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态环境监测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

2023-08-04 08:04章秀华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章秀华

(江西省景德镇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江西 景德镇 333000)

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虽然社会生产力的提升实现了经济的繁荣,但也出现了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近几年受气候经济的影响,我国逐渐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能够深度贯彻该政策理念,则需要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为指引,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1 低碳经济背景分析

低碳经济是指一种减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并施的方式,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降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破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基于新时期背景下,该种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形态,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低碳经济理念最早出现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中,作为工业革命的先驱,其已经深刻意识到了能源减少与气候变化对国家经济和人类生存所造成的威胁,并基于此提出了低碳经济的转型发展理念。而我国依照经济与社会制度的实际特点进行了改良,低碳经济也成了当前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核心战略目标之一[1]。

2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介绍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是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质量监视与测定的活动,所监测的内容能够真实反映出环境质量与污染程度,是我国科学管理环境、环境执法监督、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项基础性作业。该工作实施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科学的手段与精准的监测仪器,来生成环境质量现状与未来发展变化的相关报告,以便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支撑与服务(基本的工作流程可参考图1内容)。而为能够达成上述工作目标,在开展此项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第一,经常性。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应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经常性开展监测活动,以保证监测数据的精准[2];第二,监视性。应充分利用多学科手段及技术进行监视与监控,从而对环境质量作出综合性的评价。

图1 环境监测工作基本流程图

3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对生态环境保护产生促进作用的表现

3.1 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促低碳战略政策落实

低碳经济模式的落实对于国家发展有着特殊意义,不仅能够起到治理环境的作用,还可以加快传统高污染、劳动密集、高能耗作业的转型,改变我国在世界产业链中的低端地位。而这一政策的落实会涉及社会、文化、经济等方方面面,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以综合评定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案部署来减少二者的冲突,同时也可以作为监督地方是否有深入贯彻这一指导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提高战略的执行力与决策力[3]。

3.2 以生态环境监测成果,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质量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逐步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经常会由于人为判断失误而出现走弯路、走错路的情况,从而浪费了环境治理资源。而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生态环境监测成果是通过科学的监测手段与先进的测量技术,结合工作人员经验分析所生成的,将其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之中,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引方向,明确当前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重难点问题,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的适配性、针对性、合理性。

3.3 以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但由于近几年人类的过度开采,导致其自我修复能力较差,部分不可再生能源已经濒临枯竭,如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国家经济发展。而通过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对地区环境状况与未来发展进行评定,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提升生态环境的修复能力,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资源可持续保护与发展机制,依靠宏观数据调控质效与微观数据应用质效的方式,持续改善与优化环境与经济发展质量。

4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以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主要路径

4.1 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关键节点

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对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并为低碳经济模式发展而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明确工作要求,建立严格与规范的工作标准,把握好关键工作点,以便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具体的工作思路如下:

控制对各类化石能源的开采力度,节约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用量,可以通过新能源的开发来缓解能源紧张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对碳利用率的检测,并推出新的技术与优化方法,提高碳有效利用率,在避免浪费与失误的同时,也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4]。

当前受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生态环境监测人员的工作任务与难度逐步攀升,很容易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情况,为此工作人员应牢记使命与目标,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力度,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并保证所收集与处理的相关信息内容能够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支持。提高工作的规范性与执法力度,无论是生态环境监测还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创新技术与实践作业的过程中,都应该符合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漏洞,使得数据信息出现不可靠与失真的情况。加大对地区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分析,并进行有效处理,避免隐患风险的扩散。

生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提高监测信息的即时性,加快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向生态环境保护的转化力度,应构建起常态化的工作机制,以持续优化环境。

4.2 健全工作机制,发挥保障作用

在低碳经济背景之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必须充分发挥保障作用,以便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因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不能再单纯地以数据信息汇总与分析的方式开展,而是要为调整企业生产方式、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工作还缺失预警与保障的功能,为提高工作机制的完整性,则应从以下角度开展:

建立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过去的生态环境监测工作需要经过长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流程,才能将综合性的报告移交至相关管理部门,存在信息反馈速率较慢、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及时的问题。为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应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部门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平台,打造信息化工作模式用于解决既往工作中的信息孤岛问题。建立日常监测与灾害预警机制,当临近标准值时,工作人员要将信息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使其快速做出决策。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基于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受到多种问题的影响而出现波动,为提高工作质量,应建立起相应的约束管理与保障监督制度。例如:建立重点监管机制,将监测区域日常业务能耗较高、碳排放量较大、环境干扰能力较强的单位划入重点管理范围之中,并设置相应的黑名单机制,在相关主管部门依照法律规定与行业规范要求责令企业整改的过程中,应将态度恶劣、不依照要求执行或者出现整改期限内未处理妥当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内,并做出相应的处罚。同时,为保障此项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回访监管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的方式,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到此项工作之中,为生态环境监测预警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保证区域内的生态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

4.3 加强环境监管,加快成果转化

为加快环境监督工作成果的转化力度,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的重心应放在以下几点上:

提高监测内容的全面性,加大对多源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环境、动植物生长状况的评测,提高监测结果的综合性、真实性与参考价值。

加大对污染源的监测,同时要协同相关部门加大对固废与应急的管理,及时做好预警、保护、监管作业。

督促易造成污染企业的生产模式升级,提高工艺生产技术的科学性、环保性、节能性。例如:针对所监测与评定的相关结果,加大对地方高污染行业的分析,并协同相关部门督促行业进行绿色改造,推动绿色工业的发展。监测部门应加大对碳排放来源的监督与管控,并依照地区的碳排放来源组成结构,制定可行性的减排方案,以便为行业清洁能源的开发提供支持,加快监测成果的转化力度,调整地区的能源利用结构。如我国广东省东莞生态环境监测站就加大了对地方工业碳排放的监测力度,并协同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大力推进工业锅炉燃料的升级改造工作,现如今地方多数的燃煤锅炉都改造为了天然气锅炉,加快了绿色能源工业的转型。同时,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为实现生态环境监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作业,相关部门还执行了阶段性的工作计划,通过“统一领导,分层管理”的方式,建立了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强化了考核问责,为地方低碳经济政策的部署与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加快了工作成果的转化力度。

4.4 创新监测技术,引入智能技术

为能够达成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生态环境监测机构也应依照时代发展和地区环境质量的实际状况实时革新监测技术,并提高技术应用的多样性,这样能够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准性,并扩大监测工作范围。

当前我国比较先进的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有两种,一是生物监测技术,其主要是通过利用生物个体、种群、群落的方式,来判定环境污染变化状况,并能够站在生物学的角度,提出科学的治理建议,为相关部门提供良好的参考依据,具备准确性、便捷性、综合性的特点,建议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大范围推广;二是3S技术,其中的3S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总称。当前,遥感技术在国内外的生态环境监测中有着较多的成功应用案例,其主要是通过摄影遥测与红外扫描遥测的方式来监测相关数据信息(系统工作过程可参考图2),通过3S技术的加持能够提高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质量。同时,也能够帮助监测单位获得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可以对污染源进行精准定位,并利用数字模型量化处理的方式,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精准的参考依据。

图2 遥感热红外扫描系统工作过程

为保证监测工作常态化、精准化、标准化开展,要有相应的智能设备作为支撑,并加大对先进监测设备的投资力度。如可以设置自动监测系统,建立自动监测子站,并引入水质污染连续自动监测设备(如电导率监测仪、pH自动监测仪、溶解氧监测仪等)、大气污染连续自动监测仪器(如二氧化硫监测仪、化学发光NO/NO2/NOX监测仪、紫外光度法O3监测仪等),以减少人为失误对监测结果所造成的干扰,同时能够在出现自然灾害征兆时,远程快速回传信息,提高抢险救灾速率,以提高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时效性。

4.5 提升人员素养,组建专业队伍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除要改变工作思路、改革制度、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备以外,工作人员作为工作的主体,其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经验能力均会影响到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因此,生态环境监测部门应将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计划之中,分专业、分时间、分节点进行培训。以往培训工作的重心都放在了理论知识上,过于片面,而面对新时期复杂的工作格局,应将培训的重心放在实践上。

一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污染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实践方案,让工作人员能够掌握先进设备与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依照培训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所有人员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作业,提高日常监测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二是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相关机构可以与地方对口高校进行合作,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打造“双师型”教育团队,加大对教学与就业的指导。相关课程应依照国家政策与现阶段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工作进行更新,在其中引入低碳背景下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相关知识,打造校本课程。提高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研能力,以缓解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与环保工作高素质技术人才缺失的问题。

4.6 加强问题整改,完善监测标准

依照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当前我国部分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已经无法满足生态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因此相关机构应积极推进监测标准的改革,加大对既有工作问题的分析,并提升监测结果的实践指导价值。

自2004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定技术导则》就成为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工作指导标准,在2020年以后又进行了一次修订,虽然内容更具备时代性与先进性,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标准过于碎片化,缺乏系统性与统一性。(2)部分内容的可操作性不强,且仍存在标准不够精细与完善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作人员应依照实际工作需求更新现有标准,并提高规范标准的统一性,引入低碳要求,深度贯彻“十四五”规划中对自然灾害与环境事件监测的相关预警与监测标准,以加快工作成果的转化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新时期背景之下,要想改变我国在世界生产链中的低端地位,应坚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并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通过生态环境监测,不仅能够监督相关企业认真贯彻与落实低碳经济政策要求,还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给予方向性的指引,为此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人员应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并不断提升工作质量,完善各项管理机制。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环境保护监测
环境保护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