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安溪县铁观音初制加工工艺技术要点

2023-08-04 20:46陈凤哲
福建茶叶 2023年5期
关键词:安溪铁观音水分

陈凤哲

(安溪老固茶园专业合作社,福建 泉州 362400)

安溪的铁观音属于乌龙茶系列的茶叶,是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茶类。经过科学研究证明,安溪铁观音不仅有养生的作用,而且还有健美、清热、降火、减肥、延缓衰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安溪铁观音经冲泡后,散发着一股自然、甘甜的兰花香,这是安溪铁观音特有的制作工艺技术所形成的特点,也因此受到许多茶客的青睐和称赞。本文对安溪铁观音生产过程中的加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求实现安溪铁观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技术概述

安溪铁观音的制作主要有六个工序:采摘新鲜叶片、萎凋、做青、杀青、造形和干燥。采摘得到的鲜叶是初步制作安溪铁观音的物质前提;萎凋是做青的基础;做青是色香味形成的最关键阶段;杀青可以将安溪铁观音的香气及质量进行固定;在造形阶段,主要包含了揉搓和包搓两个步骤,这两个步骤是形成“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的重要工序;在干燥阶段,可以使香气更浓郁,而且还能让安溪铁观音的品质更加地稳定,能够更好的保护和运输茶叶[1]。

2 安溪铁观音传统初制技术要点

2.1 鲜叶采摘

2.1.1 采摘标准。安溪铁观音的新鲜茶叶是指与成熟期相适应的茶叶新梢,其采摘原则是在芽梢驻芽形成后,从小至中开面,分别采二到三片嫩叶,按照一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分级采收。新鲜茶叶的原材料若太嫩或太老,则产品质量难以达标,故所采摘的新鲜叶片,应成熟度中等,因为其内含物质丰富,氨酚比适度,酯型儿茶素较少,可溶性糖较多,含有较多的苯乙醛、香叶醇等香味物质,所做成的茶叶风味适中,苦涩味较少,醇度较好,具有乌龙茶的品质特点。

2.1.2 采摘时间。安溪铁观音主要在春夏秋三个季节进行采收,但因夏季茶叶质量不佳,故多采于春秋两季。春季茶叶的采收期为4月下旬到5月上旬,秋季茶叶的采收期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积累之后,春茶叶的芽叶变得更加粗大,并且具有很强的持嫩性,氨基酸、果胶、叶绿素、黄酮类、戊乙烯、乙烯醇、萜烯醇等的含量都比较高,并且苦涩味比较重的茶多酚的含量比较低,而且综合多种生物化学物质,因此,铁观音春茶的口感非常醇厚,香气浓郁持久。在秋天,温度下降,茶叶的生长速度变慢,这使得茶叶中的芳香物质含量增加,从而使茶叶的口感变得更加醇厚、清新,香气浓郁、绵长。安溪人称此为“春水秋香”[2]。

2.2 萎凋

萎凋可以让新鲜的茶树叶片丧失水分,从而可以增强其酶活性,加速其物质的转换,为后期的做青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让其产生更多的水溶性成分,改善茶汤的口感。安溪铁观音鲜叶的萎凋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即晒青期和干青期。通常情况下,铁观音采取的是一种自然的日光晒青方式,时间是在下午4时-5时,此时段阳光斜射,光照比较温和,同时光强下降,光谱中的红黄光比较显著,这对茶叶的成色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雨水过后,如果没有足够的晒青设备,或者是气候条件变化频繁的时候,都要抓住适当的时间晒青。晒青时可从下列几个角度来掌握:①叶色:叶面失去了光泽;②叶状:叶片较软,顶端一、二片叶子稍微低落,用双指捏起幼小的叶子不会断裂,有轻微的松紧感觉;③嗅觉:已有淡淡的青涩和苦涩的味道;④水分损失:根据茶树种类和幼龄的不同,水分损失在5%-13%之间;大体上水分损失均一,不留痕迹,保持新鲜。

自然晒青的注意事项。①水分含量:不仅是因为品种自身的水分含量,还因为长晴和初晴的天气与鲜叶老嫩程度不同,使得茶叶的水分含量而有所不同。特别是茎杆薄的叶片,水分含量低,适宜轻度晾干,茎杆粗大的叶片水分含量最高,要注意通风;长时间阳光照射的茶叶,含有较低的水分,适宜轻微晾干;在光照条件较好的条件下,茶叶中的水分易丧失,应该多晾晒;粗糙、陈旧的叶片不易晾干,而较年轻的叶片易晾干。②天气条件:在各种天气条件下,温度以及相对湿度都有差异,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宜轻晒;温度低,水分蒸发慢,宜重晒。相对湿度高,水分蒸发慢,宜重晒;相对湿度低,水分蒸发快,宜轻晒。③时令:春季茶叶温度较低,适宜多晾晒;夏季茶叶温度较高,适宜少晾晒;秋季茶叶温度较低,适宜少晾晒以保持水分和绿意。④生产者经验:如有一定的茶叶加工经验,对工艺的掌握精细,制茶时晾晒过程可适当延长,否则就缩减晾晒时间。⑤场地与设备:按照茶叶的批次,与机器设备相配合,如果数量多,可以适当进行晒青,如果数量少,就要按照重、中、轻的次序来进行晒青,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机器的作用,如果是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可以稍微减少晒青,如果是潮湿的地方可以进行大量晒青。晾青继晒青后进行,是对晒青进行辅助处理,其主要作用是恢复新鲜叶片内部的水分平衡(恢复活力),降低因高温而产生的热量,减缓叶片内部的水分流失,并且减缓叶片内部物质含量的变化,因此,在晒青过程中,“双眼皮”上的茶叶需要在晒青过程中保持干燥,并在干燥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翻炒,以保证茶叶表层水分的均一[3]。

2.3 做青

做青是安溪乌龙茶中独特的工序,包括摇青和晾青两道工艺。在萎凋轻度失水的前提下,采用摇青,使茶青在摇青筒中发生碰撞、摩擦、脱落,造成叶片的细胞破裂、破损。与此同时,水分开始向外蔓延并渗透,细胞缝隙中充满水分,从而使叶片呈现出一种挺直、坚硬的形态。在摇青过程中,水分从受损的地方散发出来,多酚氧化酶从受损的细胞液泡中溢出,与底物进行了密切的接触,从而在叶边的高浓变区中,酶促作用强烈,产生了一种明显的红色物质。摇青也可将茎内的水分向叶片边缘输送,以供叶片内的水分重新补给,并将叶片表面的气孔封闭,从而降低了对空气的交换,保留了更多的营养成分,此现象即人们所说的“走水”。在晒绿期间,萎凋的叶子逐步回复到伸长的程度,这种情况称作“还阳”。在制青时,以摇青、晾青交替进行,使茶汤持续“走水”、“还阳”,最终形成铁观音滋味醇厚、香气浓郁、耐冲泡等特征[4]。

摇青时要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即摇青转数由少渐多,历时由短渐长。初期因梗叶水分通道尚未畅通不宜多摇,否则水分扩散速度和散发速度不相适应,易造成上部叶散失多,梗弯折,梗皮伤。上下部叶子水分通道阻塞,细胞破损多,水分散失不足,细胞液浓度低,细胞紧密结构未破坏时,内含物转化慢,芳香物质难以显露。因此,摇青用渐次加多转数可使水分散失,内含物质反应和香气转化,二者协调,到摇青后期,细胞破损多,叶缘水分散发快促使酸性氧化和各种变化加剧。

当茶叶的亲水能力下降,水分的差异变小,低沸点的香味成分已经被大量的释放出来,此时,茶叶的摇青量应该增大,以促使茶叶的“走水”,从而提高植物的活力,加速茶叶的香味的产生。通过“发酵”,红度从浅变高,以满足“青蒂、青腹、红边”的质量需求,“发酵”是指摇青过程中,铁观音叶片边缘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多,叶片边缘的破坏程度逐渐增多,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产生叶片形状的香味,因此,“发酵”红度(叶片边缘的红度)变化与摇青过程中的颜色变化同时进行[5]。

一般情况下,摇青分为4次,依次是:1次摇青3-5分钟、2次摇青5min-10min、3次10min-15min、第4次摇青半小时左右。“看天做青、看青做青”,做青时间间隔在1h-2h左右,看茶青的发酵程度灵活增减时间,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科学性。最重要的是晾青程度,日照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晒青的时间是20min-40min。第四次若茶青选于新鲜的枞树,或者在高海拔、土地富饶的地方,要摇动久一点,直至得到所需的果香和甜味。随着持续的晾晒,叶片将变得越来越厚。在摇青时,要马上将叶片翻转并摊平,头两次可以是平整的,三四次最好是形成一个凹形的形状,可以有效地控制叶片水分的释放,从而达到调整叶片温度的目的。

2.4 杀青

在制作过程中,铁观音品质的“色、香、味”已经在做青阶段初步成型,而杀青则是一个转折过程,它具有“承前启后”的功能。首先,利用温度来快速终止一系列的酶的催化氧化反应,从而维持在做青阶段所产生的品质特点,然后,持续地释放出一些水分,让叶片变得更软,从而方便了对揉烤等塑形环节的进行。在制作过程中,不仅会挥发出大量的水分,还会对茶叶的表皮产生损伤,产生一种低沸点的香味,去除鲜叶的腥味,让茶叶的香味变得更清纯。

①适宜的温度,由低到高。当叶片的温度上升时,其酶活性随着叶片的升温而快速提高。在20℃-45℃之间,随着叶片的升温,其酶活也随之提高。有研究表明,52℃是多酚氧化酶最适合的反应条件,70℃时多酚氧化酶发生钝化、降解,85℃时则多酚氧化酶失活。因此,要使茶叶在烘烤过程中不会很快发黑,就需要在最快的速度将叶片温度升至70℃,所以烘烤过程中需要保持较高的温度。以日见缸底或缸内壁上白色,或晚上见红色为抛物线,将茶叶抛入后能听见“啪、啪”的清晰的碎裂声音。此时应注意,锅里的温度不能过冷,否则在炒青的过程中,温度上升迅速,若时间把控不到位,就会导致茶青的颜色发生异常的变化,叶片发红发黑,产生异味[6]。反过来,如果锅内温度过高,也会对茶汤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已经成熟的乌龙茶,在经过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之后,树叶的水分含量只有60%-64%,远远低于绿茶的杀青之前的75%-78%,因此锅内温度过高,会导致叶片变焦,叶片不匀,内部的成分不能进行有效的转换。因此,在最后阶段的印染时,温度要高一些,最后阶段的印染工艺要控制在20℃-40℃之间,这样更容易进行。

②以闷炒为主,要控制好水分。在做青的过程中,茶叶会流失一部分的水分,并且,在杀青的时候,要保证茶叶中的水分不会流失。最后的做法是闷炒,略带扬炒。闷炒可以让叶片在烘烤过程中,既能吸收锅中的热量,又能让叶片之间的蒸汽产生热量,可以在三到四分钟之内,让叶温达七十度。煎煮可加快茶叶中的蛋白分解,提高其氨基酸的水平,并对其进行适度的破坏,从而提高茶叶的口感。假如茶叶中的水分含量太高,应该与之相匹配的是,在进行扬炒的时候,只闷炒不扬炒,会导致叶间的水分流失太多,从而无法将茶青的香气完全释放出来,从而导致茶叶呈现出的是一种水闷味,而且叶片的底部呈现出干枯的黄色。因此,应该以新鲜叶片的水分为依据,进行二至五分钟的扬炒。

2.5 造形

造形是铁观音的塑形阶段,此阶段揉捻和包揉交替进行。这个过程由三次揉搓和三次烘烤组成,每一个步骤都是相辅相成,互相牵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揉”、“强揉”、“快揉”、“轻揉”和“适时揉”的揉捻方法。包揉指的是利用揉、搓、抓、压等方法,让揉捏叶更加紧结、弯曲,通过对叶片的磨擦,可以将叶片中的汁液挤压出来,从而强化了非酶的氧化作用,以达到增加茶叶浓度的目的。在搓捻耗时4min-5min后,它的卷曲率超过90%,用手摸到茶索会有一种粘稠的感觉,在进行初焙的时候,要以适当高温、快速薄摊为基本的原理,它的厚度是1.5cm,在加热的过程中,加热的时间是90℃-120℃(通常是100℃),持续10min-14min就可进行包搓。在80℃-90℃的条件下,用手触摸茶汤有轻微的刺激性,大约70%干燥,8min-10min。再揉、包揉4-6次,使茶叶的外观符合所需,再进行一次包揉,捆扎,1h-2h,茶叶的形状就会定型[7]。

2.6 干燥

干燥是铁观音初制的最后一道工序,通过这一工序,固定之前工序已形成的品质,并且为了长久保存而除去了过量的水分,应采用低温慢烤的方法,分为两次烘干,第一次为“走水烘”,火温在70℃-90℃之间,每个焙笼里放上3-4kg的叶子,烘至茶团自动松解,茶层均匀受热后,再用揉捏的方式将茶团解散,直到茶团里的水分完全蒸发,最后拿出来晾晒,茶团茶粒就会失去大量水分,也就是所谓的“走松”。待冷却后,再进行二次“烤焙”,这个过程中,将多余的水分去除,使其含水量在4%-6%之间。在烤焙的时候,需要的温度要比较低,在60℃-80℃之间为适宜的温度,每个烘笼4kg左右,持续的时间是0.5h-1h,在这段时间内,需要进行1-2次的翻拌,此时茶茎变脆、捏叶能使其变成粉尘,并且具有纯粹的香味,在干燥的时候,它的失水率为10%-14%。

在进行复烘时,不能使用高温,否则会造成烟焦味或者是焦条。如果温度太高,还会造成茶叶的失水速度加快,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阻碍了热化作用的进行,进而使茶叶的色泽变得黑燥或者是带暗白色,同时还会出现大量的断碎条和粉尘,对茶叶香气、汤色和口感造成不良影响。

3 结论

以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制作技术为依据,要对采摘的季节、气候、天气等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从初级制作的过程中,要对夏季与春季、秋季两季分别挑选采摘的技术过程加以考量,以防止此过程对铁观音的茶感、色泽、香味等口感造成的不良的影响。要人工调节处理铁观音的技术过程,也要避免恶劣气候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改良后的安溪铁观音的工艺技术强化了其花香型制的工艺过程,从而克服了其本身的回香、采香的技术过程中的瓶颈问题。简而言之,随着时间的发展,安溪铁观音的制茶工艺和处理过程也在不断地改进,其优良的茶叶制作技术确保了安溪铁观音的质量。使其能够以品牌为导向,以品质为核心,持续推进安溪茶叶生产技术与茶产业的发展,提高其整体竞争力。

猜你喜欢
安溪铁观音水分
叶子会释出水分吗?
有一种好茶叫“铁观音 秋茶”
预防病毒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减盐不如减水分
访铁观音博物馆
除夕夜中的烟花
安溪寿星爱品茗
完形填空Ⅳ
陈香型铁观音国家标准有望2015年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