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2023-08-05 09:14黄晓利
小学生 2023年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

☉黄晓利

从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来看,如果只是教师一味讲解,学生是不会主动学习的,即使能够主动学习往往也收效甚微。数学的阅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的,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并且还要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积极推导演绎。与语文和外语阅读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数学的阅读更追求逻辑性与严谨性,要求更加精确。实践证明,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确保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准确的信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感受到,有的学生害怕做题,害怕数学,看着那一串串文字堆成的题目就对数学充满了恐惧。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因此,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充分利用阅读资料,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活跃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阅读中来,并且设计出具有趣味性、针对性的探究问题,组织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引导学生抓准教学重点,抓住问题关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1]。

例如,在学习《3 的倍数的特征》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学生学习了各种数,对数的“特征”的学习了解和总结是具有一定熟悉度的,教师便可通过其曾经学习过的相似知识,为学生建立印象,从而令其在新知识的学习中更具熟悉感,放松学习心情,以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就可以依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能被2、5 整除的数,还记得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吗?”基于教师的提醒,学生很快回答,课堂氛围逐渐变得轻松而和谐。接下来,教师继续以情境的创设,营造更具感染力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依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把知识变得简便有趣。下面请大家快速地说出一些数字,老师来判断它是否能被3 整除。”这时候,学生情绪高涨,都踊跃说出自己计算好的数字。甚至有的学生想难住老师,故意随口说出一串很大的数字。老师迅速给出答案,并且请出题者检验是否正确。大家赶紧拿出笔来计算,并且确认老师的答案。学生都很吃惊,为什么老师算得又快又准?大家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老师。这时,老师如果告诉学生这是有绝招的,学生一定会在心中十分期待得到这一绝招。老师再告诉大家,这一绝招就在课本中。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认真阅读课本,寻找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这节课的重难点。

可见,教师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不断探索、寻找数学的奥秘。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进行课内指导,教会阅读方式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教材的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生动有趣,在吸引学生阅读的同时也设置了需要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因此,有的内容需要学生粗读,有的内容需要学生精读,有的内容涉及本课的重点难点,甚至需要学生进行研读[2]。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给予阅读方法上的指导,秉承“授人以渔”的观念,为学生指明阅读方向。例如,把标重点字词法、比较法、总结归纳法、融会贯通法等阅读方法教授给学生,还可以适当融入讨论、探究等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阅读方法,使学生能够提起阅读兴趣,从而做到边阅读边运用。学生也大多能准确抓住重要的数学信息,为解决相关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在学习《互质数》的有关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这一概念所描述的质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这一过程是需要学生展开有效观察和探索,才能了解和领会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积极调动学生的观察力,使其在探究活动中能够时刻抓住关键内容,从而逐步建立起对“互质数”特征的理解,并尝试总结和运用。对此,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出示几组互质数的数据来引导学生观察,并且组织学生试着找出它们的公约数,例如“3 和5”“7和13”“17 和21”……学生基于前面所学知识,很快找出并进行了罗列。基于此,教师便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将自己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享和展示。但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毫无头绪,这时,教师要带领学生重复阅读,反复推敲。在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之下,学生的思维逐步打开,而教师也可趁此引出互质数的概念:就是公约数只有1 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接下来,教师便帮助学生对概念进行阅读和分析,挖掘其中的细枝末节,找到其中的关键词。例如,有的学生认为“只有”是关键词,有的学生认为“1”是关键词,有的学生认为“互”是关键词……这样,经过讨论,学生就会深入了解互质数的本质,认识到互质数的前提条件是它们公约数只有一个,而且“互”这个词强调了互质数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在大家的精确阅读中,互质数这个概念就印在了学生心里。通过解读互质数的概念,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去抓关键词,如何去剖析问题,如何去发现、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咬文嚼字,抓住关键性词语去理解“压缩性”很强的抽象概念。在解读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去进行数学阅读,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依据学生特点,培养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好动的时期,好奇心也很强,因而其“爱玩”的天性也能在教师的“改良”之下成为其学习优势。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激发和利用他们的探索欲,教师在展开数学教学时,更要依据学生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爱上数学阅读,并以此作为培养条件,逐渐令其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3]。但是,由于数学的语言具有较强的符号性、逻辑性以及抽象性,与学生的性格特点相违背,教师想要达成目的还需更为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需求。基于此,教师才能架起二者之间的桥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想边写,逐渐深入,在阅读中找到学习数学的法宝,慢慢爱上数学,爱上阅读。这样经过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的同时,数学阅读也成为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机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回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之后,引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如何运用小方格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长方形,从而求出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之后给学生出示平行四边形,组织学生从学过的面积公式入手,边阅读课本边探究寻找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大家认真阅读着课本,有的学生借助课本题目中的小方格,剪下一个三角形,之后把三角形补到另一侧,刚好可以拼接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再想办法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就可以了。有的学生沿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垂直剪下一块儿,之后把剪下来的拼到平行四边形的另一侧,同样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相等的……大家都在想方设法地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已经学过的长方形,仔细观察着新拼接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底、高的关系。不难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是相等的,从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S =底×高。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认真阅读与探究中就得到了解决。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探究,不仅课堂中的重点难点得到了高效解决,同时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了成就感,逐渐爱上阅读,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提高阅读认识,找准阅读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可见,数学课程应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导的旧局面。因此,需要把数学阅读带入到数学课堂来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带着自己的目的去读,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学生在不断进行数学阅读的过程中,就会使眼、口、手、脑等器官变得越来越协调,思维越来越开阔。

例如,在教学《圆柱》的有关知识的时候,由于这一图形在学生生活中尤为常见,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多引入生活元素、创设生活情境、激发生活情结,从而令学生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基于学生对生活中图形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找准阅读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令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促进学生学习动力的产生,教师便可以从学生身边的物品入手,组织学生每人拿一个圆柱形食物,如火腿肠等,并且认真观察,而后引导学生:“观察过后,大家能发现什么?”在学生展示其零碎的观察信息之后,教师便出示相关问题:1.圆柱是由哪些面围成的?分别是什么形状?2.圆柱的侧面积是什么样的?你能用你手中的学具得到吗?应该如何去求解?3.圆柱的表面积又应该如何去求解呢?4.笔筒的表面积应该如何去求解?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串”由简入深地再次去阅读课本,其实也就是带着目的去精读教材,边读边探究。这样的阅读无疑是轻松而高效的,学生不仅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更能自主地去学习教材知识,以此获得自学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可见,教师借助“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阅读,学生能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从中提取有用信息。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变得会学。

五、进行阅读训练,提升学生能力

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需要长久的坚持与努力。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开展合理有效的练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当然,在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并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还要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思维训练,带领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问题,使学生可以逐渐从已学知识中发现新的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真正地进行有效阅读。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提升,课堂效果也会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趁机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进行有效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性质?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学生在阅读中很容易得到答案。当把二者的性质和面积公式讲解完成之后,教师即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有什么关联。这样,学生就需要带着这个有深度的问题仔细研读教材,当然还需要回顾已学知识,并且试着进行知识的迁移。当学生有效完成这一项任务之后,对这些知识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在运用这些公式的时候也可以得心应手,从而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可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而且适当添加课后反思,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引领孩子学会阅读,其实就等于为孩子的未来铺平了道路。而数学学科又赋予了“阅读”不同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孩子撒播一颗数学阅读的种子,让这颗种子伴随孩子成长,使数学阅读成为他们的一种自觉行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从阅读中感知数学知识的神秘与有趣,领会数学学科的无穷魅力,从而以更为饱满的学习情感迎接数学学习,提升数学素养及能力。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思考 解决问题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设计
面对面沟通交流 实打实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