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初中班主任对学生沉迷手机的心理分析及解决办法

2023-08-05 05:40马玉霞
考试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生笔者班级

马玉霞

一、引言

根据工信部统计出来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数量已经超过了12.9亿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2020年底网民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到了54.9%,年轻化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迈进互联网时代,手机成为衣食住行中的高科技通信工具,可见其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随着智能手机的更新迭代,其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功能更加健全,除了日常打电话、发短信,水电杂费、购物付款等都可在手机上完成,多元化功能使得手机使用人群更加年轻化。然而手机功能的高效化与普及化的背后,似乎也衍生出了更多令人值得深思的问题。现代社会,网络普及率极高,人们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其中便出现了部分学生沉迷手机无法自拔的情况,黑白颠倒,白天睡不醒,晚上看手机直至深夜,学习颇受影响的同时,高度近视、熬夜过度等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教师,深知沉迷手机的学生,学习不容乐观、三观不端正、身体健康问题等毛病极多。笔者对班级中沉迷手机的心理状况展开分析,在部分学生的认知中,手机是个性与身份的代表,在学校中拿着手机,观看火爆的视频与段子,网络语言出口成章等是很时尚的行为。这种错误偏执的认知,不仅击溃了大部分学生的自控力防线,而且管理教育难度极高。作为班主任,要让学生学会正确手机、规范使用手机,做手机与时间的主人,这是教师与家长需要注重关注的教育问题之一。

二、关于沉迷手机概念与危害总结

(一)相关概念解析

沉迷手机,也被称为手机依赖症,或者叫手机焦虑症。指的是个体行为因为沉迷于手机失控,使得个体的心理、生理易受到伤害的痴迷状态。在当今新媒体时代,智能手机的功能已经开始向网络上拓展,并且智能手机携带使用方便等优点,受到了青少年的一致追捧。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对手机的依赖程度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沉迷手机的程度移到了病态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机沉迷程度的第三级。衡量是否有手机依赖症主要从以下三个标准入手:一是在没有任何需要收集处理的事时,仍旧频繁、长期地使用手机。二是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了个人正常作息与学习,白天需要集中精力工作与学习之时,昏昏欲睡,精神不集中;到了晚上,身体需要休息之时,却精神亢奋,看着手机,要么哈哈大笑,要么落泪共情,情绪起伏大,无法正常入睡。三是当手机不在身边时,精神恍惚,情绪躁动不安,想急切地使用手机,这是过度沉迷手机的主要身心特征。

(二)沉迷手机的危害

学生过度沉迷手机的危害,据笔者平常观察,可分为如下几方面:一是直接影响学习状态。笔者所在班级经常有学生在上课之时,手机不关机,消息提示音直接打断了学生的学习节奏与思绪,注意力无法高效集中。二是不利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在手机这个虚拟世界里,文化多元,网友们的性格与视频风格更是多种多样,若学生沉迷手机,将自己喜欢的网友当作朋友,脱离生活实际,无暇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将逐渐退化。随着以后逐渐走上社会,会出现职场关系处理不当、无法适应社会关系的情况,这对自身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三是严重危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过度沉迷手机,其中某些价值观不正确、内容不健康的信息,会带领学生走向歧途。多元文化与信息扑面而来,学生缺乏甄别能力,只能全盘接受,最终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初中生沉迷手机的心理状况分析

(一)从众攀比心理作祟

社会心理学家指出:从众行为个体在面对巨大的群体压力的背景下,为了避免自己和群体之间发生矛盾,在需要表态的时候选择多数群体意见的行为,目的在于对自身心理进行安慰。很多人为了追求心理平衡,经常通过从众行为来避免和多数人发生矛盾突。从初中生的视角来看,他们看到同伴在使用智能手机时的便捷与快乐时,十分羡慕,渴望自己也拥有一部手机,从而会以方便学习等借口来向父母索要手机。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在校园内拥有手机,与其他没有手机的同学“地位”高下立见。并且在微博、朋友圈等发表自己的生活状态,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从众攀比心理。

(二)满足心理需求

初中生的很多社会需求都可以通过手机来获得满足,一些学校采用了封闭式管理模式,学生每个月出校门的次数非常有限,手机就成了他们了解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也使得自己的社会需求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学生不断地增加手机上的电话号码数量,不断增加手机的使用时间,希望借此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也在不断强化。另外,智能手机的附加功能较多,初中生很多生活需求都可以借助智能手机。智能手机不仅具备通话和短信功能,而且还具备上网、游戏、支付等功能,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下载自己要应用的软件。而初中生心智尚不成熟,手机多样化的功能对初中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

(三)疏解不良情绪

从笔者的班级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性格独特自我,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之事,学习压力大,情绪容易出现大波动,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存在逃避、畏缩的情况,拒绝与父母、教师、同伴沟通,从现实生活中逐渐抽离,逐渐不适应现实生活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常会选择看手机。手机中的搞笑视频会驱散学习与生活中的不悦情绪,安抚心灵,满足自身的心理需求。长此以往,学生对手机越来越依赖,并最终不分时间、地点地沉迷其中,学习积极性骤减,价值观扭曲,个人身心状态十分糟糕。

四、班主任对初中生沉迷手机现状的解决办法分析

(一)与学生家长实时沟通,建立家校共育管理机制

班主任应当在教育过程中,主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进行精准分析。在笔者看来,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不同,笔者的班级中,有的学生是因为父母离异,无人管教,遇到问题更是无处倾诉,跟网友交朋友。有的学生因为父母工作忙,无暇陪伴,家庭教育缺失,拿着昂贵的手机,在班级中大肆宣扬“地位”。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教育过于严格,选择用手机“喘口气”,最后慢慢养成沉溺手机的不良习惯。这些现象背后都有不同的原因,班主任不能直接用没收手机、训诫等手段来进行管教,而是要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抓住学生沉迷手机背后的原因。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家校共育,精准解决学生问题。例如,上文中提到笔者所在班级有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太严格,选择用手机放松。于是笔者马上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一番沟通下来,发现该名学生家长的教育确实存在问题。例如,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该生放学回家,或者在假期中,父母坚决不会在学生面前看手机,为学生创造了“无手机环境”。面对这种情况,笔者向家长说明了这种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抓得越紧,管得越严,学生压力越大。并建议家长适时放松下来,在假期与学生一起席地而坐,玩几把网络游戏,看电影,多与学生互动,消除学生对家长的恐惧,改革家庭教育方式。在笔者的建议下,家长照做了,学生父亲与学生一起打游戏,带着“菜鸟”妈妈一起升级,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状态转好,逐渐改掉了沉迷手机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困难极多,学生妈妈情绪十分焦虑,但只要尝试改变,秉持科学的教育方式,学生一定会发生令人惊喜的变化。

(二)家长要在学生使用手机时坚守原则

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游走在两点一线的生活,学校与家之间,除了教师在学校中的规范系统教育之外,家长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教育责任。在学生手机使用方面,家长要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因为学生学习压力太大等原因而一再退让,延长其手机使用时间。而关于改正学生沉迷手机的习惯,笔者提出如下几条建议:一是严格控制学生的零花钱。初中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长的零花钱,若零花钱数额太多,学生极易养成不良消费习惯。作为家长,要趁早介入,固定零花钱数量,并在每个月定期发放。控制数额,在保证学生基本消费的同时,不要留过量的零花钱,避免学生进行大额手机消费等。二是在学生的家庭生活中,家长要积极地与学生沟通,多聊天,了解学生最近的身心状况,学习上是否顺利,生活上是否遇到了什么费解的难题等,避免学生因为心中烦闷,沉迷手机。另外,要加强对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引导,帮助学生养成甄别不良信息,拒绝恶俗信息的能力。另外,家长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若学生出现了近视度数激增、成绩莫名下滑的情况,一定要与班主任积极协商,分析其中的原因。不要以“手机玩太多”等笼统的借口遮掩过去。家长要及时反思学生为什么宁愿沉迷手机,也不与父母互动,多反思自我,拒绝单一粗暴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彻底沉溺于网络世界,亲子关系越走越远。三是增强亲子互动,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父母是学生一生最亲密的家人与朋友,学生遇到各种大小问题时,家长应当第一时间介入,科学处理。对学生无时无刻沉迷手机的情况,家长要增加与学生的互动机会,在节假日期间,与学生一起出门踏青、爬山、看电影、骑车、看海、野餐,增加户外亲子活动,与学生一起“放下手机”,开阔视野,享受可贵温馨的家庭生活,增加学生假期的幸福感,避免因为与父母无话可说、无事可做,只能玩手机消磨时间的情况。

(三)学校要打造积极向上、勤学善思的良好氛围

学校健康向上的氛围也对学生的心境、攀比性方面意义重大。因此,学校要开展多元文化活动,打造和谐校园,增添学生的课余时间趣味,让学生抬头看校园,拒做“低头族”,慢慢改善学生对手机的依赖与沉溺。首先,学校要以校内宣传、家长教育等方式,告知学生快乐有趣的手机视频背后,是学习时间的大量浪费,个人精力的无故消磨,青春年华的慢慢流逝。手机,不是不能用,但也并不是时时刻刻地用,一个优秀的人,其主要具备能力就是自我管理,管理好个人情绪,管理好学习时间,规划好手机使用时长。该学习时认真学习,该放松时畅快享受,这才是快意人生。闲来无事就看手机,这并不酷,最酷的是做到别人无法轻易做到之事,看书学习,养成自我。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对校内运动会的创新策划,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还可设计辩论会、舞蹈大赛等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实践活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其中,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达到互联网时代下,可以把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出来。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其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最后,学校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把学生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培养出来,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风。因此,积极向上的良好社会氛围的营造,让严重依赖手机的学生可以建立自己的社会交际圈,让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得到较大的缓解。

(四)班主任可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主要任务虽然是学习,但一味地学习,学生也会烦躁愤懑,顺理成章地选择看手机。班主任要意识到,在学习之余,运用其他类型班级活动来缓解学习压力。笔者从某短视频平台上发现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在课余时间设计了“手势舞”,与学生一起舞起来,学生表情欢快,课堂氛围极好。于是,笔者尝试在班级中设计“手势舞”,因为笔者在舞蹈方面能力有限。于是选择班级中善于舞蹈的几名女同学来设计手势舞。手势舞对时间与空间的要求不高,桌子合并起来,积极排练,最终成果极佳。此外,在笔者的班级中,发现有几名学生课余时间很“宅”,与他们的父母进行一番交流后,得知这几名学生在家的状态基本就是零食在旁,手机在手,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其中有两名女生,因为缺乏运动,沉迷手机,出现了体重激增、爆痘、不善言辞的问题。于是在笔者与家长的合作下,对他们积极鼓励,转移对零食与手机的注意力,同时笔者与他们组成了跑步小分队。为了安全起见,笔者与他们共同跑步,发现生活中的运动之美。笔者与他们长跑的过程中,从一开始气喘吁吁地跑2公里到最后轻松跑10公里,整个人神清气爽,状态极佳,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放下手机的同时,也戒断了零食。笔者建议诸位同仁也可积极尝试,与学生一起跑步,心态越来越年轻,同时,学生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依赖也逐渐减少,收获颇丰。

(五)分析手机依赖背后的成因,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的重要素质,人的行为受到了意志的支配,可以支持人们克服困难,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初中生形成自己坚强的意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我们在学习与生活中,主动实践,自律前行。笔者认为若想帮助学生克服沉迷手机,以达到养成坚定意志品质的目的,教师需要先为学生作好榜样。例如,以笔者自身为例,上学期笔者为了自身专业素质的进一步发展,选择自学心理学,考取心理学专业等级证书。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克服沉迷手机的问题,笔者首当其冲,让学生在自习时间、课余时间监督他们的班主任,多学习。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多活动,多观察,多与笔者交流。并且在课下时间,笔者也会在班级群内打卡当日学习成果,在笔者的以身作则下,学生积极督促“我”的学习,同时在自习课上,他们也逐渐效仿笔者,主动学习。有些学生即使不学习,也会拿出个人喜欢的课外书籍阅读,自习课氛围良好。在班级群内,学生也纷纷打卡,打卡内容为:今日与爸爸完成了绕城骑行;每天半小时,花费两周,读完了《汪曾祺散文集》;今天监督“三高”爷爷步行一万步等。随着一学期的坚持打卡,笔者顺利考下证书,学生也纷纷完成了属于自己的计划。生活中看似寻常不过、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却被“坚持”二字打败,意志品质的养成也贵在坚持。学生在群里打卡的小事,看起来极其普通,但就是在普通平凡的小事中,日日坚持,不厌其烦,学生才会逐渐放下手机,参与生活,享受生活。班主任教师要将教育目的与方法渗透学生的生活中,从小事抓起,积攒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脚踏实地,一步步向最终目标迈进。而面对学生的改变,要及时鼓励,遇到困难时,更要悉心引导,积极克服小困难,就能逐步培养起克服大困难的意识品质。

五、结语

为了助力初中生摆脱自己对手机的依赖,需要学校、社会和学生形成合力。初中生要提高自己的自律能力,形成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在同伴交往充满正能量,在社会交往中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积极参与社会交往活动。手机本质上属于“工具”的范畴,其使用效果是由人们怎么使用来决定。手机在初中学生社会交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初中生获取学习资料,开阔自己眼界的重要工具,合理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社会习惯。目前中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多部门的重视。教育部办公厅于2018年发布《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于2021年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下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上述文件在引导中小学生摆脱手机依赖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所以,家长在手机使用方面必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要发挥自己有效引导的作用,双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鼓励初中生适度正确使用手机,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初中生笔者班级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班级“四小怪”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老师,别走……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不称心的新班级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