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23-08-02 01:57房媛媛李东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0期
关键词:支架心脏血管

房媛媛 李东杰

(辽宁省金秋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6)

心脏介入手术是现代医学诊断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主要是通过桡动脉路径将支架放入冠状动脉,从而增加供血,或经股动脉介入方式进行血管穿刺,将体外的导丝和导管通过血管注入少量的含碘对比剂,在不同的投射方位下射影可清楚显影左、右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帮助临床发现狭窄的病变部位,并根据造影结果综合评估其狭窄程度[1]。当管腔直径减少70%~75%或以上,机体会出现严重的血液供应障碍,代表有支架植入的指征,就可以进行支架植入术。当心脏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室性心动脉过速等表现时,临床可采用射频消融等微创手术消融和根治心律失常[2-3]。对于心脏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关闭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用封堵房间隔和室间隔的方法来治疗。此外,少部分的主动脉瓣置换手术也属于心脏介入手术的范畴[4]。目前,心脏介入治疗主要应用的手术有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以及冠状动脉造影。心脏瓣膜介入手术是指经血管通道对病变的心脏瓣膜进行人工置换,冠状造影主要用于判断植入手术指征[5]。心脏介入手术与心脏外科手术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即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患者承受痛苦较轻、术后恢复快,尤其是年龄较大、难以耐受开胸手术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人工瓣膜置换术[6]。心脏介入手术虽然属于一种微创手术,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且术后会引发多种并发症,所以术后护理十分重要。此项研究目的为探究护理安全管理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3月至2023年3月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患者64例,按照其接受手术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51~80岁,平均(59.35±5.34)岁;介入术式:支架植入术者27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者3例。观察组34例,男16例,女18例;年龄57~82岁,平均(60.27±3.16)岁;介入术式:支架植入术者30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者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我院伦理委员会对此研究完全知情,且批准研究。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接受心脏介入治疗手术。②临床资料齐全,非外院转入我院。③知情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中途不会突然退出。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有结核、严重肺炎、肠道炎等活动性感染者。②艾滋病患者。③体内存在恶性肿瘤者。④长期心力衰竭和肺动脉高压者。⑤体内有活动性出血者。⑥精神障碍无法交流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术后按照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皮下渗血和水肿,保持8~24 h的制动时间,将除颤仪、阿托品等备全,随时准备抢救;指导患者大量饮水且在床上进行大小便,卧床时间太久易压迫臀部和腰部,需及时按摩;饮食以低盐、低脂的食物为主,多摄入优质的蛋白,如牛奶、鱼汤、鸡汤等,避免食用肥肉以及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绿色的蔬菜和水果。鼓励患者增强信心,定时定量服用药物。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具体如下。

1.3.1 设置护理安全管理小组 ①小组成员主要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和责任护士,首先三方共同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明确落实科室实际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以人头划分,针对患者实施8 h在班,16 h负责的工作制度,同时制订准确易执行的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如急救计划、并发症护理计划、心理护理计划,确保无明显的危险因素[14]。②设置专门的安全员。安全员对每周负责心脏介入治疗的护理人员的病历书写、用药记录进行检查,同时对患者进行口头询问,包括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内容。护士长每2周根据安全员和患者的反馈,召集护理小组进行潜在危险因素分析,将隐患掐灭在起点。

1.3.2 护理安全评估 ①每日进行安全评估,内容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查看下肢端的皮肤颜色、温度;预防穿刺点出血,观察穿刺点的皮下渗血症状,是否红肿,出现感染,以及患者面色和精神饱满程度,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和心理焦虑、抑郁情况;认真填写患者的护理报告,执行医嘱,每日认真核对消毒次数、敷料更换次数、静脉注射药品、穿刺点护理次数等。②提前准备好抢救物品,如除颤仪、呼吸机、阿托品、肾上腺素等抢救物品,要做到经常检查,及时补充[16]。③引流管做好固定、分类和标志,避免撤管错误。当拔鞘管时,选择在术后4 h左右,此时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恢复,鞘管拔出时机适合,拔除之前一定要做好解释工作,科普拔除鞘管可能出现的反应和表现,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15]。桡动脉鞘管的拔除相对简单,拔除后可用压迫止血,8 h后即可活动;股动脉鞘相对复杂,拔除鞘管后要局部加压包扎24 h,避免早期下床活动,以免股动脉出血形成假性动脉瘤。在拔除动脉鞘管时,一定要注意制动及局部压迫止血,观察伤口情况以及有无渗血、搏动性包块发生。

1.3.2 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 ①穿刺点管理:每15 min观察患者手腕部和大腿等位置的穿刺口,观察其颜色,当出现穿刺部位疼痛同时伴随有强烈的灼烧感,皮肤明显青紫时,立即采取措施压迫穿刺点上方1.5 cm处,按压时间为15~20 min。待止血成功后,立即用碘伏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无菌胶布重新更换敷料,每24 h更换敷料1次。腹股沟穿刺需用沙袋进行压迫性止血,压迫时间6 h左右;桡动脉穿刺要进行加压带包扎处理,术后2 h开始逐渐松解,每隔2 h减压处理1次,6 h完全拆除。提醒患者咳嗽、大小便、肢体活动时要捂住伤口,避免肢体动作过大引发伤口疼痛或者出血。对于凝血功能不良以及伤口愈合效果差的患者要加压处理。②尿潴留并发症管理:术后患者可能因为不习惯在床上大小便,导致精神紧张、焦虑,无法正常排尿,此时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安全的更换体位,通过热敷大腿内侧、播放流水声音和吹口哨等方法诱导排尿,如果以上措施实施后患者仍无法正常排尿,则应予以导尿。③血栓并发症管理:警惕患者是否出现胸痛情况,一旦突发胸部疼痛,有可能支架上已生成血栓,需及早进行溶栓处理。④心律失常并发症管理:持续24 h动态观察心电图,及时了解心脏的状态,当发现心律失常后,可在医师指导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果心律失常情况严重,药物无法控制,则需采取射频消融手术进行治疗。⑤伤口感染并发症管理:伤口每日用碘伏消毒3次,并用无菌敷料覆盖,胶布固定,避免菌血症、败血症的出现;患者所处环境需要每日至少消毒2次,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预防感染。⑥血管痉挛并发症管理:因为个人体质不同和对刺激的耐受程度不同,部分患者可能会因为支架牵拉扩张血管诱导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导致缺血性胸痛,此时需立即上报医师,告知患者支架术后7~14 d会自动消失,如果患者出现持续性心痛,则需采取必要的措施。⑦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护理: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机体自主神经功能调节障碍导致的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导致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甚至出现心脏停搏的危险症状。程度较轻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临床症状为晕厥先兆症状,面色发白,浑身出汗。中度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会表现为意识丧失,伴或不伴呕吐,出现无法自控的身体抽搐,意识会在60 s内丧失。严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会出现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一旦出现迷走神经反射,首先经静脉注射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者生理盐水进行快速扩容处理,后静脉滴注阿托品1 mg进行控制。⑧下肢静脉血栓并发症管理:嘱患者在卧床休息时抬高下肢,使下肢高于心脏水平,离床20~30 cm,膝关节微曲,以有效减轻下肢水肿;每日2次指导家属为患者进行腿部按摩,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护理人员每隔3 h检查患者双侧足背动脉以及肢体远端温度颜色。⑨对比剂并发症管理:心脏造影使用的对比剂为含碘对比剂,患者术后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和呕吐,或者是对比剂的过敏反应,导致前臂出现血肿、桡动脉堵塞。手术前应认真询问患者过敏史,进行预防性给药。术后患者在出现过敏反应后,首先需给予患者吸氧,建立静脉通路,同时给予补液快速扩容,纠正水电解质,确保酸碱平衡。若患者出现大汗以及低血压和窦性心动过缓的情况,需为患者做好保暖工作,同时向家属和患者做好解释,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害怕。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术后第1次饮水量1 h保证在800 mL左右,24 h内饮水量不低于2500 mL,目的是将对比剂尽早排出,防止对肾脏功能产生影响。⑩情绪管理:提醒患者多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当心脏介入治疗患者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发怒、剧烈运动或受到惊吓时,心肌耗氧量会明显增加,再加上冠状动脉存在严重病变,供血和供氧不及时,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等病症。⑪体位摆放管理:提醒患者术侧肢体避免扭曲活动,臀部压迫难受时,可进行术肢平移。⑫睡眠管理:在手术完成后,患者会出现失眠的情况,需保证病房内安静舒适,减少光源照射;睡前采用轻音乐辅助,如不能改善需遵医嘱服用镇静药物。⑬心理护理:由于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植入性的手术,患者自觉或不自觉的感觉胸口处有异物存在,会出现明显焦虑和紧张情绪,担忧术后效果和并发症,导致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的状态,护理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植入手术的可行性,也可请病友现身讲解,缓解患者焦虑心情,同时在查房时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减轻其精神紧张。⑭饮食护理:以低盐、低油、低胆固醇以及易消化饮食为主,多食绿叶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熬夜、饮酒、吸烟等不健康的行为。

1.4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②对比两组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③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疾病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百分制,分数越高,护理效果越好。④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心理状态,主要经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SDS评分标准:按1~4级评分,满分80分,超过50即视为存在明显抑郁;SAS评分标准:按1~4级评分,满分80分,超过50即视为存在明显焦虑。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为8.8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n(%)]

2.2 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 观察组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对比(d,±s)

2.3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各项指标 观察组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日常生活能力、睡眠质量、护理满意情况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各项指标对比(分,±s)

表3 两组患者的护理各项指标对比(分,±s)

2.4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指标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指标对比(分,±s)

表4 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理指标对比(分,±s)

3 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是治疗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的首选术式,具有微创、低风险、切口小的特点。心脏介入手术在X线透视下进行手术,可有效疏通狭窄血管,缓解心肌缺血症状[7]。心脏介入手术的本质是通过影像学和导管技术以及介入器械联合治疗心血管疾病,已逐渐取代了心脏外科手术。根据治疗方向的不同,目前主要应用的心脏介入手术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来解决心脏瓣膜以及血管狭窄,如常见的冠状动脉支架和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手术[8-9];另一种则是用各种类型的封堵材料装置,进行封闭心脏的缺损和异常通道,常见的有心脏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相关研究指出,心脏介入手术是利用器材在血管内进行处理靶病变组织的一种手术,避免了开胸手术的皮肤创伤和手术风险,适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及大部分先天性心脏病[10]。心脏介入手术常以腹股沟股动脉和手腕部的桡动脉为穿刺点进行穿刺,穿刺完成后,通过导丝以及导管将介入器材输送到目标血管内,打通堵塞或者是狭窄的目标血管,再通过球囊和支架来恢复中断的血流[11]。本研究患者的心脏介入手术主要为支架植入术及少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其优势对比药物治疗而言,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支架植入后可快速疏通血管,创伤较小,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这为高龄和传统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提供新的选择。但是介入手术植入的支架和封堵器材是外来物体,会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进一步导致血管狭窄,甚至导致支架上长血栓的情况,还会出现穿刺点出血引发明显的血肿,故在手术的同时需予以必要的护理干预[12]。

护理安全管理是指在医疗、护理过程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避免或预防患者不良结果和伤害,主要包括预防错误、偏差与意外的一系列针对措施。护理安全管理是对患者发生损伤之前的管理,避免和减少让患者出现损伤的诱因,围绕各种危险因子进行专业、科学的管理,将损伤控制到最小,提前预防危险的发生,避免护患纠纷和护患矛盾的出现[13]。护理安全管理通过专业技能、必要措施、每日管理,以心脏介入患者为中心,全面执行护理安全措施,帮助其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本研究观察组护理穿刺点出血、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护理安全管理加快了患者的治疗进程。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评分和疾病认知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护理安全管理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负性情绪,杜绝了护理不安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当患者出现抢救情况时,护理人员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清楚介绍抢救情况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避免不确定以及含糊的词语,准确表达手术风险和预后问题,确保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严格按照医院规定让患者家属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不能代签和口头确认,杜绝潜在的护患纠纷因素。

综上所述,护理安全管理在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降低穿刺点出血血肿、心律失常、血栓、尿潴留的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还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增强其疾病治疗信心,有效缓解患者治疗期间的负性情绪,在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加快患者心功能恢复时间,缩短其救治时间,缓解患者经济压力和医院床位压力。

猜你喜欢
支架心脏血管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心脏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血管
你的血管有多长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