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高年级习作指导教学研究

2023-08-08 06:41雷明慧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导图习作小学生

文| 雷明慧

写作能力是检验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标尺之一。欲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教师就必须从细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解决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时常出现的语言匮乏、逻辑混乱、表达不清的现象。长期以来,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往往关注写作内容及手法的指导与训练,而忽略了对小学生进行思维方面的指导。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是近年来各科常常采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作为一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将学生头脑中的信息可视化,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在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改善小学生写作状况,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理清习作思路,充分利用文本阅读、记忆及思维规律,开发大脑潜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言综合能力。

一、利用教学板书认知思维导图

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首先要学会如何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绘图的技巧。一般教师可能都会从介绍思维导图的定义入手,接着教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与其如此,不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板书入手,让学生从逆向思维角度初步了解什么是思维导图。

例如,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4 课《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全文梗概并识别课文的主题(一般情况下课题即主题)“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四大古典名著之《三国演义》,主要描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将《草船借箭》一文中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有序列出。思维导图紧扣一个“箭”字,围绕“造箭”—“借箭”—“交箭”这一主线索、周瑜和诸葛亮两条分线一一展开。文章表现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的精彩过程,刻画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见图1)。

图1

在课堂上,教师对课文的建构分析、板书设计其实就是一幅制作精美的思维导图,通过教材文本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思维导图的美丽和妙处,形象地知道了什么是思维导图(运用于习作过程其实就是传统的写作提纲之细化版)。

二、利用思维导图拓展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需要有相应的生活素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阅历不足,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很多小学生面对教师布置的作文题觉得无从下手、无事可写、无情可抒。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上的习作内容都要求学生的作文与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但由于学生缺乏搜集、运用生活素材的能力,即使教师要求学生写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家长、同学,许多学生还是觉得没什么可写,这就不是单纯的缺乏生活阅历的问题了,而是缺乏提炼生活、收集资料的基础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小学生将生活与作文主题有机地联系起来,找到一条寻找习作素材的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习作的框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例如,许多学生的暑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新学期开始,许多教师往往会让学生以感受自然、回忆暑假生活为内容写一篇作文,但还是有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好写的。这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暑假外出旅游过的,一类是没有参加过旅游的。对于有暑假旅游经历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大家以旅游活动为中心,确定自己印象最深、感觉最有意义或最好玩的一次活动进行梳理。第一部分可以写游玩的时间、目的地等,第二部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写游玩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游玩结束后的感受,可以以作者游玩的心情为线索进行延伸。如游玩之前是怎样的心情,游玩过程中是什么心情,游玩后的心情感受。在游玩过程这一部分可以进行扩展,如具体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等。这样的三级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这篇习作的基本框架。在此框架中,大家可以据此构思、添加素材、同步想象,这样一篇有血有肉的习作就成形了。而对于那些没有机会随父母外出旅游的学生,同样也可以依据思维导图来引导大家对自己居家遇到的一件有趣的事情构建框架进行写作。按照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构建思维导图,在衍生的树形结构图上注明事情发生的细节,人们的表现、心情等。这样也能帮学生解决无话可写的难处,让大家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更多可以利用的写作素材,借此提高写作的质量。

写什么的难题解决了,但是许多学生习作虽然完成了,却语言干瘪,叙事与描写词汇贫乏,作文不够生动,缺少优美句子。基于小学作文教学规律和思维导图的固有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充分发挥其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联想习作的具体词汇和短语,引导学生在思维导图上增补、添加、充实一些与习作内容相关的修辞技巧,如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然后再根据思维导图说明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让习作原有干瘪的文句鲜活、生动起来。还可以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一些古诗佳句、名人名言、神话传说、成语、歇后语等,一一标记于思维导图的最后一级分支下,在对习作进行润饰加工的过程中适当地运用进去,让思维导图将习作的枝干与花叶有机地融为一体。当学生完成了习作的自我润饰加工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两篇学生的习作,对照其思维导图,在课堂上给全班学生进行讲评分析,启迪大家的思路,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来完成对自己习作的润色加工。

通过上述训练,学生的习作思维能力得以强化,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思维导图训练谋篇布局能力

一般而言,小学生是以形象性思维为主的,故直观可视的思维导图非常有利于作文教学,帮助学生进行习作的谋篇布局。图形化的思维导图不会让小学生在写作文时跑题、偏题。放射性(或树形)的思维结构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习作段落布局和层次安排,时时紧扣写作中心。在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谋篇布局习作能力过程中,要让大家经历如下几步思维历程:

首先是审题,要读懂教师布置的作文题目。然后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各种经历中筛选出自己认为比较适合的素材,并且借此提炼出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再以这一中心为出发点,选择适当的角度,将习作内容具体分解为一个个局部的内容。

其次是引导学生去思考习作素材之间的内在关系。想想一个个局部的内容应该如何安排,局部与局部细节又怎样链接,以确定这些局部内容与细节在习作中的位置。

小学高年级的作文一般是以记叙为主的,写作要求是能够把一件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交代得清楚、明白。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习作内容的详略得当——该详则详、该简则简、突出重点。利用思维导图布局作文结构,可以使习作中心明确、详略得当、布局合理、叙述有条不紊。例如,习作《难忘的一件事》,笔者就是让学生在写作之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谋篇布局的,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写文章的布局谋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一一呈现出来。下图就是一位学生以《难忘的一件事》为题制作的思维导图(如图2)。

从图中的各个二、三级分支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位学生的习作思维全过程:这篇习作分为三大部分六小部分,开头、正文、结尾。第一部分写事情发生的时间与地点。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学生按记叙文的一般要素构思模式,将事情的人物、起因、经过等有条不紊地布局清晰。第三部分写事情的结果,交代了作者反思内疚:没有帮助小女孩。由此可见,将学生习作与思维导图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帮助他们把文章的内容写得更详细、更具体,不仅可以让学生表达某些特定的细节,还可以清晰地组织结构和合理地布局,借此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利用思维导图培养想象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具体的写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加以解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在小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篇成功的习作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才能紧扣写作中心,据此向外拓展延伸,将一件件零散的写作素材在此大旗下整合起来、描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一篇像样的习作。思维导图与传统的拟习作草稿是不同的,因为传统的习作草稿会将小学生思维模式局限于一个固定的框架内,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中还是一片空白,无从下笔。思维导图可以让小学生在写作前随心所欲、自由涂鸦,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学生可以用自己所喜爱的笔与色彩来绘制思维导图,这无疑是一种拓展想象空间、培养想象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途径。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最后一个单元的习作是《有你,真好》。这是一篇写人习作,对于这样的题目,如仅仅让学生直接打草稿,那么他们的思维就只能停留在一个非常肤浅的水平,无法找到下笔切入口。运用思维导图,则可以让学生从“你”(确定具体的写作对象,如妈妈、同学、老师等)字延伸开来,想到具体写作对象的音容笑貌、学习生活、游乐玩耍等,同时以彩色图文、表情符号、关键词语等加以拓展延伸。在制作思维导图过程中,学生自然联想到更多与“你”有关的一件件往事作为素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学生可以从许许多多素材中进行筛选,为习作奠定厚实的基础。

五、运用思维导图丰富习作情感

“无情未必真丈夫”。情感不仅是联结读者与作者的纽带,也是提高学生习作质量的重要元素。然而,许多小学生的习作虽然文句尚通顺,叙事也清楚,但却毫无文采可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真情实感。这些学生的写作,往往都是为了应付教师、完成任务,这种没有情感的习作只是文字的排列。而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唤起大家的回忆,曾经的生活在头脑中一一显现,勾连起学生对生活的感触,对亲情、友情的感动,从而带着这种情感融入作文。如在训练写人的作文时,具体操作时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把握对人物行为、表情等局部的细写。这些生活细节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琐碎小事中感受人物的性格与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血有肉的作文。

综上所述,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小学生发散思维,依据习作主题来搜集素材,这样能够破解写作难题,丰富习作内容,不断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探索、不断实践,努力提高习作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导图习作小学生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6章 一次函数
我是小学生
习作展示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