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研究

2023-08-10 01:19胡明阳
科教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党建工作互联网+

胡明阳

摘要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也逐渐产生一些新的特点,“互联网+”党建的工作模式越发受到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多年的探索和完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蓄了革新动力,新时代大学生对于各类新兴互联网技术的热衷更为互联网视域下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文章通过探索二者的深度融合,形成育人合力,能够有效推动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互联网+”;党建工作;网络思政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7.033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路径的不断丰富,針对大学生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而以整合各类资源并形成“互通”“互动”特点的各种互联网平台,兼具及时性和交互性特征,能有效打破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时空限制,提升工作成效。高校是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做好“互联网+”党建和网络思政工作意义重大。作为千禧年前后出生的新时代大学生,其思想更加活跃,更加敢于表达自身想法,对各类互联网技术的兴趣和熟悉程度都远超以往。高校如何因势而新、因时而行,通过不断熟悉各类互联网媒介的工作规律,实现大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的“同频共振”,切实强化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工作的关系

作为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使命的主要路径,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受到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两项工作的同向同行,是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必然要求。一方面,二者面向的群体和主要任务有所不同。对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而言,其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其主要任务是在吸收优秀大学生加入党组织的同时扎实开展一系列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员素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面向所有在校大学生,其任务主要是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品德素养。另一方面,二者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方式和核心内容又有诸多一致。无论是新时代大学生党建工作还是思政工作,都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工作目标,通过贴近学生的方式开展一系列理想信念教育、红色基因传承等工作,旨在将高校建设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坚强阵地,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拥有了新的平台和环境。借助网络媒介实现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传统优势与互联网高度融合、深度创新,打造网络育人新范式,更是“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工作的题中之义。

2“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意义

2.1高校守牢网络阵地的必然要求

高校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对象都是青年学生,他们习惯于通过多元化、互动式的互联网获取信息,同时伴随着一些风险不断向网络空间传导,高校更应该充分整合各类网络资源和平台,实现协同创新,利用各类新兴媒介带来的工作便利,围绕青年学生关注的事物,主动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和方式的多样性,拓展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空间,牢牢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

2.2高校开展三全育人的内在需求

如何做好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伴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各类新常态的不断涌现,为了更好地适应各类新要求,必须进一步优化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模式,避免两项工作在单独开展时因实施主体相互交叉、参与对象相互重叠、工作内容存在“重复”而导致学生的参与兴趣下降、工作的实际成效降低。二者的深度融合可以结合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引领目标,实现全员参与、全过程覆盖、全方位深入的全面育人格局。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相互融合,更进一步产生了矩阵效应,能够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成果,除了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外,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全息影像技术等手段能进一步增强大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体验感、获得感,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

2.3高校深化内涵发展的应有探求

对于高校的建设发展,无论是提升数字化校园建设还是实现多元信息交融,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在思想引领方面,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进一步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防止学生在网络世界受到错误思想影响,不仅能够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能消除隐患和风险,这同样也是对在新形势下探索内涵式发展的高校提出的新命题。此外,借助钉钉、腾讯会议、慕课等新兴网络平台和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热门宣传方式,能够极大地拓宽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的空间,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完成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而不受时空约束的宣传教育方式更能将社会资源和家庭成员纳入教育过程,打破“教师-学生”间学习内容单向传输的模式,轻松实现“多对一”的教育教学,让大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学习丰富的红色理论,开展各类社会实践。

3“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困境

3.1工作格局不够完善

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引领的重要途径,学生党建工作在很多情况下还未能实现贯穿大学生政治理论和实践教育全过程,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存在明显界限,无论是工作任务还是工作台账,都存在明显的“独立性”。即使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独立开展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也存在未能充分结合网络媒介的优势实现教育过程的连贯性,或未将各项具体工作融入日常教育,仅仅是借助简单的互联网媒介开展工作,实际效果不甚理想。

3.2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受到青年学生追捧的新平台、新媒介变化迅速。对于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而言,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网络媒介和宣传教育平台更需要一支专业队伍。与常规工作相比,学生党建和思政工作因其特殊性,应尽量减少外部团队的技术支撑,更多由校内师生予以开展。目前不少基层党团组织自主探索的互联网平台良莠不齐,参与工作的师生队伍无论是人员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开展党务工作的教师往往和开展思政工作的教师交流较少,工作开展的针对性不足,对于网络技术的运用也缺乏指导,两支队伍的分类管理也影响了两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3.3形式载体缺乏变通

无论是用以开展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红色主题网站,还是各基层党团组织维护运营的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都普遍存在着更新不及时、教育内容单一、活动方式单调等情況。如何适应新形势,充分利用新型网络媒介,在开展好“三会一课”、课程教学等规定动作之外探索有创新且有吸引力的自选动作,进一步完善入脑入心的工作模式,同样离不开网络阵地的进一步拓宽。

高校中不少基层党组织在开展“互联网+”党建工作时,往往更为注重重要时间节点工作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与强调全过程育人的思政工作的有机结合。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将优秀的学生群体发展成为党员即可,对党建工作的教育性功能未充分挖掘,忽视了教育必须结合学生日常,结合学生所思所想,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领悟、认同进而践行。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普遍存在着思政教育缺乏有效融入基层党建工作的路径,因此两项工作尽管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深入开展,但很难产生协同效应。

4“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网络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路径

4.1强化顶层设计,突出政治引领

高校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将学生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从学校层面予以结合。一方面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结合最新理论成果,开发高质量微党课,并将党课内容融入思政课堂,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学习掌握。同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设立“网络课堂”,开发“云党课”“云团课”,拓宽党建和思政工作的覆盖面。另一方面整合各方资源,开展互联网背景下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深度融合的研讨,制订工作方案和工作台账,在教育可视化呈现、宣传互动化传播上下功夫,通过创新理念内容和创新方法手段吸引学生。高校应进一步探索将传统的平面化单向性教育向全方位互动化教育转变,实现党建工作和思政工作由权威型模式向对话型模式转化,过程中突出对工作效果的反馈收集,不断完善更新,进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互联网+”工作模式。通过协调好工作内容的历史性与现代性,统筹好传承性与创新性,结合好思想性与娱乐性,突出平等交流情感,引导学生发现时代内涵,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践。

4.2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工作水平

高质量开展“互联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工作,离不开专业的信息技术服务团队、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和思政工作团队。高校应充分发挥其作用,逐步构建起信息技术服务部门打造优质平台、组织和宣传部门统筹优质资源、思政教师和政工干部开展优质活动的格局。进一步依托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团组织和学生党员作用,各基层党团组织还可探索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社团,打造一支有思想、有创新、有活力的师生队伍,力争做到活动内容在学院学生群体中实现全覆盖。

4.3强化模式创新,形成示范效应

首先要做好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充分开发各类红色教育素材,深入阐释其精神内涵,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社会热点事件,融入理论成果的丰富元素,用情真意切的言语和真情实感引发学生共鸣。其次是积极探索手段载体,分年级、分对象地组织学习和实践活动,随时随地通过腾讯会议、学习通等工具开展互动交流,引导学生保持对红色理论学习的热度。在开发两微一端等工作平台的同时,可积极探索建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等特色媒体平台,通过进一步整合高校各类新媒体资源,以小程序轻应用不断扩大教育工作的影响力。除了以动画形式向学生解读政策方针和理论成果外,鼓励学生开展网络答题、参与视频制作,让学生在时代背景下体会理论成果的丰富内涵。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的过程中也不必为了新而新,应坚持从客观视角出发,不失真不夸大不迎合,注重从情感认同的角度将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内涵与大学生的真情实感相结合,引领学生成长为接力传承者。更可以通过遴选“科普主播”,组建“青春宣讲团”,充分培养和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开展党员发展工作流程宣讲、经典著作诵读等活动,树立学生党员榜样形象,形成青年学子示范效应。

5结语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通过网络开展工作已经成为新常态。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互联网+”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优化顶层设计,不断健全工作队伍,不断创新工作方式,让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善于思考、勇于发声的大学生在“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和网络思政工作的浸润下充实头脑,通过所思所行,不仅成为受教者,更成长为接力者、传承者、创新者。

参考文献

[1]吴玉梅.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实证研究[J].高教学刊,2021,7(19):180-183.

[2]廖卢琴.高校“互联网+学生党建”工作的逻辑与实践[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63-65.

[3]赵瑞杰.“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1):7-8.

[4]李印福.叶运黎.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析[J].大学教育,2021(7).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党建工作互联网+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
浅析新形势下加强高速公路企业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浅论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党建工作的措施及其创新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