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角度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探讨

2023-08-06 14:26褚洪欢
中国市场 2023年21期
关键词: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褚洪欢

摘 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也随之快速提升,渐渐成长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和保证就业的重要力量。但是,因为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刚开始的时候企业对于内部控制这方面不是很重视,相关制度也还很不完善,企业一直在探索如何让自身更好更快的发展,所以起步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由于国企其自身经营特点,导致其管理基础薄弱,出现内部控制缺失或失效等问题,阻碍企业的成长壮大,无法应对较大的经济波动甚至影响其生存;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紧随时代浪潮,快速积累原始资本,进入21世纪后再加上全球化的兴起,资本市场得到了空前强大的推动力,进入高速发展期,但是这一现象对于国内社会经济秩序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最为严重。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变化结合时代发展特点,提升风险意识,强化内部控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如臂使指,抢占市场份额。因此,文章从风险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3)21-015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3.21.156

1 引言

伴隨着近年来市场大环境的日益复杂性以及行业内部竞争压力的骤增,诸多企业开始陷入发展瓶颈期,在此期间,部分企业开始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企业内部的日常管理中,其中的内部控制管理板块就是重中之重。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国有企业,由于其属性的特殊性,其对风险的敏感程度相较于其他企业而言更为注重。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因素较多,且充满了不确定性,一直是国企内部管理的一个重点。企业风险的破坏性不言而喻,轻则造成财产的损失,重则直接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造成企业的破产重组。伴随着管理理论的日益完善与迭代更新,依靠企业内部控制手段预防企业风险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的共识,对于企业而言,预防的效果远大于补救,只有不断强化内部控制才能够更好地防止风险的发生,文章以此为背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国企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的完善措施和体系建设。

2 相关理论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2.1.1 内部控制的含义

内部控制是各个单位组织内部为了保证自身在生产运营的过程中能够按照之前设立的目标轨道持续健康稳定的运营,不出现较大问题而制定的一套完整的制度措施。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旨在让企业的经营成果更好,得到最大化的经济效益。经济不断发展,对于经济管理的需要也不断变化着,内控制度也需要不断地完善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刚开始的时候,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护财物的安全和完整性和会计资料的正确可靠性,一般重心在于钱财物品的分配和管理,手续上严格执行,并且加强复核。但是现在,随着企业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内部控制涉及的方面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这些,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形成了现有的近代内控体系。

2.1.2 内部控制的作用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所设定的目标能够有效地实现而在企业内部实施的具有防御性的各种措施。它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外界强制要求企业去完成一些事情,所以内部控制是一种义务与责任,而不是一种能力的体现。内部控制的存在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是企业跟随时代脚步提升经营效率的客观需要;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确保企业提供真实、有效、可靠的会计信息;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范财产问题。内部控制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更加迅速准确的掌握各种信息,对于企业能够及时对各种政策、需求做出决策上的调整,以便有效管理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第二,保证企业能够正常运营,达到设定的经营目标。通过设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系统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规范,减少企业出现错误的概率。

第三,确保企业钱财的安全和完整。钱财是保证企业正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利用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来确保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得到的收益都能正常进入公司的口袋,避免内部混乱。

第四,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贯彻执行。企业管理者通过获取信息整合分析而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决策,制定方针制度,但是执行下去更是重中之重。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可以通过运用各种监督手段来确保企业全体员工都能够贯彻执行,也能保证各种制度的合法性。总之,内部控制的作用归根结底都是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2 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

(1)风险管理的概念。风险管理并不是某一个点的定义,而是一个完整的管理流程,其中包含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及后续的监控。企业可以借助风险管理体系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经营环节进行更加强有力的把控,从而让企业能够更好的运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风险管理的性质。企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全面性、不确定性和收益与损失共存性。客观性是指风险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消灭只能减弱;全面性是指其存在于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的整个过程之中;不确定性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可能性不确定;收益与损失共存性是指,收益性的大小与风险性的大小呈正向相关。

造成企业潜在风险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含:企业内部权责不分明,财务关系混乱;企业管理层对风险管理的客观认识性不足;在做财务决策时没有科学的指导。

2.3 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联系

从目标角度出发,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从其概念可以看出,其目标均是对潜在风险的预防和把控,以此来保障国企的正常运营。具体而言,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促使国企内部控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而内部控制机制的完善无疑是为了使国企本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也使风险管理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从而为风险管理体系的迭代升级提供了保障。从这一角度看,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

3 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私营企业还是国企都品尝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红利,在这一阶段,大多数的管理层始终将企业规模发展和产品销售作为企业的管理重点,重生产轻管理的情况比比皆是。企业管理层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始终缺乏一个清晰的认识,也并未引起重视,甚至部分国企领导认为实施内部控制会对企业的扩张存在抑制作用。

(2)权责分离不规范。很多国企中往往会存在只设立一名财务人员的情况,既负责公司日常现金收支,又保管公司账务和签章。这样的模式是很危险的,容易导致企业中财务人员存在私自挪用现金和贪污的问题。

(3)不懂得未雨绸缪。身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安逸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国企数量上的优势仍抵不过自身局限带来的危机,人力物力财力上的相对匮乏决定了制度上的完善才能为自身争得一席之位,但从目前来看企業并没有太把风险防控这个事务列入自身的日常。

(4)对客户的信用调查追踪不完善。很多国企有时候出现资金困难往往是因为应收账款收不回来、资金周转不开以致企业陷入危机。应收账款收不回来多是因为在销售之前对客户的信用考核出了问题。在销售给客户之前因确保客户有能力在规定的日期还款,到期未还应启动适当的催收机制,不能一拖再拖致使最后成了坏账。

3.2 原因分析

国企内部控制中存在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素质原因,也有制度原因;既有执行面的问题,也有组织结构不合理的因素。

3.2.1 外部环境对国企内部控制带来的影响

第一,国内关于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资本市场运行机制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也还不是很完善,每个部门在制定规范时候没有结合其他部门的情况,所以直到现在都没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权威的内部控制机制。虽然关于内部控制的理论也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以大型企业为蓝本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国最完整的内部控制规范也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了,但这种以大型企业为模型的规范被国企尤其是地方性国企拿来用显然不是很适合,框架过大,刚开始就建立一个不是很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最后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第二,外部监管限制较多。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受到地方国资委的严格监管。由于地方性国企数量众多,长期以来地方国资委在监管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不断完善监管体系,不仅很好地履行了职责,同时也为国企的日常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把控,使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是,不同的国企会遇到不同的内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当前地方国资委在监管过程中采用的一体化监管模式,缺乏足够的弹性,并不能很好地应对市场环境快速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在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完善中也同样如此,这就给国企的内部控制管理改革与完善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第三,管理者自身素质影响。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国企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一般都是由企业管理层来商讨决定。然而,大多数的国企负责人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对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没有确切的概念,也不知道该怎么制定,或者干脆以部门规章代替,用来规范公司内部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即使对内部控制有些认识的企业,也是按照大型企业的经营模式规范自己,有时会忽略掉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虑而没有或者不知道怎么做出适当调整,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实际使用程度。

第四,企业文化的缺失。现代企业中需要的不只是具有学习能力的员工,还要认同企业的文化并对企业保持忠诚。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企业,实施的对象却是人,能对企业保持忠诚的员工即使在公司内部控制不完善的情况下也还是会自觉地规范自身;试想如果出现对企业不是很专一的员工,即使内部控制再健全,也会因为个别员工蓄意而为之出现差错。

3.2.2 国企自身局限性的影响

第一,成本效益原则的制约。企业在日常经营的过程中既是负担企业生产运营成本的支出者,也是企业获得收入的受益者。一个组织的形成必然要有相应的条条框框来规范和约束,既然要约束就会产生支出,用来进行约束的内部控制系统就是一项支出。需要控制的环节越多过程越复杂,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就越多,成本自然就会增加。而且过于复杂烦琐的内部控制环节会耗费过多时间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但是,若控制太过简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纰漏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旦发生了无法及时补救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损失。这样一来,如何保持成本与效益相配比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对成本效益原则的估计基本都靠个人的主观判断,这是造成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参差不齐的原因。

第二,人为因素的影响。所有制度的制定者是人,实施者是人,被约束者也是人,人在各种制度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内部控制的实施效果一定程度上由执行者的业务素质水平的高低决定。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是否出现消极怠工或者产生对应执行内容错误理解的情况都会影响内部控制最终的实施效果。另外,管理层心里怀揣着的“快速做大”的梦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规划,没有脚踏实地,制定的内部控制也只是流于形式而得不到真正的贯彻与执行。

第三,内部人员的勾结舞弊。如果一个公司内部出现员工之间串通勾结贪污公款的情况,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很大影响。制度执行者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执业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控制效果。即使在开始的时候做好相应防范,如建立权责分离制度等防止内部勾结损害公司利益,但一旦出现个别员工不自律伙同其他人员舞弊,也会使内部控制失效。比如采购人员和供货方合谋吃回扣;财务内部人员之间相互勾结私吞公款等问题防不胜防。

4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4.1 优化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要想实现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应做到以下两点。

第一,健全国企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人员自身职责,以便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作出准确评价。国有企业内部人员应树立内控意识,并寻求内部控制部门对企业运营发展的建议或意见,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信息的全面控制,进而最大化发挥企业内控人员的价值。

第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沟通系统。对于企业而言,无论是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还是更加先进的通信设备,其主要落实点在于建立一个强大、便捷的信息沟通渠道,科学合理的沟通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凝聚企业向心力、促进发展的核心。对于这一点,国企管理层要高度重视,并积极投入资金支持,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达,提升风险的识别和预防能力,构建良好的内控环境。

4.2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力度

基于风险管理视域,国有企业建设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对企业潜藏的隐患予以详细分析,这就需要强化内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确保每项管理控制工作可以促进国企正常的运营。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国有企业需要强化内控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借助科学合理的管理工具分析内控机制的产出效率,进而结合企业经营模式、实际经营情况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计划等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确保每一项的内控措施都能够应用到关键的管理节点上,不断强化内控机制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其次,重点强调内控制度的多元性,也就是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内部管理的漏洞与缺失的问题进行深度查证,增强内部控制制度的针对性与效率性,进而使其覆盖国有企业的运营体系。最后,应确定企业各项管控工作的指标与方向,以便出现责任问题时,能够落实到个人身上,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的监管效能。

4.3 完善国有企业内控权责划分

就集中控制而言,国企需要让员工从思想层次上充分意识到个体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企业可以借助控制体系因素从多个角度展开,全面掌握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权责情况。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员工与员工之间不仅需要做到权责独立,还需要强化相互制约的作用,随后通过企业管理层的授权取代员工变革之前的过多权利,从而防止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借助手中的权利谋取个人利益,给企业造成严重的后续影响。其次是逐级控制,即通过责任分层的方式,依托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提升企业的业务水平,不仅有利于员工和管理层更加清晰企业的发展方向,还有助于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实现权责分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逐级控制是通过不同级别的管理层实施授权,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授权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力度。

4.4 健全国企内部控制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是对企业拥有的资产、获得的信息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危险,以及可能会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是保证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安全评估体系的重要保障。在风险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对可能导致企业发生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而后确定该风险发生可能性的大小,若发生的可能性较大,则需要及时规避与预防,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风险的发生。企业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进军房地产行业存在什么样的风险,对国家经济政策没有及时地了解与把控,对公司的财务状况没有及时有效地识别。

4.5 引导员工树立风险防范意识

在活动现场的讲解工作中,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国企员工讲述运输危险物品中潜藏的风险、识别经营风险、现场作业的风险等一系列专业知识,通过大屏幕向企业员工呈现排查风险的注意事项与流程,进而让员工认识到企业内部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与评价方法,有助于正确识别危险源,完善自身工作步骤。国有企业应围绕安全知识培训展开,帮助员工正确树立红线意识,通过开展专项培训工作强调风险 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4.6 健全內部审计监督控制机制

国有企业作为特殊性的经营机构,除了外部国资委的监管外,还需要持续强化并完善,最大化地实现内部监管查漏补缺的作用机制,确保内控机制的不断完善,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国有企业需要强化与内部监管部门之间的联系,根据定期的审计结果及时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的管理建设,同时根据部门特性和组织结构特点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以及流程,从而更好地在内部管理机制中形成良性循环;第二,国有企业还需要多角度、全方位地梳理并维护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和客观性,使其与董事会之间建立良好的联系。

5 结论

内部控制是确保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把企业放到有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转下,才能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衔接,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我国国企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不同的控制策略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有着不同的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要根据自身选择的经营战略、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自身发展目标进行适当调整,突出不同经营战略下因企业发展周期不同所需重点关注的对象,不断完善企业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杨阳.财务视角下国企内控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财会学习,2021(3):2.

[2]姜珠萍.风险管理视域下国企内控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1(10):2.

[3]闫杰.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国企内控体系构建[J].大众投资指南,2021(6):2.

[4]吴小珊.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企内部控制机制探讨[J]. 现代经济,2021(2):2.

[5]冯璐.国企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20(3):2.

[6]聂召英.信息化与国企内部控制的强化路径探索[J].理财(经论版),2021(10):2.

[7]陈俊.基于风险管理的国企内部控制探索[J].现代审计与会计,2021(6):2.

[8]骆晶晶.财务风险管理下的国企内控体系构建[J].今日财富,2020(4):152-153.

[9]杨萃.新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难点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21(1):2.

[10] 李清云.新时代背景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性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版),2021(54):50-51.

猜你喜欢
国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新形势下切实解决国企党建工作弱化虚化问题的思考
国企改革的困境及出路:基于动态关系治理的新视角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