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

2023-08-02 01:31高怡萱
商展经济 2023年14期
关键词:普惠差距劳动力

高怡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6)

1 引言及文献综述

促进乡村普惠金融发展,提升乡村金融的品质,进而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是当前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统计大数据显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78年以来的343.4元不断连续增加至2021年的47412元,平均增速12.42%;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从1978年以来的133.6元不断连续增加至2021年的18931元,平均增速11.55%。由此可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增速相对一致,也就是说,城市的平均消费水平仍然比乡村高得多。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仍然存在,而且这种巨大的差异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

本文主要的结构安排为:

第一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与方法,阐明我国目前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总结我国关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文献,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进行实证分析的模型设计,解释变量为数字普惠金融,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在参考前人模型及公式设计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变量劳动力转移,并选取四种主要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控制变量:城镇化率、财政支农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力资本结构。

第三部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和劳动力转移的相互作用,研究劳动力转移这个因素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否有促进效应,并作出相应的模型稳健性检验。

第四部分为根据结论提出中国如何有效地缩短城乡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利用2013至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显著结论。首先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然后引入劳动力转移数据作为交互项,检验劳动力转移因素能否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作用;最后使用剔除内生性变量和替换被解释变量两种方法来检验模型整体的稳健性。

参考任经辉、宋跃刚、李牧辰等学者的研究成果及在不同时间段对两者相关关系的研究讨论,这一效应被归纳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在普惠数字金融和政策出台以前,多数专家认为金融发展促进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原因有两点:第一是金融行业存在明显门槛,信贷信用度需求高,在乡村地区收入缺乏保障的前提下无法普及;第二是金融行业所需专业知识技能要求高,在城镇经济发展水平高、知识型人才多的环境下优先选择在城镇地区发展。这两点原因共同导致金融发展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第二个时期是随着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发展,乡村地区能够享受到便利便捷的金融服务,在借贷方面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显著提高了乡村居民的收入,但是还存在地区影响力异质性的问题。如一些学者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仅会对高经济水平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缩短影响,而对于低经济水平地区,则会因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而产生不同影响,仅当普惠金融发展处于高水平时,才会缩小影响。

第三个时期是普惠金融数字化开始出现,它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使其在保险、支付、信用等领域面向“长尾”用户,催生了与之相关联的网络借贷、第三方支付等数字普惠金融业务。

综上,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目前处于初期阶段,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有目共睹。从数字普惠金融、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来看,杨彩林等(2022)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信贷供给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张启文等(2022)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基于农村全要素生产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玉国华(2021)分析了农村信贷收入、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产业间的劳动力转移可以促进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现有文献为本课题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但在这一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多数学者们主要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忽略了劳动力转移这个重要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为此,本课题拟采用理论和经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机制。

2 实证研究设计

2.1 理论机制分析

2.1.1 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是将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其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打破金融业的准入壁垒,减轻排斥作用,发挥减贫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农村地区的“金融抑制”现象。将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普惠金融相结合,可显著降低金融服务的获取成本和运营效率,使金融机构能够将金融服务提供给传统金融服务无法覆盖的人群,从而克服金融行业服务人群固定、难以扩展新用户的难题。总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门槛低、成本低、覆盖面广的金融服务,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数字普惠金融从总体上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

2.1.2 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

历史经验表明,发展二、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乡村振兴,还可以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村现代化。金融资本是一种逐利行为,它决定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提高银行利润和行业地位的同时,也决定了其投资回报率的高低。二、三产业的发展既能满足金融资本逐利的需要,又能保证商业银行自身的金融可持续发展。所以,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相融合,乡村的生产力将会得到提升,农民的收入也会得到提升,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会进一步缩小。由此,提出假设2:

假设2:劳动力转移率的提高能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中国统计年鉴》、各省统计年鉴、CSMR数据库等。其中,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选取了全国31个省市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基于数据的可取性,本文采用的数据时间范围为2013—2020 年期间的面板数据(见表1)。

表1 变量说明和描述性统计

2.3 变量测度

2.3.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城乡收入差距(gap,Y)。本文借鉴林毅夫和陈斌开(2013)的研究思路,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值代表城乡收入差距。计算数值越大,表明城乡收入差距越大;反之,则越小。

2.3.2 核心解释变量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研究组编制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20年)》中充分代表了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本文选取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代理变量(FL,X1)。

2.3.3 调节变量

本文的调节变量为劳动力转移(Trans,X2)。本文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劳动力转移率的交互项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借鉴赵康杰的研究方法,劳动力转移率为非农就业比率,即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与总就业人员的比值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代理变量。计算公式为:

2.3.4 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的与城乡收入差距相关的控制变量如下:

(1)城镇化率(urban,X3)。在本文中,城镇化率是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率。城市化程度高了,乡村的城市化程度也会相应提升,而小城市具有更多生产性资源、更多的工作岗位,能够使乡村中的剩余劳动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进而完成城市的转型。

(2)财政支农(GD,X4),采用政府农林水事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之比衡量,以控制政府对第一产业的财政扶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财政支农预算越多,城乡收入差距就越小。

(3)经济发展水平(GDP,X5),采用当地人均生产总值来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

(4)人力资本结构(edu,X6),选用地区具有高等学历参加工作的人数与总工作人数之比来衡量,控制受教育水平的差距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4 模型设定

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他五个变量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如下模型:

式(1)中:i表示省份,t表示年度,ε为随机扰动项,αi为不随时间变化的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μt为不同个体的时间效应。

为了进一步验证劳动力转移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的调节机制,本文引入数字普惠金融与劳动力转移的交互项构建模型,具体如下: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在模型的解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相关性,从而造成了实证结果不精确,所以,要对回归模型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显示,各个指标的方差膨胀因子均小于5,即5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因此可以进行回归分析。

3.1 样本回归结果分析

采用城乡收入差距项为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为核心解释变量,对数据进行基准回归分析(见表2)。结果表明,模型(1)中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意味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城乡收入差距越小。符合预期假设。

表2 数据样本回归结果

劳动力转移对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调节机制效应:

如表3所示,劳动力转移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交互项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意味着劳动力转移率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负向相关影响力越大。劳动力转移率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项在显著性水平1%的条件下显著。

表3 数据样本加入交互项回归结果

3.2 稳健性检验

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高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城乡收入差距缩小能够进一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与大众化。因此,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为了避免上述问题造成的测量误差,本文采用GMM估计法,在剔除变量的内生性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与上述基本相同。

4 结语

本文基于201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的研究,实证检验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在其余四个控制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进一步深入挖掘,通过劳动力转移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交互项得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在劳动力转移率的调节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变大的结论。

据此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第一,加速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障碍仍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做、不能做。政府要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数字普惠金融机构自身要敢于创新,在确保风险可控的基础上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效率。推动宽带网络系统全方位的部署,促进数字化大经济进一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第二,要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的做法。中国金融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东、中、西部的差异上。从金融体系内部结构看,东部地区金融体系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单一,功能不全。从金融体系外部环境看,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我国“东快西慢”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又导致了金融发展不平衡。因此,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重点关注中西部地区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及金融业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猜你喜欢
普惠差距劳动力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