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镜鉴与现实关照

2023-08-07 10:05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中国共产党

向 红

(集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一、引 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加强了《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简称中国道路)的理论镜鉴与现实关照的研究力度,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首次提出“四个自信”、2017年首次提出“四个伟大”两大重要命题以来,学术界明显加强了对这两大重要命题的系统化学理阐释的研究力度,主要体现为更加侧重于依据《宣言》文本考察中国道路的核心问题——“中国往何处去”、中国道路的精神动力——坚定“四个自信”、中国道路的根本密钥——统揽“四个伟大”等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成果。如:陈琳认为“四个自信”是《宣言》超越历史间距的中国表达[1];从实践逻辑看,新时代中国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与伟大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宣言》的在场[2];《宣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复兴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3];《宣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中共执政的合法性提供话语支撑,不断增强民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发挥着信仰塑造的功能[4];《宣言》的阐证智慧启示中国道路的新时代开创必须在理论研究上“返璞归真”、在思想战线上“并蒂成春”、在政治实践上“不忘初心”[5]。

爬梳学者的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学术界对《宣言》文本进行专题化研究较为充分,但对《宣言》之于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意义“优先”不够;理论阐释方面的论文较多,现实关照方面的论文比较缺乏;尤其是构建整体性中国道路学术话语体系方面的成果更少。据此,本研究拟从理论镜鉴与现实关照两个视角梳理新时代坚持中国道路的《宣言》意涵,在“四个自信”和“四个伟大”两大学术框架中考察《宣言》对中国往何处去、中国道路如何走远以及朝那个方向走深走实的新时代价值。

二、《宣言》对中国道路的理论镜鉴

从理论层面看,中国道路之所以能实现与《宣言》的双向互动,一方面在于中国道路的发展证实了《宣言》的科学性或历史性;另一方面在于在一定程度上中国道路可视作《宣言》在中国的现实化和时代化。《宣言》第一次全面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6]61。在中国道路的探索中,《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以下简称《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向何处去”提供了多维度理论镜鉴。

1.《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提供了根本性方向指引。中国之所以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宣言》精神的方向指引。中国道路的探索中,《宣言》精神指引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毛泽东同志阅读《宣言》不少于百遍,这不仅助力毛泽东同志成长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而且助益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领袖们奠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整体架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有了《宣言》和《共产主义ABC》这两个“入门老师”[7]382的指引,得以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得以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跨越。新时代的领航者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强调“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8]75,“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8]76,中华民族得以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崭新历史跨越,中国正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

2.《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背景下,中国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大道上行稳致远?《宣言》的7篇序言阐述的科学原理及其实际运用的方法对新时代中国道路开创仍然具有启迪意义。1872年德文版序言科学阐释了理论滋养实践的辩证法则,“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9]5,这为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崭新境界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方法论。而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补充阐发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摸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方法论指导。1892年波兰文版序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阐述的实现民族国际合作等重要原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统一战线、拓新中国道路提供了方法论启迪。

3.《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提供了理论分析工具。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与竞争的当下,中国道路如何破局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的围堵?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阐述的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可能性、可行性、必然性、合理性以及发展趋势仍然具有合理性和时代性。鉴于“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9]31,在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全面遏制中国崛起的复杂态势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更要以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认清美国等西方国家围堵中国的政治图谋,既要警惕“阶级斗争熄灭论”“无产阶级专政过时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论”“中国威胁论”“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美国例外论”“美国优先论”等错误理论对人们思想的干扰,又要正视当前日益复杂的阶级斗争的政治属性问题,“发扬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同企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企图迟滞甚至阻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切势力斗争到底”[10],以斗争维护中国的整体国家安全,以斗争争取中国的发展空间。

4.《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为何以及如何锻造领导力量”提供了理论指引。科学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这是《宣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鲜明观点。“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先进的和最坚决的部分,推动所有其他部分前进的部分”[9]44。正是这种先进性使得中国共产党赢取了中国道路的开创者、引领者和推动者的独特身份。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分析苏联解体这一错综复杂、变化深刻的历史现象,深刻总结其经验教训,以强化而不是削弱党自身的先进性,夯实党的领导力量,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并逐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进一步走深走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巨大历史性成就同样证实了《宣言》精神的新时代魅力与价值。后疫情时代,全世界见证了抗疫中中国共产党日益增强的政治领导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中国十几亿老百姓更是在抗疫中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信任度和依赖感,这进一步佐证了《宣言》建党理论的先进性。

5.《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目标”明确了价值旨归。在《宣言》阐述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9]53重要原则的指引下,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进程中有效避免了同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增长无发展”的发展陷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包含共享发展在内的“五位一体”发展理念,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旨归融贯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均与《宣言》精神高度契合。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拓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与西方现代化进程中信奉利润至上的资本逻辑形成了鲜明对照,而且正以中国式现代化(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等等)印证了《宣言》追求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价值旨归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合理性。

6.《宣言》精神为中国道路“应为世界做出什么样的理论贡献”提供了理论指引。在《宣言》中,消灭私有制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被明确提出来。而中国道路印证《宣言》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原理的科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不断巩固扩大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11]318为“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9]45创造了根本前提。我国坚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探索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结构,体现了对西方现代化道路中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结构的超越。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为主体内容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增强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理念也为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中国贡献。

可见,从理论层面看,《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从方向指引、方法论、理论工具、领导力量、价值旨归、理论贡献等多个层面为中国道路“向何处去”提供了理论镜鉴,为中国道路的新时代拓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三、《宣言》对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现实启示

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看,在中国道路的探索中,《宣言》不仅在理论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如何走远”提供了真理性力量,而且在实践上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时代保持政治定力勇毅前行,进行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使得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新时代跨越,需要继续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中探寻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没有坚定的“四个自信”,不仅新时代坚持中国道路无从谈起,而且还易走上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有增长无发展的不归路上去。在这个意义上,“四个自信”与《宣言》精神不仅在理论上存在确证关系,即中国道路证实了《宣言》科学原理的真理性,而且《宣言》精神还在实践上为中国道路在其百年征程中维系自身发展优势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而解决拓新中国道路的精神动力问题,一种思路是在“四个自信”的学术框架中展开学理分析,探讨《宣言》精神为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什么样的精神力量,回答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这一重大实践命题。

1.《宣言》精神为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提供的目标动力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道路自信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的,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内生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百年探索之中。(1)《宣言》精神帮助近代中国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12]1471。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汲取《宣言》滋养,发明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及党的领导这3个战胜敌人的法宝,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奠定了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制度架构。(2)《宣言》精神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在回答改革开放条件下中国道路“如何走远”的时代问卷中坚定了道路自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党、怎样实现发展、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不同时代主题,谱写了现代化道路的中国篇章。“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中,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的道路自信。(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续写的令世界惊叹、令14亿多中国人民满意的“人民答卷”,印证了《宣言》关于人的自由发展的原理的当代性,特别是抗疫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出台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因应措施,与以美、英为主要代表的西方国家和政府出台的基于群体免疫的应对措施形成了鲜明对照,更加坚定了中国老百姓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宣言》精神为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提供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理论成果,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理论自信。(1)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信的源头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有政治上的清醒,只有理论上的坚定才能有政治上的坚定”[13]62。《宣言》精神犹如“普照之光”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注入了政治灵魂,勇于坚持真理、拥有远大理想的理论品格使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始就异于乡党、朋党、会党,优于西方议会政党。(2)《宣言》精神滋养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与时代同频共振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为中华民族走向社会主义提供了行动指南。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如何发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供了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指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3)“两个必然”原理指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围绕“中国如何走远”“世界如何前行”形成了新的理论成果。如,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后疫情时代又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人类安全共同体”持续注入中国动力,展现了中国秉持共享发展理念的先进性,展示了中国道路理论的先进性和中国贡献。

3.《宣言》精神为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提供了中国特色的制度体系,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制度自信。(1)《宣言》阐述的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引领中国共产党人自立建构起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老百姓能否形成对国家制度的自信从根本上取决于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能否“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4]。而《宣言》关于“两个必然”的原理激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自立构建中国特色制度,自信参与到与资本主义的制度竞争中。(2)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自信的重要论述在制度文化、制度价值宗旨等方面与《宣言》精神高度契合,有力增强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制度自信。如,“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信”[15]288,“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16]30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擘画了中国制度优势谱系。(3)《宣言》关于未来理想社会典型特征的原理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服膺使命,为对标对表进行制度创新奋斗新征程提供了强大的目标动力。

4.《宣言》精神为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发掘出中华文化的处世之道,坚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1)《宣言》对资产阶级展开文化批判警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文化所面临的严峻形式保持警醒。面对资产阶级“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9]36的战略图谋,面对“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17]28-29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根本制度,为增进文化自信提供了兜底的制度保障。(2)《宣言》关于文化全球化规律的科学阐述为新时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实践指南。面对“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9]35的文化一体化态势,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文化强民族强”[14]“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18]170的文化自觉,更加重视通过弘扬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广泛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有力增进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文化自信。(3)《宣言》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原理指引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发掘出中华文化的处世之道,如“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19],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价值旨趣。

总之,《宣言》滋养中国共产党人恪守中国道路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认知自身制度优势、保持理论上的自信与清醒、更加重视弘扬中华文化,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道路“如何走远”这一重大实践命题,为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增添了底气、勇气和定力。

四、《宣言》对新时代统揽“四个伟大”的现实启示

从新时代中国道路的实践逻辑看,新时代坚定“四个自信”的目的又是什么?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刻回答新时代中国道路“朝哪个方向走深走实”这一更深层次的实践命题。而统揽推进“四个伟大”是决定中国道路发展趋向的根本密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使用“伟大”一词53次,突出了统揽推进“四个伟大”这一根本密码[20]16,而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伟大”一词的使用频率增加到80次。这说明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学术框架中思考中国道路发展趋向恰逢其时。正如《宣言》所言:“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21]399

1.“四个伟大”逻辑架构中,伟大斗争主要解决以什么样的精神面貌拓新中国道路的问题。《宣言》视角下的伟大斗争具有两极对立的鲜明特点。恩格斯在1883年《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深刻阐明了斗争的“伟大之处”,他说:“这个斗争现在己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9]9换言之,之所以说斗争伟大,是因为斗争的两极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呈现尖锐对立。基于《宣言》精神进行伟大斗争,要求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汲取“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21]413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智慧,在新时代阶级斗争更为复杂的情况下做到斗争有明晰的批判方向、有充分的批判缘由、有犀利的批判话语。要求全党要在新的赶考路上勇于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重点。新时代建设伟大工程,需从严治党,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时代推进伟大事业,需进行反击外部极端打压遏制的斗争,进行反对境外敌对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的斗争;新时代成就伟大梦想,要同各种干涉我国内政的行为作斗争,这就要求“关键少数”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善于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运用于新时代“四个伟大”的治国理政架构中,以“为了主义真”的历史自觉“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10],做到斗争有明确方向、有科学方法、有政治定力、有强大能力,勇于破除“现代化=西方化”的道路盲信;消除对西方式政党的迷信,强化对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先进性、正当性的真懂真信。

2.在“四个伟大”框架中,伟大工程主要解决以什么样的政治保障拓新中国道路的问题。人民性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资产阶级政党的关键所在。《宣言》在其逻辑起点、斗争路线、斗争方向、价值旨归等方面都富含鲜明的人民立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9]42。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工人阶级的国际联合,“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9]50。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宣言》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22]。基于《宣言》精神建设伟大工程,要求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新的赶考路上勇于展现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其践行要领是“关键少数”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依照《宣言》无产阶级建党学说,结合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的更高要求,锚定正确方向,担负起引领方向、凝聚共识、促进发展、加强合作、完善治理等历史责任[23],伟大工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要求“关键少数”在新时代变革性实践中既要坚持不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以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消解意识形态对手抛出的“中国威胁论”“中国共产党威权论”“文明优越论”等错误思潮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要敢于“亮剑”、主动作为,将中国共产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的中国故事讲给全世界听,还要擅于在党际交往中将新时代中国伟大工程建设的实践成果和鲜活经验分享给世界其他国家。

3.在“四个伟大”框架中,伟大事业主要解决举什么旗开创中国道路的问题。《宣言》中被称作伟大事业的是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专门为其擘画了路线图。如,伟大事业需要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来完成,需要“只有工人阶级中确信单纯政治变革还不够而公开表明必须根本改造全部社会的那一部分人”[9]13来完成;伟大事业需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1]435。基于《宣言》精神推进伟大事业,要求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新的赶考路上勇于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鉴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联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以贯之的主题“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16]823,这就需要“关键少数”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淬炼举旗定向的战略定力,既保持战略清醒,明晰社会更迭的客观规律,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9]592,又保持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科学论断的战略定力,“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10]。要求“关键少数”真学真懂真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勇立时代潮头,主动作为,向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与发生的历史性革命,特别是宣传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世界贡献。

4.在“四个伟大”框架中,伟大梦想主要解决的是坚持中国道路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宣言》视角下的“伟大梦想”是实现人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以人类阶级斗争史论证了人类解放的可能性、必然性,并通过反驳真假社会主义论证了人类解放的现实性,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性特征。在《宣言》1892年波兰文版和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论证了民族独立与复兴的世界历史意义,“欧洲各民族的真诚的国际合作,只有当每个民族自己完全当家作主的时候才能实现”[9]24。换言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和复兴梦想,人类解放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基于《宣言》精神实现伟大梦想,要求全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在新的赶考路上勇于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性。将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既做《宣言》精神的传承者,又做中国梦的传承人。“关键少数”在坚定“四个自信”的基础上,在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实现阶段性目标与最终目标的统一。既在“五位一体”建设中依据变革性实践要求适时提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可行性方案,贡献“构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基层治理体制机制”[16]506的个人智慧,又贡献益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的中国智慧,“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负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22]。

总之,《宣言》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关键少数”如何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变革性实践中自信自立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从而进一步回答了中国道路“朝哪个方向走深走实”这一更深层次实践问题。

五、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赓续实现中国道路与《宣言》的双向互动,内在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层面系统镜鉴《宣言》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以“乱世飞渡仍从容”的政治定力和理论勇气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成果。同时,还需要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关键少数”进一步回答中国道路“如何走远”“朝哪个方向走深走实”等深层次实践问题,特别是在统揽推进“四个伟大”的变革性实践中续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篇章,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
TA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