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提升方法研究

2023-08-13 21:48
今天 2023年10期
关键词:文天祥古诗词初中语文

王 娟

(天水市第五中学 甘肃 天水 741000)

引言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古诗词蕴含其中。从语言上来说,古诗词语言精炼优美;从意境上来说,古诗词描绘的景色优美,蕴含丰富意境,传达出诗人浓厚的思想情感、世界观和价值观。故在研究古诗词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通过古诗词意境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认知与思想境界。同时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把握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从文化视角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层次。

1.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从语言特点来看,古诗词的语言精炼、简洁,寥寥数语就能够表达诗人丰沛的情感,勾勒出壮美或柔美的画面。学生只要接触并深入理解古诗词,就能够被诗词中的唯美意境感染。在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基础上,深入研究诗词中的言外之意时,就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想象力。这源于初中生群体本身的年龄特征,在这一阶段其充满各种奇思妙想,也爱幻想,产生各种天马行空的念头,所以他们有着极强的想象力。语文教师不妨以此为契机,借助学生原有的想象力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将语文古诗词教学作为想象力培养的起始点,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或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诗词中的画面。

1.2 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

古诗词不仅具有意境美、语言美和色彩美,还具有音律美。古时诗词是作为歌曲进行传唱,所以古诗词是一个集画面、语言、色彩、声音于一体的结合体,当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能够自然而然感受到丰富的画面、优美的语言、斑斓的色彩和抑扬顿挫的声音,感受美的熏陶。所以,初中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诗词知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现有的审美体系并不完善,思想认知不成熟,对于是非对错、好坏善恶并不能准确区分和辨别。初中语文教师借助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帮助学生重塑审美体系,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促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古诗词的美。

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弊端

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可以站在教师采用的方法层面以及学生学习层面两个角度展开分析。

2.1 教师的教学方法层面

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度,侧重于知识教学,忽视诗词吟诵。而且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中,并未明确古诗词教学目标,也没有结合学生当前的理论基础、学习兴趣、古诗词的特点、能力培养设计教学,仅仅是将古诗词作为另一种文言文进行灌输式讲解,导致很多学生简单地认为古诗词学习只需要机械化记忆,牢记教师所讲的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了解古诗词句式结构,就可以达成古诗词教学目标。这样不仅让学生无法体会古诗词的美感,也会让学生进入学习误区。此外,很多语文教师只注重传授,忽视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教师会教授学生如何开展古诗词学习?如何理解古诗词句式?但是却没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获得自己独特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更加被动,对古诗词学习产生困惑[1]。

2.2 学生学习层面

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当前教学整体情况来看,多数初中生缺乏对古诗词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在长期灌输式教学模式下让学生陷入古诗词学习误区,始终处于低学习层次,抱着“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念进行古诗词探究。但是初中学习阶段包含科目众多,古诗词学习仅仅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知识层面,按照学生机械化学习模式,很难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牢记清楚,并且人的记忆是有遗忘规律的,在学生没有深入理解、没有吟诵体会,便开始大量记忆,只会出现记不熟、记忆混乱、知识混淆等现象。此外,虽然很多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不感兴趣,但是依然大量记忆和不断研究,主要是迫于中考压力,而只以顺利升学为目标的学生,在对待古诗词,学习上只会抓重点,根据考试大纲和遗忘考试规律和题型,记忆考试重点内容,对古诗词学习犹如囫囵吞枣,严重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

3.提高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

3.1 选取适合的内容进行群文阅读

群文阅读是一种将多篇文本集中到一起的教学方法。很多初中教师会采用群文阅读方法进行现代文的解读,但是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将其融入到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将零散的古诗词学习过程加以整合,让学生能够通过同一作者不同古诗词篇章、不同作者相似主题的古诗词内容、或者不同作者的不同古诗词阅读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在教师的引导下,串联内容的线索,找到古诗词学习的规律,帮助学生系统化学习,逐步提高学习兴趣,从不同角度切入理解,增强阅读体验[2]。例如,结合教材古诗词单元内容,以王维的《使至塞上》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两首诗进行分析。从共性来看,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王维和李白都没有直接抒发情感,而是运用委婉的笔触描绘色彩与意境兼具和上水图景,在潜移默化和娓娓道来中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

从不同点来看,这两首诗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使至塞上》是诗人王维侧重于描写边塞风光、大漠风情的边塞诗的代表之作,这与诗人的人生境遇紧密相关。如诗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由于诗人晚年被流放边塞,结合自身境遇发出感慨。从这两句诗中,不仅可以领略到唯美的意境,也倾注着诗人的悲凉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自己吟诵一遍,然后全班齐读,在读的过程中细细品味,调动想象力,感受这两句诗中所描绘的“茫茫沙漠,浩瀚无穷,远处的孤烟直冲蓝天,站在开阔的高原,一轮赤红而浑圆的太阳缓缓落下”这一画面。同时,教师可以穿插介绍诗人的人生经历和背景,让学生从大漠风情画面中体会诗人失意,人生不得志,远赴边塞,离开故土抑郁、孤寂的情感。这一点在“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两句诗中深有体会,诗人利用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征蓬和归雁,表达出命运无常,命不由己,去往边塞的惆怅心情。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利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起伏的山岭、平安的原野、磅礴的江河、辽阔的荒原这四种景象。通过“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走”中景色的刻画,采用拟人手法,表达故乡之水不远万里前来送行,表达自己在离开故乡时的思念与眷恋之情。从上述分析中,将具有相同之意的古诗词整合起来进行教学,可以从相同点和不同点等角度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力和课堂学习效率,在有限的时间内开展多篇学习。

3.2 加强教师对古诗词的解读和指导能力

初中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依然存在理解困难的问题,需要语文教师的精心指导,解读文本,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要求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对古诗词作者写作背景、人生经历、诗词特色、表达手法等不同层面深入剖析和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进行古诗词阅读学习中如鱼得水、灵活应变[3]。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尤其是对于古诗词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例如,在教授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时,一是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功课,精心准备,广泛搜集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在课件中阐述文天祥博古通今,二十岁高中状元,后因元军入侵,文天祥带兵抗击元军,因寡不敌众被元军所俘。元军念其能力,想要劝降,为己所用,结果被文天祥坚定拒绝,不论劝降多少次,依然不为所动,不改初心,最终被元军所杀。而就是在这样被囚禁、命不由己期间文天祥写下《过零丁洋》。学生在对照文本、课件以及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人生境遇,结合其经历与写作背景,降低古诗词阅读理解的难度,深入体会文天祥宁死不屈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样古诗词教学自然顺利开展,教学效率也自然提高。如果教师自身对内容把握不全面,也没有围绕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进行介绍和解读,学生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只能机械化学习,很难深入体会作者崇高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二是教师可以借助古诗词内容,挖掘爱国教育元素,将古诗词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过程中体会爱国主义文化。比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广为流传的千古名句,与爱国主义息息相关。其内容讲述的是文天祥在率兵打仗时被俘宁死不屈,即使最终被元军所俘、被杀,也依然保持着不屈的灵魂和爱国信仰。教师可以利用《过零丁洋》这篇诗词,结合文天祥的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特点和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渗透爱国教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古诗词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教师要充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开展有效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针对当下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方法不适用等问题,采用全文阅读方法,并在教师精细指导下通过制作课件和提炼爱国主义元素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学习古诗词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天祥古诗词初中语文
除夜①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踏青古诗词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正气文天祥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我和古诗词