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情境化探究”策略的应用研究

2023-08-05 05:40黄劭兰
考试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科学情境探究

黄劭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更加倾向于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选择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教学手法,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我国教育体系逐渐侧重于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培养,旨在加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法也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电与磁》课堂上,教师可以搭建情境化探究,让学生处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探究科学世界的奥妙,从而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

科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基础。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下,科学教育应当从“娃娃”抓起,在小学阶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具备科学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

但就目前的小学科学课堂而言,整体教学工作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教学目标不明确。在传统教学中,部分学校的科学课没有引起重视,导致学生未在科学课上投入较多的精力,使得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当今的小学校园内,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学校管理层,仍然存在以应试教育理念为核心工作思想的情况。部分教师认为科学课不需要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有些实践过程由教师讲解就可以达到基础教学目标,反而忽略高效课堂的核心价值,导致学科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其次,教学活动形式化。在课堂之上,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而学生是主体,教材作为辅助,三者之间应当相互配合、相辅相成。但是,部分教师仍然秉承陈旧的教学观念,认为自己才是课堂主体,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以自我为主。导致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科学实验课更是空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最后,教学过程“无情境”或“碎片化情境”式探究,探究活动的探究性不强。部分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足,理解不到位,容易局限在教材的文本表层,组织的探究活动缺少意义关联或逻辑联系,学生不是因兴趣而探究,不是因问题驱动而探究,探究多呈被动性。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科学教学目标

(一)培养科学精神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在实际课堂上,要求教师立足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注重探究意识、探究思维的培养。要利用恰当的探究性实验,带领学生感受科学、感受自然的魅力。在设计课堂探究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的丰富性,既要有问题,又要有任务,还要注重知识的总结与归纳。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具备一定的启发性和层次性,利用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科学世界,主动感悟科学的内涵,点燃学生探究科学世界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感受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了解证据的重要性,以科学思维为主要方式解决问题,并不断作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二)强调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不便于开展证实的探究活动。这时教师要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整理丰富的学习内容,以文字、图片等资料作为探究学习的主要媒介。身为一线教师,要准确捕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课堂自主学习计划,结合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年龄特点,布置恰当的探究任务,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探究性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机会,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真正做到学习的主人,才能有效提高整体教学效率。在我国教育体系不断变革与更新的背景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速度。基于此,教师要立足核心素养,整合小学科学课程中的主要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学习,感受科学世界的奥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自身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三)树立探究意识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师是教育的践行者,学生是教育的接受者,师生之间的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质量。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要以帮助学生树立探究意识为主要目标,让学生逐渐具备发现问题的眼睛和思考问题的大脑。小学阶段的科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如何捕捉生活中的科学,应当是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在生活中,学生要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应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这才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就小学科学课程而言,教师要在课堂之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世界,感受科技的奥秘,并将这种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延伸到生活中。在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科学问题时,要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通过收集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一来,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才能够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使其愿意集中注意力、长时间投入学习过程中。

三、小学科学开展“情境化探究”的优势

(一)增加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开展情境化探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课堂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当然,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整合课程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二者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在开展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生活元素的渗透,创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此同时,在创设生活情境的过程中,要注重纠正学生已经形成的错误的生活常识,让学生在不断探究、理解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科学思想,建立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念。在开展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要选择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教学内容,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使得整体课堂环节充满活力、丰富有趣。

(二)保证内容丰富性

近年来,社会发展飞速,人们的精神需要内容也在不断改变。就学生而言,开展科学课单纯依照教材中的内容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拓展,以具有丰富性的教学资源,拓宽知识层次,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小学科学教师在开展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应用课堂之外的教学内容,例如,生活资源、信息技术、社会资源等。这些内容对提升教学质量有着独特的作用,能够进一步保证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实现知识与情境的完美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不断探究、探索,从而发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时,常常会受限于自身的生活经验,无法想象科学实验情境,但是在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将科学实验过程真实地呈现在课堂之上,丰富课堂环节,给予学生直观的学习体验。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从而改善课堂学习氛围。

(三)加强教学真实性

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会记忆得更加深刻,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会更加全面。应用情境化探究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真实性。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其特点是探究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探究科学世界,参与实验过程,通过完成实验步骤,观察实验结果,掌握科学知识。在搭建探究情境时,教师要注重情境的真实性,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愿意主动投入学习。此外,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必定会涉及许多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完成实验过程,感受实验结果,利用实验记忆概念性的知识。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科学课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作用就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运用情境化探究教学,保证教学过程的真实性,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实验或科学知识的衍生过程,培养学生客观、理性的价值观念。

四、“情境化探究”贯穿整体教学

情境主线是指围绕一条主线,以一种链式的情景串联起课堂的各个探究活动,使整个课堂结构完整并且有明显的脉络。这种“整体情境”教学可以化难为简,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基于此,教师要树立整体课程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有逻辑地创设一条情景主线贯穿整体教学。在《电和磁》一课中,笔者以“重演”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教学。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在聚焦环节运用多媒体视频影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影片介绍了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在科学史上的伟大发现,到底是什么样的现象让奥斯特震惊到,拼命按捺住心中的激动的?教师带领学生: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演”奥斯特的发现过程,快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后续知识学习充满热情。

(二)巧设冲突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了保证教学过程的高效性,要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可通过创建冲突情境的方式来实现,使学生乐于主动探索,从而提升自身的矛盾认知。在小学科学开展情境化探究教学过程中,设计真实、与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知,对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及学生活动中的矛盾因素,巧妙设置悬念,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自发产生疑问和强烈的解决问题的内驱力。由此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在探索活动过程中,学生利用通电单芯导线靠近指南针,此时由于电流不强,磁针转动微弱,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有的学生说没看到磁针有变化,有的学生不能确定磁针是不是真的动了,出现了不同的结果。此时教师追问:是呀,现象不明显,奥斯特在探索的过程中同样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办法能让现象更加明显呢?设计具有冲突的情境,由此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自然衔接下一个探究活动。

(三)再现生活情境,实现知识迁移

“知识来源于生活。”因而也应当应用于生活。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就在于是否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应用,是否能够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实践能力,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搭建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科学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而我们掌握科学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身的生活能力。

在我们的家中,经常会存在一些电池。我们不知道电池是否还有电,所以也不能贸然扔掉电池。哪位同学有好办法能够检测电池中是否有电吗?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又能实现科学知识的灵活应用,从而为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逐渐树立学习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教师要立足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强调其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其树立探究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化探究”教学的优势,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科学探究中,在情境中探究,在情境中思维,在情境中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建构科学知识,总结提炼规律,理解身边自然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猜你喜欢
科学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