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2023-07-31 06:34叶枚举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4期
关键词:课后习题语文要素小学语文

[摘要]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体现了编者的意图,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慈母情深》一课为例,分析教材编排,把握教学方向;整体解读习题,设置课堂结构;深入解读习题,搭建运用平台,以落实语文要素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后习题;语文要素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是教材编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习题紧扣课程标准和语文要素,是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教师应当对课后习题进行仔细分析,深入理解教材体系,把握教学方向。

一、分析教材编排,把握教学方向

统编教材中,《慈母情深》这篇课文编排在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从单元导读页可知,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舐犊之情”,语文要素“体会感情”刚好处在教材的中间位置,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体会感情的前提条件可以是能够借助关键语句进行分析,而表达情感则是对体会感情的提升,真正达到读写结合的层面。基于此,教师可以纵向联系语文要素的编排体系,注意层次性和连续性,由易到难地进行梯度训练。

同以往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课后习题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合而设置的,彼此之间紧密联系。同时,根据文本内容提出细化的要求,从而渗透相关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因此,教师要联系整单元的课后习题,从范例出发,将语文要素落细、落实。以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整单元围绕“体会感情”这一语文要素,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情感浓厚的课文。这些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相应的训练要求,如《慈母情深》一文有这样一道习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中的场景,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的课后习题:“读下面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虽然是略读课文,但编者在阅读提示中也明确提出了本课的阅读任务。可见,三篇课文都围绕语文要素设置了相同的训练要求。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能紧扣课后习题,明确学习方向,将“体会情感”这一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二、整体解读习题,优化课堂结构

1.前后统整,优化教学环节

教材中的单元主题及课文表现手法,主要是通过课后习题来体现的,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教师要把握课后习题特点,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在相应的语文学习活动中优化教学环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慈母情深》课后编排的三道习题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第一道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慈母情深”,主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慈母情深”;第二道题“读下面的句子……想想它们的表达效果”,主要让学生品析重点语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入感受“慈母情深”;第三道题则让学生在感知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分享“鼻子一酸”的经历,引发新的思考,并从中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纵向分析这三道习题,可总结为该课教学的三个板块和三个层级。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及文章表达的情感;最后,让学生联系下上文并结合生活经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悟作者的情感,实现迁移运用。

2.由浅入深,细化深度思维

教材中的课后习题不仅语言简练,而且富有深意。教师可以从课后习题的语言描述入手,从中获取有意义、有价值的信息,以培养学生理解、甄别、遴选的能力。《慈母情深》课后习题第一题,要求学生运用默读课文的方法,在想象的场景中感受“慈母情深”。在这一问题的引领下,学生就可以通过默读课文快速潜入文本中,并搜集有价值的文本信息。默讀课文后,找到母亲工作辛苦、环境恶劣、掏钱给“我”买书、埋头工作等场景,从而真切感受到“慈母情深”。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层层追问,将学生的认知从关注文本内容逐步转移到文本核心内容,使得学生对“慈母情深”的理解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促进深度思维的生成,以此彰显课后习题的价值。

三、灵活把握习题,搭建运用平台

1.搭建支架,从“一道”走向“一类”

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指向文本语言的训练,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为学生搭建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支架。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帮助学生感知、内化文本内容,并迁移运用文本语言,实现从学会“一道习题”到弄懂“一类习题”。《慈母情深》课后习题第二题要求学生读句子,注意反复出现的部分,体会表达效果,再从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感受。第一个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的眼睛……”中,“我的母亲”连续出现了三次,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中能够体会到“慈母情深”。第二个句子“母亲说完,立刻……忙碌状态……”中,“立刻”连续出现了四次,说明母亲在争分夺秒地工作。品读本句,可以感受到母亲工作的辛苦,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接下来,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习题的价值,知道作者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如“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这一句中,“七八十”一词连续出现了四次,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环境的恶劣,还能体会到母亲工作的辛苦,深入理解“慈母情深”。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对其加以梳理和感知,就能更好地将这道习题的语言训练作用发散到一类习题之中。

2.巧设平台,从理解走向运用

语言建构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搭建语言建构的平台,让学生在读懂课后习题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慈母情深》课后习题第三题要求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鼻子一酸”的经历。其用意不仅是让学生能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鼻子一酸”,更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经历更加完整的认知过程。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拿到钱时会“鼻子一酸”,从中体会到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作很辛苦,但母亲又很支持作者买书,看似矛盾的场景实则体现出“慈母情深”。随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如做错事受到批评、父母带病做早餐等)。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然能够领悟字里行间的丰富情感。最后,结合“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的第三题,让学生回忆成长中类似的“第一次”。如此,学生在完成课后习题的同时,升华情感体验,对文本的感知由理解转向表达,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系泉州市“十四五”第一批教学名师专项课题“素养导向下语文文本价值的开发与利用研究”(项目编号:QYZX2022-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郑斌.活用统编教材课后习题,落实语用目标[J].新教师,2019(11).

[2]徐美勤.从课后习题中把握统编语文教材新方向[J].教学与管理,2018(32).

叶枚举   福建省德化县龙浔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课后习题语文要素小学语文
浅谈一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基于语文要素优化教学路径策略的研究
正确解读课后习题 有效落实语文要素
在“双线并进”中落实“双线组元”思想
基于儿童立场,让课后习题变变样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初中数学课后习题设计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