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对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肺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

2023-08-03 00:13戴乐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时效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戴乐萍,陶 彤,陈 磊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RF)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具有较高病死率,临床多予以药物及无创机械通气综合对症治疗,但仍有部分患者达不到理想治疗效果。肺康复训练是一种能增强患者体能和肺功能的非药物治疗方式,有助于改善AECOPD伴RF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并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必须依赖于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养成[1]。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由于患者缺乏激励,致使患者肺康复训练主观能动性不足,缺乏对治疗和康复训练的希望,降低患者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继而影响干预效果。激励是护理管理中重要的护理活动,时效性激励护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选择合适的时机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积极参与护理活动[2]。目前,该护理模式已被广泛应用于危重症患者中,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早期康复,但该模式在AECOPD伴RF肺康复训练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探讨了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在AECOPD伴RF患者肺康复训练中应用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①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3]中AECOPD的诊断标准,且经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确诊;②均伴急、慢性呼吸衰竭,存在明显呼吸窘迫症状,动脉血气分析提示均有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③均采用飞利浦V60呼吸机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初始吸气压力7~10 cmH2O(1 cmH2O=0.098 kPa),呼气压力3~5 cmH2O,氧浓度:30%~90%随机调节;④年龄60~95岁;⑤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①伴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系统疾病、免疫功能障碍者;②伴呼吸系统相关结核、肿瘤、咯血、气胸、肺栓塞、哮喘、限制性肺病及呼吸系统外科手术治疗史者;③气道解剖结构异常,不能耐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④伴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言语理解功能障碍、听力及视力障碍者;⑤伴肢体活动障碍者。

1.3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3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AECOPD伴RF患者,按随机平行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年龄60~95(77.5±2.7)岁。对照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60~95(77.4±2.8)岁。2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20-2201)。

1.4护理方法 2组均给予抗感染用药护理、翻身拍背、雾化治疗护理,加入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有效咳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高流量湿化护理,科室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

1.4.1对照组 予以常规肺康复训练指导,具体操作如下:①宣教指导。采用视频、PPT等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肺康复训练相关内容及干预目的,争取患者的理解和配合。②呼吸肌训练。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期间开展呼吸肌训练,如缩唇呼吸、腹式呼吸、人工阻力呼吸训练、有效咳嗽、振动排痰仪辅助排痰、六字诀呼吸操、全身性呼吸体操。③肢体功能训练。实施轻度肢体功能训练,包括局部呼吸的胸部扩张运动、胸腔松动训练。④其他管理。肺康复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适当心理调节和饮食管理,指导患者配合长期氧疗治疗,并叮嘱患者遵医嘱用药。

1.4.2观察组 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具体操作如下:①情感激励。入院前2 d与患者进行沟通,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和肺康复训练认知度,分析患者负性心理和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差的原因,由责任护士在充分尊重、理解患者基础上,告知患者心理因素对肺康复训练的影响,并采用正性引导、积极心理暗示、正念训练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引导患者家属或陪护积极参与患者情感支持中,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②目标激励。以肺功能、血气结果、6 min步行试验理想结果为训练目标,以月为时间节点,设计阶段性肺康复训练方案,合理安排每日训练内容,每日由责任护士统计肺康复训练执行情况,并以周为单元统计肺康复训练监测反馈结果,评估患者阶段性肺康复训练依从性,并将结果制作曲线图,对患者取得的每一个进步都及时予以肯定,以此不断激励患者完成各阶段的肺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③榜样激励。每周邀请肺康复训练依从性高、肺功能和血气指标改善良好的患者,与本研究入组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分享肺康复训练的经验和感受,并通过同伴支持活动,使患者从中获得可借鉴的意见,自觉向榜样学习,并让患者认识到积极配合训练管理的价值,从而提高患者参与训练活动的主观能动性。④利益激励。每半月组织患者进行1次自身评估,并通过纵向比较(和自己比较)、横向比较(与同症患者比较)的方法,评估肺康复训练对自身改善效果,以强化患者主动配合意识。2组均护理干预30 d。

1.5观察指标

1.5.1肺功能指标 入院4 d及护理30 d后采用MINATO AS-507型肺功能检测仪检测2组患者肺功能,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并计算FEV1/FVC。

1.5.2血气分析 2组入院当天及护理30 d后采用GEM Premier 3000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1.5.3肺康复训练依从性 护理30 d后,采用肺康复训练依从性调查量评估2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该量表包括有氧运动、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禁烟、氧疗,每个部分计为0,1,2,3分,分别表示未完成、少部分完成、大部分完成、基本全部完成,总分0~15分,其中0~5分为依从性差,6~10分为依从性一般,11~15分为依从性良好。总依从执行率=(良好+一般)/总患者例数×100%。

1.5.46 min步行试验距离 入院10 d及护理30 d后对2组患者进行6 min步行试验距离测试,患者在走廊尽可能快行走,测试6 min内行走的最远距离。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资料描述采用例(%)表示,组间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2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入院4 d时2组患者FEV1、FVC、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30 d后2组患者FEV1、FVC、FEV1/FVC均较入院4 d时明显提高(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高(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各项肺功能指标比较

2.22组血气指标比较 入院当天2组患者PaO2、PaC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30 d后2组PaO2均明显增高(P<0.05),PaCO2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气指标改善更显著(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血气分析结果比较

2.32组肺康复训练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执行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执行率比较 例(%)

2.4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 入院10 d,2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30 d后2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与同期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更长(P<0.05)。见表4。

表4 2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结果比较

3 讨 论

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当急性加重发作时,常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尤其当AECOPD伴RF时,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增加临床病死率[4]。临床多采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兴奋剂、抗感染、平喘化痰等综合对症治疗,但患者的肺功能仍会降低。肺康复训练通过呼吸训练和基础耐力训练,可提高肺功能和体能,增强患者对日常活动负荷能力,最终达到改善肺功能的目的,该训练方法被国内外证明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呼吸困难[5-6]。然而,在临床实际干预中发现,由于肺康复训练是一个专业化、长期性的干预管理措施,但患者对康复训练认知度不足,加之常规护理难以激发患者自我效能,自我康复的积极性不足,致使患者肺康复训练依从性较差,不能发挥肺康复训练应有的效果[7]。

激励需求是人的需求本能,通过合理的外源性激发,有助提高个体内源性的积极行为。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把握激励的有效最佳时机,在不同时间节点中,根据患者实际需求,采用有效激励方法,给予患者个性化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支持,激发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患者自我效能,引导患者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达成行为管理目标[8-9]。大量研究指出,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广适用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术后等多种疾病康复管理中,通过满足患者激励需求,唤醒患者发自内心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10-11]。王少琴等[12]研究报道,对脑卒中遗留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实施以时效性激励为基础的延续护理管理,能帮助患者养成康复训练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并可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增加患者满意度。卞龙艳等[13]报道,对直肠癌术后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实施激励式护理,可激发患者内在康复动力,建立康复信心,消除消极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动机指导,从而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冯敏等[14]研究表明,时效性激励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我康复管理效能,最大限度保障肺康复训练内容分阶段按时完成,达到最终激励管理干预目标。

本研究对AECOPD伴RF患者在肺康复训练期间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围绕肺康复训练具体内容,以肺功能和血气分析结果为训练目标,设定不同的时间节点,设计阶段性肺康复训练方案。在入院前2 d,根据患者心理变化,运用多元化情感激励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引导家人参与其中,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肺康复训练管理;通过设定时间节点和阶段性训练目标,为患者提供可行的实施方向,并在患者达成目标后给予鼓励,增强患者康复信心;通过榜样激励和利益激励,在榜样的引领和利益性的驱动,激发患者不断向上“攀比”的积极心理,增强患者康复训练心理依从和行为依从。

FEV1、FVC可反映肺通气功能,FEV1/FVC可评估通气功能障碍程度[15];PaO2、PaCO2可反映肺功能状态及机体缺氧程度[16]。6 min步行试验距离是评估心肺功能的重要检测手段,可评价患者的整体活动能力和心肺功能,是一种无创安全、简单易行、耐受性好的检测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及护理干预后的FEV1、FVC、FEV1/FVC及PaO2均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依从执行率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试验距离长于对照组。提示在AECOPD伴RF肺康复训练期间实施时效性激励护理模式,可明显改善肺功能,能提高患者总依从执行率,增加运动耐力。然而由于本研究时间较短,未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以及延续性护理,且时效性激励方案相对不足,今后需进一步整合新媒体等信息化时代平台,进一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时效性康复训练依从性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试析如何确保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荷载预压加固吹填土时效性研究
浅谈如何提高兽医防控的时效性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当下新闻编辑时效性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