为什么喜欢过春节?春节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你最喜欢的春节活动是什么?”由于涉及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表达欲望非常强烈,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给予教师反馈。然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春节与北京的春节有哪些异同,并将这些内容写下来,要求学生在写的过程中融入个人情感。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完成了对现实生活中春节景象的描写,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五、开展实践活动,丰富练笔机会

教学做合一思想强调教与学都要在做中进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练笔”的训练设计上,教师也要遵循教学做合一思想,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写作素材和写作灵感,从而丰富学生语文学习体验,降低学生的“小练笔”难度,为学生创造丰富的练笔机会。

例如,在《竹节人》一课教学中,在带领学生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理解以及语言知识的学习巩固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制作竹节人的工具和材料拿出来,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对竹节人的制作。教师指导学生制作竹节人的方法,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完成制作,拥有了特殊的语文课程学习体验,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制作过程通过“小练笔”的方式记录下来,注重表达制作过程中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再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校园或公园里,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特点以及这些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然后让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说出自己的观察体验和感受。教师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实践体验活动,让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不断提高,在亲身体验、操作、观察与感受的过程中,思维能力、想象力、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不断增强,激发了学生参与练笔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小练笔”训练,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活跃课堂的氛围,为学生语言知识的应用和内化提供了帮助。语文教师要对“小练笔”的训练价值和作用有准确了解,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语文学习需求,设计仿写训练、思维训练、创造力训练等,丰富学生语文课堂练笔体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练笔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素养、写作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进语文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小练笔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浅谈小练笔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堂小练笔有效指导的尝试与探索
打开学生作文思路的探索
巧借导图之力,有效指导练笔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