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路径研究

2023-08-13 06:19许兰义
新课程 2023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文| 许兰义

深度学习是一种探索性、探究性的学习行为,倡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肯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从而发挥学科育人作用。单就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面来看,将零散的知识点有意识地整合在一起,以大单元为教学单位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良好养成。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较难培养,想要做好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提质增效,需要相关语文教师做足功夫,创新并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及方法,通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在课堂上很难及时掌握相关知识,有的学生甚至跟不上课堂节奏,这都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较低。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存在部分“活泼好动”的学生上课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秩序,导致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展开。虽然新课标实施以来,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部分教师仍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缺少对教育教学的创新和优化,背古诗、背课文、抄写词句等较为陈旧且效果不佳的教学模式仍在沿用,这也导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是由教师提出问题且有明确的唯一答案,相关教学方法相对死板、固化,并未实时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某些课文、资料更偏向于理解和背诵,而非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思维。长此以往,无法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及知识储备的增加。素质教育究其根本还是“以人为本”,教师的教育任务不是单单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出来”,而是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文学素养,让小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对学生的课堂提问、问题意识培养十分重要。部分语文教师沿用传统的教材讲解模式进行教学,对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够重视,单纯地依靠对知识点的讲解和教材的学习,语文知识缺少现实支撑,导致学习效率和质量较为低下。

二、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具体实施路径

(一)做好教学设计工作,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指的是把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作为“整合器”的一种教育形态,通过围绕主题、前后贯通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整体认知、综合理解、综合创造。大型单元教学是对传统单元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的结果。大单元教学不再仅限于单篇组成的一个单元,它打破了当前普遍存在的教学局限,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了课外拓展延伸,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生活经历以及语文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一种统整思想。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有更广阔的视野,更宽广的内容,更富有人文主义色彩。具备语文应用意识,是当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发展需求与要求,学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应用能力。所以想要将小学语文班级教学做好,首先需要相关语文教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单元结构的科学划分,事先通过对相关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态等充分了解和沟通交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乐意接受优化教学的开展,尽可能在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效果中放大大单元教学的作用。然后相关小学语文教师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与任务研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对大单元整合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期间,要注重学习方法及思维模式的培养。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创设具体的应用性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思维导图设计方法及手段突出语文课程知识的重点内容,保证可以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以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本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人文主题,安排了老舍的《猫》《母鸡》和丰子恺的《白鹅》三部作品。结合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从语文四大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入手,我将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定为“动物朋友,我爱你”,通过“动物朋友我来画”“动物朋友我来比”“动物朋友我来写”“动物朋友我来诵”“动物朋友我来赏”这五个任务,采用画、比、写、诵、讲、赏等学习方式,来完成整个单元的教学。通过这些内容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努力钻研精神,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二)借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导入

在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充分意识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要将多样化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具体环节中。尤其是在我国推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同时,学校方面需要下拨专用资金,用于购入计算机及其他的软件设备,以便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简化教学步骤,优化教学流程,也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创新化、信息化是现代化素质教育模式中的重要应用手段,智能黑板、云课堂、微视频等不断地丰富了素质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大幅度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当中,学习新知识。学习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会给学生授之以渔的收获。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更喜欢这种导入性的教学方法,其中生动的故事导入法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加深印象,加深知识记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应用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故事发现知识和道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学生刚开始接受语文教学的时候,通过故事吸引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是十分必要的,提高兴趣之后再加入知识,这样的教学更生动、形象,更难以忘记。

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短视频、电子书籍、新媒体等新型资源开展语文阅读课堂教学。“双减”背景下,丰富的教学资源成为高质量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基础。由于小学生还处在好奇心较重的年龄阶段,而导入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猎奇心理,让他们可以主动积极地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信息技术进行语文课堂的导入对学生掌握知识十分奏效。课堂上教材将不再是语文阅读的唯一途径,运用合作探索的方式探讨问题,学会创造性地发散思维,实现探究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逐渐成为语文阅读的方向。视频、博物馆、自然风光、文物古迹、公园、少年宫甚至家庭生活都可以成为语文阅读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运用好这些教学工具和先进资源,规划并利用好课堂教学时间,多角度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和体会语言艺术的能力。

(三)“以读促写”,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文章中的好词、佳句勾画出来,及时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创作技巧,认真解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全方位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与情感,与作者进行情感共鸣,使学生深层次研究学科知识的内涵,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写作脉络以及创作思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语言表达方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与形式,帮助学生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高质量的阅读是学生日常积累写作内容和素材的重要来源,无论是教材中优秀的名家名作还是一些广为流传的课外阅读内容,都是学生欣赏并了解各种文章体裁及表现手法的重要途径。阅读量的积累可以让学生很容易了解文章的主要结构及写作思路,从而使自身的写作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同时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要保证学生的语言环境,确保学生一定的阅读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高质量的语文阅读能激发学生的语言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学感受、文学理解、文学评价等阅读感受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面对不同信息归纳总结和思考的能力,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授阅读教学中人文性的知识时,不能忽视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品味能力。学生在学习不同文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时间反复品味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才能在丰富的文字中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不断在语文阅读中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在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问题上经常犯难,无从下笔,教师应该倾向于语文阅读的拓展教学,可以是阅读教材中的文章,也可以是课外读物等,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重视词句积累,要求小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去阅读文章,积累词语、写作修辞手法等,了解相应的适用语境,并在写作中加以选用,进一步推动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养成。长此以往,小学生对语文字词、古诗的积累与掌握肯定会得到加强,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将提高。

(四)把握单元结构,加强知识迁移

除了教师层面对语文学科优化教学的重视外,相关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也影响着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教学与开展,教师要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下有意识地将语文教材中存在逻辑关系的知识归纳到同一章节或相邻章节中。注重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效语文信息,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培养语文学习兴趣的同时发展语文应用意识。例如,“学是为了更好地用”,“语用”在本单元的作业设计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出自几位“大家”之手,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虽不同,但都表达了对某种动物的喜爱之情。因此,语文教师着重要解决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作家是如何通过不同方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从而逐步习得某种方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朋友。如通过矛盾的性格特点塑造的动物形象是《猫》这一课的特色,引导学生模仿“说它……吧,它的确……”中这样的句式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动物,用“矛盾”法表达喜爱。而《母鸡》一文,老舍则是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表达对母鸡的喜爱之情,作业设计中以续写来达到让学生运用的效果,如“我一向认为小草柔柔弱弱,无可取之处,它既不如树木那般高大粗壮,也不似鲜花那般绚丽芬芳,可是……”“可是”之后的续写,就是对这种“先抑后扬”方法的习得。在习得几种表达方法后,本单元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朋友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教学的根本是引导教学,是教会学生解题思路,培养语文学科逻辑思维,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保证小学生可以真正体会到相关单元语文知识点的应用价值以及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而且作为常用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知识迁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有效地连接并运用起来,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对语文学科的深层次学习很有帮助。所以在小学语文学科优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科知识迁移的引导,必要时可以在大单元整合教学中综合应用多种教法,还要教会学生及时总结反思并归纳,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与能力。

三、结语

基于深度学习教学理念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切实做好相关优化、创新教育工作,只有当小学任课教师不断更新迭代教学方式、内容及策略,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体验语文课程所带来的乐趣中培养综合素质。小学语文学科应立足单元目标,聚焦单元语文要素,通过深度学习理念构建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及相关语文知识的积累,只有这样才不失教育的初心、不失语文这门科目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真正做好小学语文教育活动的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教学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