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信息对词汇语用信息认知理解的构建
——来自ERP的证据

2023-08-07 12:57侯晓舟
关键词:引申义本义语义

侯晓舟,朱 琳

(1.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 附属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一、引 言

语用学研究使词汇的意义不再局限在词典中,而转移到使用中。Wittgenstein的一个中心哲学观点便是“不问意义,要问使用”,即“一个字词的意义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词汇理解依赖于在语境中的具体作用[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语用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研究的进程推动了词汇语用学的发展,词汇语用学旨在弥补词汇语义学的缺陷,探讨语义学与语用学界面在词汇使用中的意义问题,融合语用语言、社交语用、认知语用等角度对词汇的使用与理解进行多维研究,并尝试解读语义学无法解释的语义异常、语义延伸、语用模糊、语用充实等问题。

20世纪90年代,Blutner明确使用了“词汇语用学”(lexical pragmatics)这一术语进行词汇层面的研究,并对词汇语用学这一概念作出了自我界定,认为词汇语用学是一个试图对词汇语义不明确等相关的语用现象进行系统性解释的研究领域[2]。之后,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及Sperber&的关联理论进一步丰富了该领域的理论基础,将研究重心转移到大脑对该语言现象进行信息处理的认知过程[3]。在词汇语用学研究框架下,我国已有不少学者尝试从理论层面对词汇语用现象作出一定解释。例如,冉永平将词汇语用现象的本质,也就是词汇信息的构建问题,解释为特定语境下的一种语用充实过程,认知上遵从原形参照与语境参照[4]。庞杨认为词汇间认知相似性的前提是语言的待确定性,后通过语用推理机制和特别范畴将双方的认知努力转移到潜在的相关信息中[5]。作为20世纪的新兴研究学科,词汇语用学关注词汇在使用中的动态意义构建问题,连接了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界面,为探讨词汇意义在认知中的构建问题打开了切口。

学界对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大多数聚焦于语用推理层面的理论性探索,以及涉及认知方面的假设构建,但有关神经认知学方面的实证性研究尚有较大发展空间。结合认知科学探索语言与人脑“黑匣子”的关系,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最新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研究采用实验语用学的方法,用事件相关电位(ERP)认知技术手段探讨人脑在处理不同语境下的词汇语用意义,即字面义和引申义时是否会有不同的认知过程,及其在N400及脑区激活上表现出怎样的数据变化,以此解释语境对于词汇语用信息认知理解的影响。

ERP技术打破了视觉听觉的限制,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时间分辨性,可以选择性锁定和区分加工过程。在语言加工领域主要运用的ERP 指标有三种:N400 反映词汇和语义过程,左前负性(LAN 和ELAN)反映即时句法过程,P600反映后期句法整合。其中,N400由Kutas和Hillyard最初发现,在实验中向被试逐字呈现句子,并发现句尾词与句子语境不一致时,在该词呈现300~600ms后产生了靠后脑区的负电位[6]。经实验,N400波幅与目标词的语境预测性呈负相关。另外,在语义和语用不匹配、语义类别错误以及与先前认知不一致等诸多情况下N400效应明显。

有关N400 Wilson在语言理解中扮演的角色问题,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有观点认为与最初词汇通达或单词的语义表征有关。也有观点认为N400 N400反映了词汇后的语义整合。还有研究者认为反映了不相关知识的抑制。虽然N400 N400产生的认知机制还莫衷一是,但较为一致的结果认为:(1)N400的波幅与目标词的语境启动量成反比;(2)它反映了语境对意义制约的建构过程;(3)它的出现与词汇整合是否成功完成有关。总之,N400与语言加工的词汇—语义方面有关,对语义违反比较敏感[7]。鉴于N400成分对于语义的高度敏感性,本研究以N400为分析语境作用的主要指标,对被试在理解两种不同语境下N400产生的各个过程进行记录,既符合词汇语用学动态化的解释机制,也可有效解释推理语境对于语用意义的构建作用。

二、词汇语用认知研究

词汇在离开特定语境的情况下所表达的意义是抽象化的编码意义,表示物体、事件或特征的相同类属,例如:人脑在对“长城”一词的外延意义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之间复杂的内在联系进行认知加工,形成并储存在长时记忆之中。当出现“长城”一词时,其在人脑的映射是以概念形式出现的与之相关的所有信息,例如“八达岭长城”“坚固”“古代所筑”“抵抗外敌”“屏障”等,可能均从记忆中被抽取出来。因此,人脑对词汇意义的记忆是外延和内涵意义的集合。

然而,在自然语言的运用和理解中,词汇语用意义或交际意义并不等同于其编码意义,句子的意义也并不等同于词汇编码意义的组合语义,语言的使用与理解总是会受到语言的或是非语言的语境信息影响,即:某一词汇的编码含义与它在特定语境下形成的语用含义是不可能完全等同的,交际中的话语理解及阅读中的话语处理都脱离不开语境信息的加工。

在话语及词汇的理解中,语境信息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如帮助消除歧义或多义、帮助隐喻或转喻的构建等。例如“mouse”在某些特定语境下指“老鼠”,而在某些语境信息的支撑下指“鼠标”。这说明,词汇具体语用意义的确定不能脱离开语境,例如:

(1)在本次惠民会议上,银行新推的土特产解决了农民资金不足的问题。

(2)在股份制改革中,发展自己的土特产被认为是具有国家特色的制度变革。

“土特产”词典概念义指“土产与特产的并称,当地有独特品质特色或记忆的农产品或手工业产品”,但在上述两个例句中,例(1)在“惠民”“银行”“资金不足”的语境信息支撑下,“土特产”的具体语用意义变为“金融产品或服务项目”,例(2)在“股份制”“国家特色”“制度变革”的语境信息支撑下,“土特产”同样弱化了“农产品、手工产品”的词典概念意义,而强化了对“地方独特性”义素的强调,指“因地制宜进行制度变革”,这样的语用意义是根据语境临时产生的,具有强烈的语境依赖性。

针对以上词汇语用现象的认知机制解释,在百科知识语义观的基础上,Van Dijk引出“语境参数”概念,试图将复杂的语境转化成为具备可描写性的功能参数,揭示了明示—推理的认知机制[8]。其目的是将过于复杂的语境信息具体化和量化,尽可能地划分层级或统一层级,将话语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参数化。同时,参数的功能性又能为信息间的潜在关联进行有效阐释。曾利沙认为,宏观语境参数就是一个以概念为核心的开放式知识网络图式框架,类似于词汇的百科知识意义,而微观语境参数是指具体话语中对概念进行关联性制约的功能性影响因子[9]。因此,认知系统对于语境信息的运作需要结合宏观—微观语境参数的连接与建构。此外,我国学者冉永平认为,词汇语用意义的产生受到语境或原型参照,或者在原型认知中激活的具有相似性的范畴意义,或者在语境中构建出全新的临时性意义,这是对于语境与意义加工的另一种认知解释[10]。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上,还有词汇在动态百科知识中的义面分析[11]、语境参数在翻译研究中的概念整合等[12]。

综上所述,当前对语境信息在构建词汇使用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并已有学者从认知语言学方面作出假设,但相关实验性研究尚需丰富。ERP技术中的N400指标主要识别语义违反,其作为语义违反特异性ERP组分,是研究语境意义构建过程的重要指标,有助于逐步揭示复杂的、动态的语境对于语义单位加工过程的影响,从而获知个体词汇语用加工的过程及心理机制。因此,本研究采用ERP技术手段设计实验,记录N400指标在被试阅读不同语境条件下的变化,并尝试对此进行认知解读。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将同一词语分别放置在字面义倾向语境、引申义倾向语境不一致语境中,采用时间分辨率高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技术,通过对语义敏感成分N400进行分析,探究不同语言语境对引申义及字面义加工时神经机制的影响,及其在不同语境下大脑半球激活区域与激活程度的异同。

(二)被试

实验共招募某部省合建高校学生24人(12位男生和12位女生),年龄在21岁至26岁之间,M=23.41岁,SD=1.56,因2名被试实验数据偏差,故最终有效被试为22人。所有的被试身体健康,且均为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被试母语均为汉语,并在实验前告知被试实验任务,且都被给予了一定报酬。

(三)实验仪器

实验采用E-Prime3.0 呈现刺激,刺激材料为以词为单位呈现的句子。脑电信号通过德国Brain Products公司脑电设备采集,按照国际10~20系统扩展为64导的银/氯化银电极帽记录EEG。前额接地,采用左侧乳突TP9为参考电极,垂直眼电(VEOG)由位于左右眼上下眶的点击记录。实验中,保证每个点基础的头皮电阻保持在10 Hz/导。

(四)实验材料

本实验根据BCC语料库选择自然语料中的句子进行编制修改,使实验用句子材料的长度接近,共涉及22个关键词语(例如,孔雀、皇帝等),根据每个关键词语的字面意义,编制本义句子40个(例如,“在/国家/动物园/里,/色彩/绚丽的/孔雀/受到了/游客的/喜爱。”),根据可能的语用意义,编制语用意义的句子120个(例如,“在/圆形/餐桌/上,/冷荤/搭配的/孔雀/吸引了/食客的/注意。”)。为保证所改写句子材料在句子结构和意义理解上符合人们日常阅读习惯,在实验前对句子合理性进行评判。设置包含关键词的20个不合理句子,加入改写的材料句并打乱顺序,编制《句子合理性主观评定量表》,量表采用五点评分,“1”表示“非常不合理”,“5”表示“非常合理”。由50名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分别评定句子的合理性。将合理性评定结果录入Excel软件。为保证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分别剔除个人评分与该组总体评分平均值相关系数低于0.50的被试,其余评分者评分与总体平均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在0.70以上。将评分均值作为该句子的合理性得分。筛选出合理性得分均值在3.00分以上的句子共152个,其中本义句36个,引申义句116个,作为正式实验材料。所有句子的词数为10个或11个,字数在21~26个之间,平均字数M=22.82个,SD=1.34。关键词语位于句子的第7个位置上,后边至少包括3个词,将关键词前一个词、关键词以及其后的第一个词、第二个词、句尾词作为ERP数据叠加分析的目标。另外,根据每个句子的意义编制简短的陈述句,作为核证问题,用来检验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是否正确。其中一半核证句与句子意义一致,一半不一致,以平衡被试的反应。为了避免被试猜测实验的目的,减少关键词重复带来的影响,编制了156个填充句,填充句的内容不重复,且不包含正式材料中使用的关键词,长度和结构与正式材料类似。

(五)实验程序

安排被试坐光线暗淡且隔音的房间里。确保被试在知悉实验指导语的情况下再开始实验任务,要求被试先进行一组实验模拟,之后被试进入正式实验,要求理解屏幕逐屏呈现的词组所构成的最终句子,并尽量理解它们的意义。实验采用快速系列视觉呈现技术(rapid KΩ 以下,不设置带通滤波,连续采样率为1000 presentation,RSVP),在黑色屏幕中央逐词给被试呈现句子,词为白色宋体,32号字,句子开头为300~500 serial visual ms的“+”注视点,每词呈现500 ms的绿色“****”,提示被试需要对接下来与句子内容相关的陈述句做出核证判断。核证句的内容如果与刚才呈现的句子内容一致就按“是”,不一致按“否”,以保证被试认真阅读并理解了逐词快速呈现的句子内容。左右手按键反应(键盘“J”和“K”键)在被试间平衡。具体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ms,间隔300 ms的空屏,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词以句号结尾。之后呈现1 000

图1 实验流程

全部304个句子材料随机分为3个长度基本相同的区组(block),区组内句子以随机顺序呈现,相邻区组之间休息3分钟,完成全部实验大约需要1.5小时。

(六)实验内容构建

实验为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对相同词语设计字面义倾向语境及引申义倾向语境,例如:

1.在/国家/动物园/里,/色彩/绚丽的/孔雀/受到了/游客的/喜爱。

2.在/戛纳/电影节/上,/风姿/绰约的/“孔雀”/赢得了/全场的/目光。

其中第一句为本义句,仅涉及“孔雀”一词的规约意义,即本义。《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的解释为:“鸟,头上有羽冠,雄的尾巴的与毛很长,颜色绚丽,展开时像扇子。”第二句显然是“孔雀”一词在语境作用下产生的具有临时性的语用意义,即引申义,在句中指“穿着华丽服装的演员”。那么,被试在理解第一、第二个句子时的认知过程如何? 本义句和引申义句的理解过程有何异同?

因此,本研究拟通过ERP实验获取句子加工的N400指标及脑区激活区域。通过对比本义句与引申义句在关键词前一个词、关键词、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句尾词所显现出指标上的差异,探索字面义倾向语境及引申义倾向语境对于词汇意义的不同加工特征,从而印证当前的语境认知机制研究。

(七)脑电数据处理

采用Matlab下的EEGLAB 插件分析脑电数据,数据合并定位电极点后重设参考,双侧乳突TP9、TP10的平均值设为参考电极,带通滤波0.05~30Hz。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段以及基线校正,关键词前一个词、关键词、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和第二个词的分段时间为词语呈现-200~600ms,句尾词分段时间为-200~1 000ms。删除坏段及插值坏导后对数据进行独立成分分析,以删除眼电、肌电等干扰成分,删除超过±100μV 的成分,最后删除无用电极。

四、实验结果及讨论

(一)实验结果

1.关键词前一个词。图2为关键词前一个词本意和引申义两种情况在F1、F2、Fz、FC1、FC2、FCz、C1、C2、Cz、CP1、CP2、CPz、P1、P2、Pz电极上的波形。

图2 关键词前一个词各电极上不同句子类型脑电波形

对关键词前一个词波形图中N400成分的峰值、潜伏期以及380~450 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进行2(句子类型:本意,引申义)×5(脑区:额区、额中央区、中央区、中央顶区、顶区)×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Greenhouse-Geisser矫正,下同),得到如下结果。

句子类型的主效应均不显著(P值>0.05),本义和引申义在关键词前一个词的N400上没有显著差异。结合上述指标,以及研究词汇所处的位置,可以表明:在没有遇到词汇阻遏现象时,人脑不会耗费过多的认知努力去探究词汇在一定语境中可能进行的语用充实,即人脑单纯地进行词汇语义的理解工作。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句内语境信息尚少,被试只需要词汇语义的理解,便可以实现关键词前一个词以及之前部分的理解。同时,词汇语义信息的理解也需要将所探究词汇(关键词前一个词)义项中部分适宜目前所构建语境的义素进行筛选、提取,这一过程同词汇语用的义素提取过程一致,故两种句子都出现了N400指标,但两者相比没有出现语义加工的明显差异。

2.关键词。图3 为关键词本义和引申义两种情况在F1、F2、Fz、FC1、FC2、FCz、C1、C2、Cz、CP1、CP2、CPz、P1、P2、Pz电极上的波形。

图3 关键词在各电极上不同句子类型脑电波形

对关键词波形图中N400成分的峰值、潜伏期以及380~450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进行2(句子类型:本义,引申义)×5(脑区:额区、额中央区、中央区、中央顶区、顶区)×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本义和引申义在关键词的N400上没有显著差异(P值>0.05)。可以表明:人脑在进行词汇语义信息理解的过程时的认知加工,同词汇语用信息理解的过程的认知加工复杂度一致。或者说,直至关键词的出现,通过词汇语义意义的通达,结合所出现的句内语境,被试尚能理解或并未觉得句子存在语义的不连贯。抑或者,直至关键词的出现,被试仍不知晓需要判断的、具有词汇语用信息的关键词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对于关键词的理解仍是词汇语义层面的。与此同时,因为词汇语义信息的理解也需要将关键词义项中部分适宜语境的义素进行筛选、提取,这一过程同词汇语用关键词的义素提取过程一致,两者皆出现N400指标,但通过对比,没有出现语义加工的明显差异。

通过对所有被试在理解词本义句和引申义句任务上分别做平均,取380~450ms时间窗做脑地形图分析。其中,颜色表示的波幅的大小,红蓝表示正负波,颜色越深,表明波幅越大,人脑付出的加工越多。结果如图4所示,表明本义句中对于关键词后第一个词的语义理解主要集中在左右侧前额叶、左右侧额中央区以及左侧顶枕区,且呈现出较为深的蓝色。因此,在380~450ms窗口期内显示出较为明显的负波指标N400,被试在此时段付出较大的认知努力,以进行本义句的语义整合工作。反观引申义句,所呈现颜色并无明显的变化,因此并无明显的负波指标N400出现。

3.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图4为关键词后第一个词本义和引申义两种情况在F1、F2、Fz、FC1、FC2、FCz、C1、C2、Cz、CP1、CP2、CPz、P1、P2、Pz电极上的波形。

对关键词后第一个词波形图中N400成分的峰值、潜伏期以及380~450 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进行2(句子类型:本义,引申义)×5(脑区:额区、额中央区、中央区、中央顶区、顶区)×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峰值句子类型主效应显著,F(1,21)=5.393,P=0.030,P>0.05,n2p=0.204,本义和引申义在关键词后第一个词的N400上有显著差异,本义在额区(F1、Fz、F2)和额中央区(FC1、FCz、FC2)电极上诱发了较大的N400峰值,通过可视化的技术,如图5所示,得以印证。由此,本研究推测,早期词汇语义的加工可能与额区(F1、Fz、F2)和额中央区(FC1、FCz、FC2)有关,初期的语义信息激活了以上点位。就本义句来说,被试进行的还是简单的词汇语义层面的理解。因此,意义的通达经过对关键词后的第一个词之前所有词的义素筛选过程产生了一定的N400指标,但是由于没有理解上的阻碍,N400指标并不明显。反观引申义句,到了关键词后的第一个词,被试就已经产生了理解上的障碍,即:词汇阻遏现象影响了被试对句子中关键词意义的理解。被试开始反应过来这一问题后,极力地寻求句内语境中支持关键词词汇语用信息产出的义素信息,尝试寻找这些信息的语义共同点,并寻找语义上的最佳关联。由于快速系列视觉呈现技术不可回视的特点,被试只能通过回忆之前句子信息,尝试筛选、提取部分义素构成支持词汇语用信息通达与产出的语境,或者,被试还在等待后面的词汇,希望能够从后面词汇筛选出部分义素信息,构成支撑词汇语用意义产出的语境。故理解引申义相较于理解本义句,需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会产生较大的N400效应。

图5 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在380 ms、400 ms、450 ms不同句子类型的脑电地形

4.关键词后第二个词。图6为关键词后第二个词本义和引申义两种情况在F1、F2、Fz、FC1、FC2、FCz、C1、C2、Cz、CP1、CP2、CPz、P1、P2、Pz电极上的波形。

图6 关键词后第二个词在各电极上不同句子类型脑电波形

对关键词后第二个词波形图中N400成分的峰值、潜伏期以及380~450 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进行2(句子类型:本义,引申义)×5(脑区:额区、额中央区、中央区、中央顶区、顶区)×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本义和引申义在关键词后第二个词的N400上有显著差异,通过可视化的技术所呈现的图7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引申义在中央区(C1、Cz、C2)和中央顶区(CP1、CPz、CP2)电极上诱发了较大的N400平均波幅。由此,本研究推测,词汇语用信息的认知加工处理可能与中央区(C1、Cz、C2)和中央顶区(CP1、CPz、CP2)的点位有关。可以说明,词汇语用的理解过程相较于词汇语义的理解过程,需要被试付出更大的认知努力。就本义句来说,被试进行的还是简单的词汇语义层面的理解。因此,意义的通达经过对关键词后第二个词之前所有词的义素筛选过程产生了一定的N400指标,但是由于没有理解上的阻碍,N400指标并不明显。反观引申义句,由于早已产生词汇阻遏现象,到了关键词后的第二个词,通过筛选关键词后第一个词之前所有词汇的义素信息,所临时构建形成的语境不能够支撑词汇语用信息的成功产出。所以,被试仍极力寻找有助于词汇语用信息产出的义素信息,尝试达到个体认知的最佳关联,从而成功产出词汇语用词的临时意义问题。由于ERP实验区组不可回视,被试只能通过回忆,筛选、提取之前词汇的部分义素,尝试构建支持词汇语用信息通达与产出的语境。或者,被试还在等待句尾词,希望能够从句尾词筛选出部分义素信息,构成支撑词汇语用意义产出的语境。故引申义相较于本义句的关键词后第二个词,被试在理解过程中付出了更大的认知努力,产生了较大的N400效应。

图7 关键词后第二个词在380 ms、400 ms、450 ms不同句子类型的脑电地形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通过ERP实验所得出的数据是叠加后的效果,且本实验的语料句词数为10个或11个(字数在21~26个之间)两种情况。本研究认为,有可能在关键词后第二个词,也就是句子倒数第二个词的位置,一些被试已经完成句子的认知加工过程。被试通过推理,筛选出句内部分词汇的部分义素,因这些义素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特点,将其通过模块化的形式有机整合起来。在语义整合结束后,被试大脑分配好各个义素组成部分的题元角色,进而完成具有词汇语用信息关键词的语义以及题元角色的判断,实现意义层面的最佳关联,通达产出词汇语用信息关键词在临时构建的句内语境中所充实的意义。这也可能是关键词后第二个词N400效应显著的原因之一。

5.句尾词。图8 为句尾词本意和引申义两种情况在F1、F2、Fz、FC1、FC2、FCz、C1、C2、Cz、CP1、CP2、CPz、P1、P2、Pz电极上的波形。

图8 句尾词在各电极上不同句子类型的脑电波形

分别对句尾词波形图中N400、P600成分的峰值、潜伏期以及380~450 ms、500~700 ms时间窗的平均波幅进行2(句子类型:本意,引申义)×5(脑区:额区、额中央区、中央区、中央顶区、顶区)×3(电极位置:左、中、右)的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本义和引申义在句尾词的N400上有显著差异,本义在中央顶区(CP1、CPz、CP2)和顶区(P1、Pz、P2)电极上诱发了较大的N400峰值,平均波幅上二者无差异。由此,本研究推测,词汇语义信息认知加工处理的末期可能与中央顶区(CP1、CPz、CP2)和顶区(P1、Pz、P2)的点位有关。但是,从波形上看,句尾词在各电极上均没有表现出典型的N400成分。因此,统计检验的显著差异更多体现的是引申义句子在句尾词上具有更大的正走向。后续的P600分析进一步说明这一推断。

数据一定程度上表明:在本义句的句尾,被试通过词汇语义的筛选工作,通达理解了句子的意义,因而N400波幅较小。对于引申义句来说,句尾仍呈现较大N400正走向,即:直至句尾,被试仍在进行语义的筛选工作,通过筛选部分义素,尝试构建起临时的语境,以支撑关键词词汇语用信息的临时产出。对于正走向的解释,本研究认为,由于被试不知晓实验句的具体长度,以及个体认知层面对关键词意义的不确定,导致在句尾词处,被试仍在期待筛选更多的义素信息,通过有机整合,形成词汇语用信息模块,以期实现个体认知的最佳关联,通达理解词汇语用信息的意义。

(二)讨论

本研究通过叠加本义句和引申义句的脑电数据,发现本义句在关键词前一个词与关键词处均未出现较明显的N400效应,而在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处出现了较为典型的N400效应,这说明被试在关键词后第一个词处就基本明确了关键词的意义。被试对关键词后第二个词的理解没有出现典型的N400效应,句尾词反映句子语义整合的P600成分也较小,说明句尾处不需要过多的认知资源对句子意义进行精加工或再分析,句子的意义已经明晰。

反观引申义(语用意义)的句子,其所包含关键词意义的确定较为困难,需要借助于大量的语境信息,无法简单经由临近词语提供词汇语义信息联系获得明确界定,导致了对关键词后的第二个词的即时理解出现了暂时的困难,出现了较大的N400,且脑区分布位置更靠后(中央区和中央顶区)。相比于本义句,引申义句关键词后第一个和第二个词所产生的N400效应更加明显,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在不符合语境的单词中,跟预期单词(如“苹果”) 相比,异类异义的单词(萝卜) 引发的N400波幅要比同类异义的单词(梨子) 大。本研究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本义句和引申义句语义信息认知加工的复杂程度不同。因引申义句需要被试结合句内语境信息进行语义抽离,筛选并寻找语义最佳关联的过程,所以需要耗费更多的认知努力。例如,“在圆形餐桌上,冷荤搭配的孔雀吸引了食客的注意”一句中,当被试遇到具有词汇语用意义的关键词“孔雀”时,即:涉及词汇的非常规意义,被试会产生理解上的障碍(词汇阻遏现象),(因实验的局限性,不能够有效地探索人脑百科知识提取情况)此时被试会通过大脑的认知推理,尽力地寻找句内与关键词的语义关联的其他词汇(这些词汇具有家族相似性的特点),尝试取得最佳关联。因为,ERP实验使用的RSVP技术使被试无法回看和重新阅读句子,逐词快速呈现对认知资源的负荷也较大,关键词引申义的理解无法借助自然阅读状态下的回视等策略来弥补,只能依靠对关键词后续呈现的词进行额外的认知加工(故此,关键词后第一个以及第二个词产生较大的N400),以及在句尾重新对句子整体意义进行精加工和再分析来获得解决。此后,筛选并截取句中语境信息与关键词“孔雀”相关联的部分语义信息,即:“餐桌”“冷荤搭配”“食客”中“吃”的义素,加之关键词“孔雀”的部分语义信息,即“像孔雀一样的造型”,将这些语义信息进行临时性的有机整合,通达形成具有语境依赖性的、临时性的词汇语用信息模块。这说明,直到句子结束,被试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加工,付出认知努力形成语境信息从而实现对词汇语用信息句子的理解。

五、结 语

为探究不同语言语境对于词汇意义在句子中的构建作用,本研究以具有词汇语用意义的词语作为关键词语料,基于语料库将句子区分为字面义倾向语境句子(本义句)与引申义倾向语境句子(引申义句),招募被试进行事件相关电位(ERP)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从句子理解过程看,语用问题的语义分析在大脑认知中是依靠语境动态处理的。在字面义倾向语境下N400效应不明显,未出现明显的语义违反,而在引申义倾向语境下,被试对关键词的先前语义知识未能在当前语境下得到预期的激活,因而在关键词后出现较为明显的语义违反,呈现出N400效应,而在句尾因语境启动量足够,被试整合信息相对容易,因而N400效应不明显。

2.从认知理解难度看,引申义的意义涉及词汇语用理解,需要被试以词汇字面意义为入口激活相应的百科知识,并在其他语言语境信息的支撑下形成语境信息链,通过封闭性、模块性过程的限制形成临时的词汇语用意义,因此需要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形成更明显的N400波幅。

3.从大脑皮层分布看,两种语境信息理解过程激发的N400具有头皮分布上的一致性,说明有相同的神经元组群参与了认知加工过程,实验说明因词汇语用信息的认知加工处理引发的N400主要集中在中央区和中央顶区。

猜你喜欢
引申义本义语义
语言与语义
“耐”字原是剃胡须
画说汉字——摆(bai)
浅析静物在安格尔绘画中的作用
“上”与“下”语义的不对称性及其认知阐释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
认知范畴模糊与语义模糊
大连书家之张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