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要言之有据

2023-08-08 19:54余霞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23年31期
关键词:理论物理烂泥苏炳添

余霞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禅师问弟子:你觉得是一粒金子好,还是一堆烂泥好呢?

弟子回答:当然是金子啊!

禅师笑曰: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请根据你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①根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②文题特征鲜明;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个人信息。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粒金子,一堆烂泥,对不同对象来说,具有不同的价值。有人会认为金子宝贵而烂泥没用,可对种子来说,却恰恰相反,金子并不能给种子的成长提供任何帮助,烂泥却可以提供养分,所以说泥更适合种子。(第一段是对观点的形象化诠释以及对材料的进一步说明,但应鲜明地亮出观点。)

深邃世界,新星璀璨。杨振宁赴海外学习,成为艾里逊的6个研究生之一,从此一头扎进了实验室里,开始了漫长的课题研究。由于动手能力差,他做的实验接二连三全部失败,杨振宁变得灰心丧气。别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什么适合他们的方法在自己这儿却不行了呢?泰勒博士在一旁开导他,“你的动手能力远不如你的思维能力,为什么不选择更适合你的理论物理?”于是,杨振宁放弃了实验物理,转而投身于更适合自己的理论物理的怀抱。经过几年的刻苦钻研,他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事例1的亮点在于提到了关键要素,杨振宁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理论物理,且写到了“不适合”的路——实验物理,为什么“不适合”他呢?因为他动手能力差,理论水平高。事例的逻辑关系梳理清楚了。但讲述杨振宁实验失败的篇幅过长,后面的“适合自己”的部分较短,详略安排不太恰当。)

杨振宁放弃了更容易取得成就的实验物理,开始研究自己最擅长的理论物理,最终取得了成功。(没有深入议论,只是对事例的简单重复。)

苏炳添,中国男子田径队短跑运动员,从小热爱跑步,并在这一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校队、市队、省队、国家队,他凭借自身的努力,一步步跑到了全运会冠军。但无论他如何刻苦训练,始终无法突破十秒大关。他开始尝试“飞人”博尔特的起跑姿势和步幅步频。可训练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这甚至还没有他自己的方法跑得快。博尔特身高一米九,他的方法对于只有一米七二的苏炳添来说,如同鸡肋般。后来,在苏炳添和教练的共同研究下,决定不照搬他人的方法,而是按苏炳添自身的特点制定全新计划,改变起跑姿势和步幅步频,最终在东京奥运会上取得了百米九秒八三的好成绩,成为第一个跑进十秒的中国人。

如果一直照搬他人的方法,而不做出任何针对自身特点的改变,还能有今日“中国飞人”苏炳添吗?(事例2的亮点是有对比,适合博尔特的步频步幅并不适用于苏炳添,写出了两人的特点——身高不同。美中不足的是对“适合自己的做法”一笔带过,没有做到言之有据。)

由此可见,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结尾过于简单,没有起到凸显主题的作用。)

升格指导

本次写作主题不难确定,即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所谓“适合自己的”,指适合自己的需求、特点、个性、爱好、天赋、特长等,但材料中含有对比的内容,这告诉我们:“适合”是通过和“不适合”的情况作比较得出来的结论。“最好的”可理解为获得好的结果或实现自我的价值。

作文根据所给材料,举了杨振宁和苏炳添的例子来论证“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這一观点,结构较为完整,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1.对自己的需求、个性、特点等没有交代清楚,逻辑的起点缺失。如果没有写清楚自己的需求,又该如何证明适不适合呢?修改时,要注意证明观点的事例的逻辑链条要完整。

2.文中用来论证观点的事例在叙述时详略不当,说服力弱。材料中强化了在对比中才知道(方法、道路)适不适合,但没有根据需求进行试错和对比,又怎能凸显“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呢?修改时,要写明整个对比的过程,试错的部分可以简写,找到适合的方法、道路的部分则要进行详细的论证。

3.没有深度。叙述完事例后,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议论,强化论证。如文中引用的事例为什么说“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要写出“找到适合自己的”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才能让作文更有深度。可在叙述完事例后,为加强事例和论点的关系,对事例所蕴含的意义作一番剖析——概括行为,指出原因,揭示意义。

猜你喜欢
理论物理烂泥苏炳添
中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进入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决赛
苏炳添:泥巴地里跑出的飞人
苏炳添:百米飞人 亚洲荣耀
莲 藕
小议高中物理教学中理论的重要性
烂泥地里飞出了金凤凰
力学之我见
烂泥
苏炳添:最起码我没有白活
一团烂泥结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