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3-08-02 08:30薛艳芬刘念张琪立蔡春花薛思敏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动态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薛艳芬,刘念,张琪立,蔡春花,薛思敏

(黄河交通学院智能工程学院,河南焦作 45495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的创新发展,人们逐渐步入“互联网+”时代,而相关应用也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1]。混合式教学是目前较为现代化的一种多维度、多目标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灵活性,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更为缜密的逻辑思维以及更强的综合实践能力[2]。混合式教学在计算机专业当中的教学效果尤为突出[3],但是教学目标、教学层级的变动修改,以及部分学校对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不全面,导致了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出现问题,一定程度上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阻碍。为应对上述情况,对“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互联网的应用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资源获取的又一途径,从“以计算为中心”向“以数据为中心”过渡,扩大了实际的教学范围,结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逐步建立更加完整、系统的计算机学习体系,完成“新工科”学习思想的深层次导入,弥补基础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人才的培养以及同类高校课程的创新提供参考依据[4]。

1 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式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1.1 多元教学思路设计

在对计算机专业“互联网+”式混合教学模式进行设计之前,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模式,设计多元教学思路,这部分可以从多个方向进行分析与划定。通常情况下,对于计算机类的教学课程,设立单一固定的目标无法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且会束缚学生的逻辑思维,造成消极影响[5]。因此,针对日常的教学情况、教学进度,设计多元教学思路。将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教学划分开来,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基础的教学路径,具体的原理如图1所示。

图1 多元教学思路结构图示

根据图1,可以完成对多元教学思路结构的设计与调整。结合上述的思路,将计算机专业的相关教学项目融入其中,通过形成的教学闭环,借助先进的网络工具,设计对应的教学流程,不仅可以从根源上减少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资源的多方向扩展[6]。另外,在智能化网络技术的辅助下,针对不同课程与不同教学进度,教学思路也可以随时作出改变,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且能够更好地发挥“引导、督促、检查、解惑”的作用,有利于教师的及时反馈处理[7]。

1.2 构建多维智能混合式教学目标

在完成对多元教学思路的设计之后,接下来,需要构建多维智能混合式教学目标。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具有阶段性的,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而教学模式主要是为教学目标服务,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进度,利用“互联网+”技术,先确定教学的具体内容,以教学目标作为引导,再逐渐设计对应的教学结构体系。将专业课程与教学原理相融合,进行混合式多维教学设定,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混合式多维教学设定表

根据表1,可以完成对混合式多维教学的设定与分析。随后,在此基础上设定智能化的教学层级,并搭配对应的混合教学目标,接入教学数据库,结合课程内容、学时安排等实际情况,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级模式结构,增强教学目标的可控性及多维性。在设计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互联网+”的特定模式,可以在智能教学目标中增设标准语言SQL,确保整体的应用效果[8]。

1.3 增设CorelDraw线上教学结构

在完成对多维智能混合式教学目标的构建之后,接下来,在智能化教学平台之中设定CorelDraw 线上教学结构,以此来完善相应的教学目标。CorelDraw线上教学结构实际上是一种动态化的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且与线下教学存在较为紧密的联系。发挥CorelDraw 教学软件的特点,将日常的学习模块由简到繁地分为绘制工具的使用、图形填充与轮廓、文字设计、位图编辑处理、矢量图形调整、对象变化管理、表格制作等,以多层级的混合教学形式展开分析。

随后,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占比修改为2:3,以CorelDraw 的各个模块作为导向,进一步分解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一个颗粒化的教学资源软件,并以此来推动PPT、视频、动画、微课等多种课堂形式的应用,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执行。但是这部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Corel-Draw和“互联网+”教学结构的融合必须遵循特定的原则(如整合性原则),以确保日常课程及教学进度的统一,这样才可以促使教学效果最大化,充分实现“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价值。

1.4 设计“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型

在完成对CorelDraw 线上教学结构的增设之后,接下来,需要构建“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网络技术与校园网进行搭接,检测日常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同时也可以对实际的教学效果进行探究分析。随后,利用混合式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效果的测定与后续的反馈评价。

具体的流程如下:可以先通过学生自评、课程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不同方式验证教学效果,随后利用“互联网+”技术,以CorelDraw 线上教学结构为引导,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计算机学习变得更加简洁高效。根据上述流程,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模型的执行结构,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型结构图示

根据图2,可以完成对“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型结构的设计。将制定的教学目标逐一设定在模型之中,依据计算机课程的顺序排布,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核心课作出标记,帮助学生分清主次,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的重点知识与相关技能。

另外,“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混合式教学模型提供完整、系统的教学资源,创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路径,加强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实现知识教学的智能化与模块化,以此突出“工学结合”,提升“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型的实际应用能力。

1.5 搭建多层级混合教学平台

在完成对“互联网+”动态化混合教学模型的设计之后,接下来,结合计算机专业教学需求及标准,搭建多层级混合教学平台。可以将“互联网+”技术与校园网系统关联,在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的背景下,将日常的教学目标与任务通过平台传送给学生,将网络与计算机教学课程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展开多元化的教学活动,丰富“理论+实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针对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多元化调整。

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教学平台与微信、QQ等交流软件结合,便于日常教学通知、课后反馈以及咨询建议等问题的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混合式教学的多方面需求。利用CorelDraw 线上教学结构,完善计算机教学体系,实现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2 实例分析

本次主要是对“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际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验证。选择D高校作为测试的主要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汇总整合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结合基础性的教学方案,构建智能化的教学体系,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具体的实例分析。

2.1 D高校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实况

D高校是一所多专业学校,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推荐专业。随着教学改革进程的推进,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也进行了创新与调整。改革初期,专业课程一般根据基础与实践的类型进行划分,针对日常的教学单元,实现分层教学单元设计,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分层教学单元设计图示

结合图3,可以了解到改革初期D 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情况。这种形式虽然可以完成小班型的计算机教学,但是对于大班型教学则无法进行细致、专业性的辅助,难以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大纲作出及时调整,导致教学效果明显下降,给学生日常的学习造成不同程度的阻碍,产生消极影响。

2.2 D高校“互联网+”视域下混合式教学实证

根据上述对D 高校混合式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接下来,结合“互联网+”技术,构建更加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效果的验证和分析。首先,在D 高校中选择4 个计算机专业的班级作为测试的目标,将校园网与互联网相结合,形成一个动态化的教学网站,以待后续应用。将测试的教学阶段划分为3个部分,分别是基础教学、知识巩固以及实践训练,进行混合式教学项目的设定,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混合式教学项目设定表

根据表2可以完成对混合式教学项目的设定和分析。结合日常的教学目标,设定3 个周期,每周期为30 天。随后,利用互联网设定相关的教学项目,在周期之内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和记录,最终测试出结果的均值,测算出计算机专业的平均分,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测试结果分析表

根据表3,可以完成对测试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经过三个周期的测定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的计算机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目标完成率由78.45%提升至93.75%;最终得出的平均分值逐渐提升,由87.4升至94.1,表明该教学模式的效果更佳,针对性更强,对于该专业的教学更为灵活,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即为对“互联网+”视域下计算机专业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及分析。与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相比,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日常教学更加完整、系统,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有利于专业人才的深层次训练培养,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内外相结合,统筹安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环节,逐步完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辅助支持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来,促使教学实现动态化调整之后,与移动学习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多种考核方式融合,来对教学效果作出动态化的评估,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动态化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