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摭谈

2023-08-05 05:40曾梅玉
考试周刊 2023年23期
关键词:手段课件信息化

曾梅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手段在课程教育中的运用也日益深入。在新课标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都应遵循新课程目标,并利用网络通信技术和虚拟设施等手段提供给学习者良好的教学平台,从而真正地将信息化手段融入课堂教学。信息化手段包括计算机技术、教育信息资源、信息技术方式、教师人力资源与教学结构、教学内容、课程资源和教学实践等融合于一体。下面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助力“双减”提质增效

“双减”政策和新课标背景下,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可以实现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由集中转向共用,实现从“粗”到“细”;使学校的作业安排和教学从散乱的教学到科学化的转变,使学生由单一的学习方式转变为全面的学习,从而达到“内外协同”的目的;另外,还能够对学校办学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尤其是数学教学以信息化手段的有效运用为出发点,提高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让教师在网上进行空间建设,上传资源,并向大家提供良好的资源。比如,使用信息化技术辅助作业安排和评分;运用信息化技术建立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工作管理体系,并在该体系中建立一个基于云计算的试题数据库,可以为学校提供海量的校本试题,以便教师在完成任务后可以方便使用。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丰富现有的教学课件材料,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易于掌握数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系统中分享自己设计的优质课件,达到数学教研组共学共享共建。

(二)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在教学观念方面,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到教学内容的各个方面,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可以保证教学资源的公开性与共享性,如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利用,可以促进师资力量的提升,使新教师在成长为资深的新教师时,透过信息化教学方式汲取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比如,参加精品课、一师一优课等评选活动,在各类教学技能竞赛中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又如,利用希沃白板可以大大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效利用信息化手段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传统教学属于一书、一本、一粉笔的教学模式,充满着局限性,而信息化教学则不同,网络课程的产生,如慕课、腾讯课堂等都属于新的教学形式,使教学模式产生质的改变,学上的学习也具有灵活性。信息化能够在学生的学习空间、学习时间、学习方法以及不同的解题思路方面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新课标背景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都是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现状

不难发现,目前部分老教师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还不够驾轻就熟,部分新教师上课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微课等开展教学活动。具体说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课件制作质量不高

部分教师备课之前直接从网络上下载课件,比如,从“人人喜欢”的希沃白板里面“强取豪夺”;或一劳永逸使用教材配套的课件“干脆利落”。质量参差不齐的课件使用在不同学情的学生课堂学习中,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不符合教师实际的教学需要,容易使信息化教学流于形式。

(二)重结论而忽视过程

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抛出数学结论的讲解,而忽视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没有经过动手操作和层层推导而形成的数学结论,学生死记硬背于事无补。有的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时,常常用“课件”直接抛出结论,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培养无从谈起。

(三)信息技术水平一般

有的老教师墨守成规,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我行我素不思进取;有的新教师每节课都要利用课件开展教学,课堂提问少,甚至板书都省了,久而久之,造成教师整体的信息技术水平一般,学生缺乏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效果堪忧。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一)开展信息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可以把图片、文字、影像等进行整合,直观展示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具有强烈的数学学习求知欲。运用信息化教学,可以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既可以实现教学的高效传达,又可以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五年级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始上课之前,通过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来呈现与组合图画相关的东西(如操场、泳池、房屋等),把学生的目光和画面结合起来,让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从而引起他们的注意。在此基础上,利用物理图片对拼图进行分解,收集、整理、统计有关的数据,并利用教科书中的公式进行图表的面积运算。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运用多种手段营造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环境,并将其融入课堂;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比较放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又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提升。

又如,在教学二年级“确定位置”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从汶川大地震的经纬线中找出了地震的具体位置,解放军很快赶到现场。把新课程的内容,巧妙地引入。接着,PPT展示了二年级学生的坐姿,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愉快地学习。最后,随着神舟十六号升空的奇迹结束本课,学生对这节课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如,在关于“人民币”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运用网上的教育资源,营造一种在超市购物的环境,超市里有各种各样的商品。一瞬间,学生就被带到了购物的环境中,他们对商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模仿,在虚拟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如何使用人民币。

教学片段:出示小明和妈妈在文具店结账的情景。

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明和妈妈在拿着钱结账。

师:对,还能看到什么?

生:我看到了小明买了一把1元5角的直尺和一块5角的橡皮,他正在算一共花了多少钱?

师:观察得真仔细,愿意帮帮他吗?相信学了今天的知识,我们都能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钱吗?钱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说一说钱的用途。

师:对,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生: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人民币。

师:对,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在生活中你使用过人民币吗?

生:我用人民币买过铅笔。

生:我捐献过爱心。

生:我买过……

……

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购物经验,我们身上也都有着优秀的品质值得大家学习。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由学生所熟悉的人民币图片引入,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使用人民币的经历,让学生感知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交流一下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生活中的作用,熟悉的场景能够唤起学生的共鸣,调动积极的认知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使学生从消极的接受转变为积极地探究;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问题进行指导,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同时,可以向他们提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行探索自己想要学的东西;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由于采用了信息化技术,过去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通过不断的探究与沟通,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进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有效地进行教学。

例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解决问题”,课上教师根据课型特点运用钉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反馈度,增强线上教学交互性。首先,教师通过几个核心问题:①解决问题有哪几个步骤?②要解决买3个笔袋一共花多少钱,还需要知道什么?③你能尝试自己解决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通过班级钉钉群实时反馈出学生的解决方法,教师随即共享学生解题过程,请学生当小老师讲解自己的想法,其他学生进行提问互动。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分析清楚了数量关系,突破了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动口动脑中经历体验感悟,学生也在看、听、说、练中相互学习,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又如,“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中的一部分内容,这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将视频、微课、PPT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巧妙地融入课堂,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0.001米—0.01米—0.1米—1米,这些数的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呢?小数点向右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呢?为了突破这一重点,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数学知识,把小数换算成整数,再引导学生观察整数1毫米、10毫米、100毫米、1000毫米之间的倍数关系,猜测出小数0.001米、0.01米、0.1米、1米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推理出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最后通过与整数间倍数关系的对比验证结论,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可以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电子白板在这一系列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教师可以按照学生活动的进度,在电子白板上进行提问、圈画、引导,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好地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协作,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变成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参与的过程。而在过程中的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更是对学生数学思维的一种培养。

在小学数学课上,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求知欲,合理地创造条件,使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创造出一种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较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在教授“圆的认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录像功能,来制作一个有趣的卡通画面:小鹏同学要骑车到公园里玩耍,前面有三种脚踏板,A号的四个轮子是四四方方的,B号的轮子是四四方方的,左右颠簸,C号的轮子是圆的,小鹏的速度很快。看了录像后,学生都笑了起来,觉得小鹏开着A和B的时候格外好笑。教师可以趁机向学生发问:“小鹏怎么会坐在那个轮子是圆的C号车上?”这样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创造出问题的情景,从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果。

(三)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助推信息化教学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已经是大家的共识。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选取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素材,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涉及的问题密切相关,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了解到生活中蕴藏大量的数学问题。而对远程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则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和生活服务。

比如,学习了平方千米和公顷知识以后,有这样一道填空题:防风林长5( )。学生绝大部分填“米”。一问得知,学生根本不知道防风林是什么?因为学生生活的这个地区没有沙尘暴或较大的风沙,不需要建防风林。学生只是根据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填了“米”。教师立即上网,输入关键字“防风林”“图片”,立即跳出防风林的图片。教师选了一张从空中俯瞰的照片,让学生体会到防风林是很长的。而看到图片,学生还发现防风林还很宽,而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林”就是简单的几排树。就这张图片,教师又简单介绍了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成就,进行环保方面的教育,看着清晰的图片,学生听得懂,理解得到位。这正是“双减”课堂要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还让学生认识了“集装箱”“沙漠”“高低杠”等很多不熟悉的物品。网络资源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效果。

又如,新课标中“量感”作为一个新的核心关键词被提出。而量感的培养关键在于感知,没有感知的“量”,学生就是记忆和机械运用,效果差强人意,甚至是啼笑皆非。比如:1.5米的铅笔,15厘米的床……而大单位的教学一直是量感培养的难点,因为太大学生无法直接完整感知,甚至教师也对这些大单位也没有正确的理解,只知道很大,具体多大也是模糊的。比如,一位教师讲授公顷时,以学校为例,说学校有13公顷,而学校实际只有2.8公顷,当他知道正确答案时也是一脸错愕。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又是听不懂、学不通,最后回到大量训练的方法上来,又和“双减”背道而驰。笔者一直利用网络的在线地球进行“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感到每句话都能在电脑上找到落脚点,教师每句话学生都能听懂了。这两个单位的“大”不再是抽象的了。笔者使用的是Bigemap GIS office在线地图。这款在线软件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进行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使用十分方便。教师带着学生从整个中国地图开始找到自己的学校。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当看到自己的学校时一片欢呼。然后,教师以学校为中心点,量出1公顷和1平方千米。此时,班级热闹了,因为对于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认识不再是简单的“大”,而是有生活经验的支撑了,因为这些地方学生都去过,甚至家就在这个范围内。在这个范围内行走、玩耍、乘车的经验给予他们很多的直观感受。而教师也不是在有限的语言描述后,就简单地进行单位转化练习。这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新课标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必须寻找技术的支撑,寻找新的突破点,而实践证明,网络资源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讲课方式的有效的辅助力量,也是实现“双减”课堂的立项工具。

(四)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如今,互联网技术经过多次迭代,去中心分布式、网络化、虚拟与现实交融的时代,已经来到了身边,教师再用旧的方式来教学是不行的,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与学生通过教材中的“话题”,通过“对话”来产生或创作“文本”,从而形成“意义”,从而达到目的。在此,谈话受到时间、主题和教学目的的制约。对话教学需要教师根据自己的特征选择题目,对症下药,确保在一定的时间里,充分发挥教学技能,达到教学目的。这既是语言的回应,也是双方、多方之间的“敞开”与“接纳”,是通过倾听与分享而实现的“视界融合”与“精神共鸣”,从而形成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关系。

例如,教学“年、月、日”单元复习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说出了年、月、日之间的联系,还延伸到了以前学过的时、分、秒,学生生成自然,是课堂中的闪光点;课堂中呈现了错误的答案,那就需要给足够的时间修正,这一部分的处理对学生的方法应该更为包容,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表示肯定。

(五)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课堂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的反馈,并对其进行及时、准确的反馈,以达到良好的训练结果。选择适当的回馈时间、适当的回馈形式、及时实施相关的教育手段、调节课堂的进度,寻求最佳的教育调控效果。不要将过程回馈视为一种灵光一现的教学活动,在教案中要作清晰的规划,制订有目标的测试题目,并指导学生归纳运用的规律;在课堂上,要学会运用恰当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消除课堂上的障碍,消除错误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希沃白板可以提供5类课堂活动:趣味分类、超级分类、选词填空、知识配对、分组竞争。若是通过教师的精细加工与实时评估,通过将知识点的结构化表达,进而让学习过程变得可视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希沃白板5给教师提供了免费的教学精品课件,通过修改,即可以变成教师自己的课件。

值得一提的是,有三个问题需要注意:

一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的教学方案要符合现实,要杜绝“两层皮”,使学生真正地从本质上享用到优质的教育资源,逐步提升自身的质量。

二是利用教育资源进行课堂教学,要善于反省、对照、总结,真正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激励者。

三是要把学校的信息资源和教师的结合起来,增强资源二次利用的功能,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和仪器,使学校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为学校和教学提供更多的帮助。

四、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知识的内容抽象,运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地改善单调乏味的数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习;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可以有效地促进数学教育的质量与效果,培养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数学学习的思想意识,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开展数学知识的培养;并且可以将自己的数学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从而提高对数学的认识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猜你喜欢
手段课件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