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边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23-08-10 20:17郑丹平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6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郑丹平

[摘 要]在大语文教学观的背景下,拓展阅读边界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从拓展题材内容、拓展人文主题、拓展情感认知、拓展阅读材料、拓宽学习平台、拓展阅读内容、拓展评价路径等方面展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阅读教学;阅读边界;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6-0047-03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统编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题材丰富、类型众多,能够带给学生多样的阅读体验。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单纯地让学生停留在文本阅读中,难免会造成学生的眼界狭窄,阅读生活不够丰富多彩的状况。在大语文教学观的影响下,教师以拓展阅读边界的学习样式来帮助学生构建更加丰富的阅读体系,调动学生的感官全面参与阅读,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真正有用的东西,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拓展阅读题材,丰富阅读内容

统编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如果想让学生的阅读素养真正得到提升,仅靠阅读教材中仅有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树立以篇带类的意识,注重对同类内容的拓展,以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主要写了“我”童年时代“摇花乐”的趣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核心问题让学生思考:(1)默读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2)母亲为什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表达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问题能引起学生对文本内生价值的关注,使学生对此类题材的文章特点有进一步的理解与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以拓展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由“这一篇”向“这一类”过渡。根据《桂花雨》一文的内容特点,教师选择拓展内容时应考虑:一是要与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有着相似经历;二是要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主要表现在对家乡的思念上,也可以是自己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三是作者要把自己对家乡的思念寄于某一种特定而又具体的事物上,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委婉而又含蓄的。

在《桂花雨》的教学中,教师以拓展相似内容的形式引领学生阅读,打破了唯教材是用的阅读边界,挖掘出教材文本的内生价值,丰富了学生的阅读资源,从内容上和数量上使学生对借助事物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类文章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让课堂教学更具宽度。

二、拓展阅读主题,深化认知体验

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编排单元结构,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就要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注重单元课文内部的相互联系、彼此照应。教师基于单元主题引导学生适当拓展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体验,深化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

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革命歲月已经远去,但历史的声音在我们心底永存。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教师积极拓展与“革命岁月”这一主题有关的文本。首先,带领学生阅读红色故事,让学生了解更多革命英雄人物的事迹。其次,向学生拓展同样主题不同题材的文章,使学生明白诗歌与记叙文在表达形式上的区别,也使学生对那段革命岁月有更多的了解。另外,统编语文教材在《七律·长征》一课的“阅读链接”中编排了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在《灯光》这篇课文的“阅读链接”中编排了《毛主席在花山》一文。教学时,教师巧妙利用“阅读链接”,注重“阅读链接”与课文的有机结合,而不是把它当作一个单独的板块来教学,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统编语文教材背景下,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适当拓展与教材人文主题相关的内容,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认知思维更加多元化、立体化,深化学生对人文主题的感知,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

三、拓展情感体验,强化内在共鸣

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只有带着情感沉入其中,才能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获得真切的阅读体验。教师要注重对文本情感的挖掘,把学生的认知向外拓展,帮助学生搭建起沟通内化的桥梁,真正激活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示儿》这首诗是一首爱国诗篇,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由此可以看出,诗人陆游对祖国的热爱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教学这首诗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其他爱国诗篇,引领学生比较阅读,说说这些爱国诗人在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方面有哪些相同与不同之处。当学生对搜集到的爱国诗人及其爱国诗篇有了充分的关注与了解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回归教材,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爱国深情。

该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示儿》这首诗的时候,不仅关注诗歌内容与作者,还以拓展阅读的形式引导学生移情体验,让学生从教材中的诗篇走出去,再从拓展阅读中走回来,使学生真正经历了一场丰富的情感体验之旅,对文本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刻。

四、拓展阅读材料,提升言语表达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阅读的着力点放在对文本语言表达形式的关注上,引导学生在文本内容与文本形式上走一个来回。为了使学生对文本的言语形式有更加深刻的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阅读内容的拓展,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品析,使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在拓展中真正得到提升。

以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为例,这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布尔的作品。在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通过连续细致地观察和生动形象的描写,把蟋蟀是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的过程展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产生了一种真切地看到蟋蟀建造住宅的真实感受。在这篇课文后面,教材的课后习题中选编了英国麦加文的《昆虫》片断。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昆虫》原文,并启发学生思考:“同样是对蟋蟀的描写,法国作家法布尔和英国作家麦加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师引导学生就不同作者笔下的蟋蟀的特点进行比较辨析,使学生对不同作者的不同表达方式以及表达效果有了更多的了解与认识。经过这样的训练之后,学生很容易掌握依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表达方式的方法,从而获得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阅读教学中,教师如果只是把阅读目光聚焦到单篇课文上,那么学生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制约,就难以发现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与表达魅力。只有注重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表达形式的拓展阅读,学生才能在阅读比照中对作者的写作风格、言语形式、语言特色有更为深刻的了解,才能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拓展学习平台,促进互动交流

要想让学生真正沉入文本中,获得对文本丰富的感知,教师就要避免学生的阅读游离于表面现象的发生,就要帮助学生搭建多元的认知平台,让学生有机会、有渠道、有平台对所学内容进行分享与交流。这样,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就会被唤醒,在丰富的交流活动中思维从单一走向广阔,从而获得对文本内容的多维认知,获得阅读素养的提升。

如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时,从拓展学生阅读边界的范畴来看,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这一课,而应为学生搭建多元认知平台,让学生在多维阅读中收获累累硕果。首先,教师创设直观情境,让学生对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知;接着,让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把魏蜀吴三方阵营的主要人物关系梳理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文章中的描写对三方人物的特点进行归纳;最后,让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的更多故事。教师可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引领学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读过的三国人物故事分享给大家听。这样,引领学生由单篇课文的阅读走向整本书的阅读,让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展示自己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

阅读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内,而要注重课内外阅读的有机结合以及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知。在《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认知支架的搭建,把学生由单篇课文的阅读引向整本书的阅读。在阅读经验的交流中,学生形成了多视角、多维化的立体交流体系,获得了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六、拓展阅读内容,实施知识联动

阅读内容的选择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选择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文章展开知识联动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阅读学习方法的知识体系,或是形成对同一作者作品风格的认知体系等。另外,教师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展开知识联动教学,还可以实现知识与理论实践的结合,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

如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课时,教师把这篇课文与二年级时学过的《曹冲称象》一文放在一起,实施联动教学。教师让学生把两篇课文结合起来思考,说说两个故事中的孩子都具有哪些特点。经过对比分析,学生发现:曹冲与司马光都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司马光遇到事情沉着、冷静,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曹冲遇到事情善于通过观察,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都是充满智慧的人,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通过阅读联动,学生明白了知识与智慧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向学生讲了《伤仲永》的故事,并启发学生思考:“仲永小时候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是什么原因让他长大以后‘泯然众人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认真分析了仲永长大之后“泯然众人”的原因,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总结出不努力学习就会被别人超越的道理。这样教学,使学生明白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并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了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内容的选择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敢于跳出教材、超越教材,为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学习内容。在《司马光》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把这篇课文作为唯一的阅读内容,而是引入《曹冲称象》《伤仲永》两篇文章,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拓展了阅读边界,使学生明白了智慧以及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学习质量。

七、拓展阅读评价,分层多元激励

拓展阅读渠道不仅包括对所学内容的拓展,还包括阅读评价的多元。教师在尊重学生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参与阅读的主动性,并拓展评价途径,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重点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多元激励,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

以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猴王出世》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学完课文之后鼓励学生阅读原著《西游记》,并运用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首先,教师以“故事大讲堂”的形式鼓励学生把自己读到的原著中的故事讲一讲,注重对学生讲述故事的完整性进行评价;其次,教师组织学生参与“人物形象展评”活动,让学生分别对原著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进行评价,说说自己对这些人物的看法;最后,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阅读懂得了什么道理,相机对学生的发言展开激励性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在教师的激励性评价与学生参与式评价的作用下,学生阅读的兴趣更加高涨,阅读素养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该案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延伸式的評价,在不同形式的评价中,真正把拓展阅读边界的教学理念落到了实处。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倡导丰富的、广阔性的阅读。教师通过拓展阅读渠道,让语文课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和开放性的学习状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内在认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孟小红.小学语文表现性学习的价值和实践策略[J].江苏教育研究,2021(29):37-39.

[2] 陈荪,冯生尧.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点的类型与选择[J].基础教育课程,2021(20):24-28.

[3] 常军善.微课在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方面的作用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28):41-42.

[4] 夏晓勤.培养再造想象力  发展语文学科素养[J].教书育人,2021(28):60-61.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语文素养阅读教学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