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晟铭
又一次走进这栋已无人问津的戏楼,周围仍是那么古色古香:陈旧发黄的柜子,整齐排放的脸谱,脱掉一层皮的白墙,熟悉的几幅老画,与我初来时一模一样。穿行过几排戏服,又是那扇旧窗。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洗不掉的尘灰,几颗生锈的螺丝,与木框磨擦,发出刺耳的尖叫。
此情此景,我不免长叹:戏曲文化,什么时候才能成为一种风尚?
不觉回忆起当初,与家里人去至北京,在外公的强烈要求下,我们去看了一场京剧。才子佳人,花红柳绿的春景中宛若蝴蝶一般优美,抽袖转身,开扇起舞,和着锣鼓声声,行云流水般唱着些缠绵的话。那时尚幼小,听不懂戏里戏外流露的情感,只是深深地被震撼了。那青衫白面的女子,她的笑容萦绕在心间,挥之不去。一曲唱罢,外公慨叹道:“现在真心喜欢戏曲的人越来越少了啊。”
关上那扇旧窗,转身想离去。又忆起两年前,许是自己喜欢,抑或是为了安慰外公,我踏进了这栋戏楼,开始了拜师学戏的漫漫征途。两载光阴,在老师闲暇时的只言片语中,我了解到,原来外公说得没错。现在很多人都认为戏曲慢悠悠的唱腔枯燥乏味,再加上网络的飞速发展,更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网络时尚”,看一场戏不知何时变成了老人们的“标配”。看过电影《霸王别姬》的人都知道,学戏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还会有谁愿意花大工夫学习如此困难的技艺呢?听着听着,潜意识里学戏的目的早不仅仅是自己喜欢那么简单,更有一种决心:哪怕只有我自己,我也要把戏曲艺术传承下去!哪怕是传统艺术与现代社会之间,有着一扇紧闭的窗。
表演的日子到了。化了妆,勒了头,换上戏服,望著镜中之人,亦真亦幻,一时竟不知哪个是我。走出化妆间,迎面遇到一位陌生的阿姨,她一脸惊喜说道:“这小姑娘扮上相真好看。”兴高采烈地与我合了影,又对老师说:“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孩子,把咱们伟大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不知为何,听了这话,我心头有些发酸。开场在即,到了台侧,我悄悄地向外张望,惊讶地发现刚才还空荡荡的观众席上不知何时坐满了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每个人都一脸陶醉地听着台上演员的演唱,有不少人还拿出手机来拍摄。台下竟没有一丝多余的声音,全都专注于戏里的一唱一念。望着这一切,我忽觉心中一暖:只要有热爱京剧的人,戏曲文化就不会销声匿迹。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爱上了戏曲,“国潮”渐渐成为了一种新时尚,戏腔的歌曲得到了更多人的推崇,也有许多人选择拍戏曲风的艺术照……也许,戏曲早就被大众热爱了吧,只不过我没有发现而已。
卸了妆,脱下戏服,又回到了老戏楼,发现那扇旧窗户不知被谁推开了。走近窗前,发现一棵树上不知何时开满了花。此前,它一直是枯树一般,矮小而又荒凉。一阵暖风迎面吹来,暖了树上的花朵,也暖了我的心。
推窗,风已来。
‖山东省聊城市颐中外国语学校‖指导教师:贾宁
吉吉工作室J I J I G O N G Z U O S H I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洪流中,戏曲似乎已经是“不合时宜”的陈旧腔调,当小作者走入无人问津的戏楼,发黄的柜子、脱漆的白墙、满布尘灰的紧闭旧窗,仿佛都在述说着这门艺术的衰落。
然而,一些人渐渐远去,却还有人从未离开。机缘巧合之下,小作者开始了拜师学戏的漫漫征途,当她扮上彩妆,环佩声响,舞起水袖,眼波流转,为着中华国粹传承尽心尽力时,戏曲之美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播撒开来。台下一脸陶醉地聆听、拿着手机拍照、鸦雀无声欣赏的观众们,谁不为这华彩的艺术怦然心动!在更多的地方,国潮兴起,戏歌传唱,连艺术照都多了戏服选项,一扇厚重的旧窗悄然打开,迎着一缕缕温暖和煦的春风,窗外那原以为枯萎的老树,已绽开满树的新花。
【适用文题】传承;换个角度看风景;花开的声音……(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