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视觉思维能力发展的抽象画教学策略例谈

2023-08-05 21:52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李晟瑜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9期
关键词:抽象画线条色彩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鲈乡实验小学 李晟瑜

抽象画教学策略的探索和优化,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作品点线面、肌理等造型语言形成的视觉刺激,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能力,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情感的构绘表达语言。因此,指向视觉思维能力发展的小学抽象画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接下来,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指向视觉思维能力培养的抽象画教学策略、效果及感悟。

一、会看:图像识读,培养视觉感受力

赏画就要会看,但抽象画中有很多看似随意交织的色块、线条,无任何自然具象形态,导致很多学生表示“不会看”。每一幅画本身都具有一定的叙述性和故事性,这些其实就是画者要表达的想法。面对画作,我们要“会看”,即要有图像识读能力,它是视觉思维的构成基础。学生需要具备基础的视觉感受能力,能对所观赏的画面内容有基础的解读能力,能识别出这些造型语言所代表的是什么,能对画面的点线面造型内容有基本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逐渐深究画面背后的意涵,掌握构绘表达语言也才会成为可能。

(一)原型比对,解析图像信息

原型比对能让学生直观了解抽象画中的点线面造型语言。比如,欣赏蒙德里安《开花的苹果树》时,很多学生无法识别画中到底画了什么。于是,教学时,笔者将《红树》 《灰树》 《开花的苹果树》与原型参照物——树进行对比赏析,同时追问学生:“前三幅都是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画的树,请同学们将三幅树画和自然生活中树的原型进行比对,寻找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经过与原型比对发现,《红树》表现得比较具象,描画出了具体的树干、树枝以及纹理等细节;《灰树》减去了很多细节表现,仅仅保留了树干、树枝主要部分的描绘;而《开花的苹果树》只能从画面感觉推断,某些线条可能表现的是树干和树枝,画家把所有的细节描绘都简化删减了,只保留了树的本质部分。经过原型比对,学生能比较出蒙德里安的《红树》是具象画,《灰树》是意象画,《开花的苹果树》则是抽象画,对《开花的苹果树》也不再有“乱画”的印象,能清楚地识别并感受到画面的线造型表现了树干、树枝的生长形态。

(二)实景提炼,解读图像意涵

即使抽象画看上去与真实世界毫无关联,但画中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个色块都是线索,都是画家眼中所看到的真实世界,只是被隐藏了原有的显性属性。所以,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实景并提炼出相关的线条与色彩,以此来理解抽象画中的造型语言。

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时,学生看后第一个视觉反应是彩色点线形成了棋盘格,画面有大小的变化,就再也识别不出其他信息了。于是,教学时,笔者首先解释了百老汇的原意,然后抛出问题:“这幅作品中有颜色、大小、位置不同的方块,到底要表达什么呢?这些横线、竖线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接着展示了百老汇的街景动图并播放爵士乐的背景音乐,同时出示将热闹的街景图用黄色标识提炼成街区地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教师提供的实景资料。通过实景的设置,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提炼出了在实景中观察到的灯色、街道的样形以及爵士乐的节奏和音乐色彩。他们在提炼的过程中明白,原来棋盘状的粗细、横竖线条就像百老汇曼哈顿大街小巷的交错林立,跳跃的黄色小格子宛如百老汇街景中的霓虹灯,随着爵士乐的节奏不断闪烁,节奏似爵士乐一般随性自由,大小不同的红、黄、蓝方块,像闪着尾灯的汽车在大街小巷里奔跑……实景提炼让学生感受到了蒙德里安想要表达的画面感,二维画面陡然展示出了空间感和节奏感。学生也由此感受到了抽象画表现语言里最基础的点、线、面和色彩的造型魅力。

二、能懂:形意融通,培养视觉想象力

视觉思维过程中的想象是接受视觉形象的刺激后在脑海中形成的新形象,比如,当人们看到书中的文字描述时,脑海中不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就是视觉思维的创造想象。抽象的图形意义难以被理解,是因为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经过画家提炼、简化并带着画者强烈主观情感和意象的抽象语言,这些造型语言所传达的意味和情感是模糊且晦涩难懂的。要让学生理解并感悟画面中千变万化的点、线、面造型背后深藏的“故事”和“情感”,视觉想象力是图形与意象得以融通的关键。教师可以运用还原循迹和拟境体验的教学策略,打通形意通道,启迪画面感的生成,在会看、会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创作者共情。这样,学生的视觉想象力也会在此过程中得到培养与发展。

(一)还原循迹,强化形意联结

绘画由具象走向抽象,并非凭空而生,它有变化的过程。任何作品从具象到抽象,都是经过艺术家的提炼、概括和简化而形成的,所以每一幅抽象画都是有具象依据可循的。在还原循迹的过程中,学生能理解抽象画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也能更加熟悉和理解减简的抽象方法以及色块、点、线的抽象造型语言。

荷兰画家特奥·凡·杜斯伯格笔下的奶牛,如果只欣赏第四幅画,相信很多学生都不理解为什么这是奶牛。但是,我们如果从第一幅画到第四幅画一步步欣赏就会发现,画家在经过两个简化删减的抽象阶段后,牛的形象渐渐减变成了几何色块,在变化的过程中几何块的色彩也在调整变化,亮的更亮,暗的更暗,画面对比度增强了,于是最终产生了第四幅牛的抽象画。这样的还原方式让学生明确直观地发现和理解整个简化抽象过程,明白抽象画是如何被简化和提炼出来的。这样,他们才有可能明白和理解画家的作品。

整个还原循迹的过程,似乎是向学生解释了抽象画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背后的形象,帮助学生理解了画家面对一个复杂的物体或者场景时是如何表达自己的视觉感知、视觉感受以及心理情感的。

(二)拟境体验,感悟形意表达

进入画者创作时境能更容易捕捉到画者创作的情感和心境,也更能体会到画者想要表达的情思。欣赏康定斯基《构图之七》时,学生被迷了眼,根本分辨不出画面内容,跳跃的点与纷乱的色彩、线条相互穿插,画面异常迷乱。笔者想让学生体验一下创作者当时激荡的心情,于是播放世界杯相关音乐与视频来模拟狂欢情境。当学生在欢腾中再次欣赏《构图之七》时,很多学生突然发现原本无声的画面竟然通过双眼就能感受到激荡的音乐和欢快的节奏,画中分走的线条、重叠的色块以及跳跃的点都在欢快地律动着,色彩让画面的律动和欢腾感更强。拟境体验能让学生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学生自然更容易捕捉创作者的所思所想,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那种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感觉,使学生感悟形意表达方法。

三、会表现:形感联通,培养视觉构绘力

能运用点、线、面、色彩等造型语言构绘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视觉构绘力。视觉构绘力是学生的自我表达力,当内心有了感受和想法,能够运用造型语言将自我的意感进行视觉化表达,这样的构绘能力是视觉思维力的最高维度。抽象画摒弃了具象的机械再现,运用色彩、肌理、线条等最原始的方式表达视觉、心理感受,是对听觉、视觉等感觉的图像视觉化。因此,在抽象画赏析与理解中的形感联通过程对视觉思维的刺激与发展是最直接和最有利的。

(一)感觉移借,实现虚实转化

色彩有冷暖温度感,能唤起主观心理的明快、沉重、热烈、冷静等不同反应,而线条有刚柔力度与节奏之变,抽象画家就是利用这些会诉说的造型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感。心绪的平静起伏,声音的轻弱急缓,都能用色彩、肌理等造型语言陈述。也就是说,听觉、嗅觉与视觉是可以通过感觉移借转化表达的。以“画味觉”为例,笔者让学生品尝不同味道,并尝试用线条或者色彩来表达。当学生尝柠檬时,他们的表达是“酸得眉毛都皱起来了,舌头都打战缩起来了”,于是,他们觉得波浪一样的曲线正好可以表现这种酸感,色彩方面他们选择了用柠檬黄和橙色来表达;当学生尝辣味时,他们的表达是“辣得喷火”,于是,在色彩方面,他们选择了红色系,线条方面则选择了炸裂式发散线表达辣感……教师在教学抽象画时,可利用感觉的互通性找出表达感觉的视觉造型语言元素,帮助学生由虚转实形感联通,从而培养其构绘表达力。

(二)异质同构,架接形感通道

基于剑舞与书法间的运动形式、力度节奏变化的共通性,书法家张旭从公孙氏舞剑中悟得书法的真谛,即异质同构。抽象的造型语言由于共通同构关系的存在,可以与人的情思发生关联对应,从而产生某种象征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利用抽象的造型语言表达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异质事物只要有共通性就可以关联互译,这是形与感得以融通的渠道。

以“画情绪画情感”为例,笔者首先出示潘一杭的《提琴协奏曲》,让学生猜测他们演奏的乐曲是什么风格。学生一致认为不可能是激情四射风格,从画面阴郁的蓝色系中,很多学生推测是悠扬的、哀怨的、忧愁的……由此可见,音乐与色彩是有共通性的。学生也由此明白不同的色彩以及明暗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于是,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时,很多学生能利用暗色的沉重感、亮色的明快松弛感分别表达或紧张或轻松或快乐的情绪,也能用红色的火辣、黄色的轻快分别表达或急躁或活泼的性格特点。

视觉思维的养成过程是从表象到抽象的观看与理解过程,而抽象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能识读、领悟并掌握这些抽象造型语言从而使其进行构绘表达。只有做到形感互通,学生才能明白内心不同的感觉和感受如何用造型语言进行表达与表现,从而进行主观构绘表达。

猜你喜欢
抽象画线条色彩
线条之美
完美抽象画
An Abstract Drawing一幅抽象画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
烧脑的线条
有关中学美术抽象画教学的相关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