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研究

2023-08-10 01:19宋颖博张文朝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宋颖博 张文朝

摘要 在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全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空间的自由性、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师资建设的滞后性等问题阻碍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和发展,高校需从破解“理论与现实脱节”难题、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性和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等方面入手,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收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30

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逐渐由以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变,教学活动由以前的线下教育转变为线上+线下教学。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思政育人模式,已然占据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板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1]。亲和力一词体现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上,是指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的加持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于大学生的亲近感和接受度,以及对其行为的内化程度。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研究已经成为自媒体时代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

1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1.1网络空间的自由性削减了大学生对教育者的亲和度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与大学生形成的是一个单向输出模式,教育者通过利用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信息,对大学生不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识输出。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是占据主导优势的,在大学生的认知中树立了权威性。但在网络这样一个自由度较高,限制性较少的环境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发表对于事物的认知和看法,这种权威性也就受到了冲击。

因此,在实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会受到网络信息广泛的自由性和较强传播力的影响,使得大学生对于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生一定的质疑,而一旦教育者在应对质疑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准确和有效的反馈,就会使学生群体对教育者产生质疑,导致对其教育理念和能力的信任度下降、亲和度锐减,继而影响双方建立和谐亲近的教育关系。

1.2网络信息的复杂性消释着大学生对教育理念的认同感

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产生的对教育理念的认同感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虽然网络空间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但学生所获得的教育内容是碎片化的。此外,网络中还掺杂着一些与主流意识和理念相违背的信息,如若不去甄别和把握这些信息,就会对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体系的形成和建立产生不必要的干扰,消减了学生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继而降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

因此,如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契合学生群体的学习习惯,精准定位学生群体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真实需要,从而去纠正教育输出源头同学生切实需求之间的供需错位,是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1.3师资建设的滞后性桎梏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输出

在高校体系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大学生辅导员无疑是处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上,这对他们的网络素养和新媒体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事实上,由于年龄过大、网络素养有限等自身原因,加之高校缺乏专门的人员和队伍去帮助其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些教师和辅导员队伍中的大多数并不能很好地契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提出的这些新要求,甚至有一部分教师对这种新型的“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认可,造成师资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技术发展的局面,使得网络技术无法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致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处于被动状态,造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源头受到掣肘。

因此,要想打破这种被动局面,高校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自身优势资源,打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来激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动力,注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产出和呈现方式,调动一切“为我所用”的技术力量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上推陈出新,以期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刻板印象,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潮”起來,从而冲破互联网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壁垒,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和有机融合。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提升路径

当前,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的飞速发展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大数据技术精准化的分析提供的数据支撑,再加上“00”后学生群体对于“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有着良好的接受基础,因此,高校要抓住有利条件来破解现实困境,不断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环节的亲和力要素,以期形成最大合力来促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显著提升。

2.1提升亲和力的核心是破解“理论与现实脱节”这一难题

当前,“理论与现实脱节”的问题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难以彰显的“总病根”,而在这个“内容为王”的自媒体时代,想要破解这一难题唯有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亲和力。

2.1.1要以内容的方向性增进思想认同

要注意的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确实需要提升内容的亲和力,但不能因此以弱化其政治性、思想性为代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始终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同提升亲和力齐头并进,既要运用适时的论题让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有着思想认同,也要洞悉学生群体思想进程中出现的疑难点,并及时辅之以学生能接受的内容和形式为其答疑解惑。

2.1.2要以内容的时代性促进情感共鸣

第一,内容的时代性体现在“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利用好重要的时间节点,及时梳理能反映时代精神的党中央各类会议精神、文件政策以及国内外热点新闻,同时要利用网络信息渠道的宽度和广度对其进行有效的整合,从而扩充自身教育输出面,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讲时新。第二,内容的时代性体现在“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迭代更新,在坚持根本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拓宽其广度,挖掘其深度,提升其高度,以全新视角增添新鲜感,用家国情怀提升亲近感。第三,内容的时代性体现在“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同学生群体的相互交流中增进了解,把握学生的关注点,对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上进行有力度但不失温度的回应,使学生学有所解,思有所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从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亲近感。

2.1.3要以内容的创新性提高学生兴趣

好的内容是要靠吸引人的形式来呈现的,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强化内容的同时,也要注意创新性的呈现形式对促进内容亲和力的重要作用。一是内容的数据化表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整合,引导学生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规律,使得教育内容入眼又走心,增强内容的吸引力。二是内容的感性化表达。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事迹,搭配以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对内容进行“包装”,用故事的真实性情境触动学生群体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强理论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2提升亲和力的根本是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性

相互性是一直伴随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重要机制,但往往在实际过程中也是较容易被忽略的。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根本还是要落在人上。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组织者,对从输出源头提升亲和力有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对亲和力效能的提升有着最直接的感知。因此,要想提升亲和力就必须从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两方面入手。

2.2.1打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

第一,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保障源头输出质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须对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不断提升自己,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同时要加强自身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多样开展形式的掌握能力,不仅是网络技巧、自媒体使用等必备技术,也要拓展资料收集、数据处理等能力,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为专业知识过硬、能力技巧突出的全能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第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及时更新教育理念。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学生群体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需求,在实践中做到从学生群体角度出发考虑,注重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2.2.2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队伍

要搭建起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机制,单单靠教师队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依靠学生群体的力量。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学生中挖掘一批理想信念坚定并有一定网络或自媒体技术基础的学生队伍,从专业技术、知识技能等方面对其进行培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以便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言论表达、分析阐述能够在学生群体中产生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2.3提升亲和力的关键是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话语创新主要是为了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而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于学生而言,教育话语生硬化、教育内容理论化已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将网络话语同政治话语、生活话语有机融合,转换话语表达方式,创新出以“中国主题”为内核的时代感更强、政治性更隐形化的网络思想政治话语。

一是以“中国问题”设计话语主题。在网络自媒体时代,话语主题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学生群体所思所想的影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想靠实力“圈粉”,就应当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中的问题同学生自身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解惑过程中引导学生形成理念认同。只有将“中国问题”与“学生需求”相结合,才能增强话语主题的吸引力、聚拢青年学生的关注度,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凝聚共识。

二是以“中国实践”产出话语内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产出,必须以现有的中国实践为背书,用事实来阐明理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对国家发展历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进行高度凝练和整体概括,另一方面则是要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最新理论成果来提升话语内涵。只有将实践同理论结合起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产出才能具备强大的学科基础,才能在不失亲和力的基础上更具理论严谨性。

三是以“中國故事”优化话语表达。话语直击人心底的力量大小是由其内涵深度决定的,但话语亲和力则是依靠表达形式来呈现。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要注重“中国故事”的表达。首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紧跟时代话语变迁,从政治话语、生活话语、网络话语等各类话语资源中积累热点高频词汇,创新话语文本的结构形式,恰当运用学生群体较为接受的表情包、音乐、动漫等话语元素来呈现主流声音。其次,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借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话语元素来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采用一些传统的体裁和叙事方法来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让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接地气。

3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要求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做到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更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整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话语体系所具有的亲和力因子,使其形成最大合力。同时利用好数据与云计算的有力支撑实施“精准思政”,切实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让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成效。

*通讯作者:宋颖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35(2):4-5.

[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J].旗帜,2019,4(4):5-7.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聋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